[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7 11:53

马斯克对NASA代理局长表态,着陆器交付引争议,美国能否如期登月

在举世瞩目的登月竞赛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载人登月计划正面临着颇为严峻的挑战,该计划推进过程中阻碍重重,前景尚不明朗。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核心合作方,其负责的关键设备研发进度迟迟跟不上,还暴露出不少技术难题,让整个计划的推进陷入被动。

为了不影响既定的登月目标,也为了在太空竞争中保持优势,NASA不得不调整策略,开始积极联系其他企业,寻找能扛起登月任务的新力量。
这些新的合作方向,有的在相关领域已有一定积累,有的则带来了更贴合当前需求的思路,一场围绕登月任务的多方协作与博弈,就此悄然展开。
紧急补位面对登月计划的严重滞后,NASA已经悄悄备好后手,生怕在太空竞赛中落了下风。​
最先被委以重任的是贝索斯旗下的蓝色起源,2023年,NASA和这家公司签下34亿美元的合同,让他们研发“蓝月亮”登月着陆器。​

这款设备高度52英尺,能让4名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停留30天,比原计划里的设备实用性更强。​
虽然“蓝月亮”也需要轨道加油,但它把加油环节安排在了月球轨道,还在和NASA一起研发“零蒸发罐”,专门解决燃料汽化的难题。​
今年10月,该公司的“新格伦”火箭一鸣惊人,成功将测试模块送入轨道。​

另一个靠谱选项来自马丁公司牵头的团队,作为猎户座轨道飞行器的主承包商,他们联合十多家伙伴搞出了“现成方案”,打算用成熟部件组装登月着陆器,还复刻了阿波罗时代的“两阶段模式”。​
下降级负责把宇航员送登月面,上升级改造自猎户座的硬件,专门接送乘员返回月球轨道,不用拖着整船燃料跑。​
这个方案最大的亮点是采用“自燃推进剂”,两种燃料一碰就能烧起来,根本不用额外的燃烧室,从根上解决了低温燃料汽化的麻烦。​

据洛克希德测算,完成任务只需要6次月球轨道加油,值得一提的是,蓝色起源也在这个合作项目的候选名单里,整个方案和现有航天技术体系能很好地适配。​
拖后腿的SpaceX​NASA急着找替代者,根源全在SpaceX的不给力,2021年,NASA和SpaceX签了28.9亿美元的合同,让他们研发星际飞船,作为“阿耳忒弥斯三号”“四号”任务的核心登月着陆器。
可这星际飞船多次发射故障,直接把整个进度拖慢了不少。​

星际飞船的设计本身就有大问题,对比阿波罗时代的登月舱,差距一眼就能看出来,老款登月舱高度不足23英尺,重量3.25万磅,灵活性和稳定性都很出色。​
而SpaceX的星际飞船着陆器像个大筒仓,高达165英尺,重量超20万磅,体型臃肿得很。
更关键的是功能冗余严重,它不光为登月设计,还硬要兼容地球轨道往返、火星载人任务,SpaceX甚至声称能搭载100人。​
但“阿耳忒弥斯”任务核心需求只是送2名宇航员往返月球轨道,这完全是典型的“过度设计”。

前NASA局长布里登斯廷早在9月的参议院听证会上就直说,这种架构太复杂,想抢在别人前面登月根本不现实。​
燃料难题更是让星际飞船雪上加霜,它用的是超低温液态甲烷和液氧,前者得在-259°F以下储存,后者要在-297°F以下。​
​可近地轨道温度远高于这个数,燃料会一直汽化流失。​
​马斯克轻描淡写地说“最多8次轨道加油就能装满”,但前NASA局长格里芬等专家当场反驳,实际得20次以上,而且SpaceX至今没掌握轨道加油技术,这在当前根本做不到。
撕破脸的博弈​进度滞后的问题彻底惹恼了NASA,代理局长达菲做客CNBC节目时公开表态,直指SpaceX没按合同交付着陆器,让美国在2030年前载人登月的目标和太空竞赛中陷入劣势。​

他明确宣布要重启合同竞争,引入更多企业,绝不能单靠SpaceX拖慢进程,这话一出立刻引爆争议,马斯克第二天就在X平台连发数帖猛攻达菲。​
他痛斥达菲“妄图摧毁NASA”,嘲讽对方“负责太空计划却连两位数智商都没有”,还拿达菲“伐木工人速度攀岩冠军”的过往说事,暗讽这经历和太空计划管理没关系。​
但争议归争议,NASA已经拿出了实际行动,他们给SpaceX和蓝色起源划定了明确时限,要求两家在美国时间10月29日前提交着陆器加速推进方案。​

同时还向整个商业航天领域发出“信息请求”,广泛征集能提高登月任务效率的建议。​
这场博弈背后,是越来越紧迫的太空竞赛压力,上世纪美国在和苏联的太空竞赛中后来居上,但这次想再度领先,难度着实不小。​
星际飞船的技术难题短期内难以突破,替代方案虽然更稳妥,但研发进度能否赶上也还是未知数,最终的胜负还充满变数。​
结语这场围绕登月任务的博弈,至今仍没有清晰答案,SpaceX的星际飞船陷在技术难题里,既没解决燃料汽化问题,也没突破轨道加油瓶颈,想赶上既定进度难度极大。
NASA找的替代方案虽各有优势,蓝色起源的“蓝月亮”在技术上有针对性改进,马丁团队的方案靠成熟部件降低风险,但这些方案还需时间推进,能否及时补位仍是未知数。

2030年前载人登月的目标就在眼前,太空竞赛的压力越来越大。
最终NASA能不能如期实现登月,是继续依赖SpaceX,还是靠新合作方破局,未来的走向还得看各方接下来的行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马斯克对NASA代理局长表态,着陆器交付引争议,美国能否如期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