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0 18:04

半固态已装车,全固态还远吗?2025赛道解析

前阵子中科院金属所搞出个新材料,直接解决了固态电池的两个大麻烦,界面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这下可把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往前推了一大步。
可能有人没概念,这俩问题就像给电池装了“减速带”,现在障碍清了,大家自然都盯着它下一步咋走。

2025固态电池资本疯了这事一出来,资本市场直接炸了锅。
2025年那阵,美股有个叫QuantumScape的固态电池初创公司,年度涨幅快150%了,把Meta、微软这些平时的明星股都甩在后面,妥妥成了华尔街的“新宠”。
A股这边也不示弱,同花顺固态电池指数涨超50%,和半导体一起撑起了去年的牛市。

我当时翻行情软件都愣了,以前谁能想到一个电池相关的板块能火成这样?不过转念一想,资本向来嗅觉灵敏,他们敢追,肯定是看好固态电池的潜力。
固态电池是终极方案?但光靠资本热捧可不行,固态电池到底凭啥被业内看好?
咱们先说说现在的锂电池,虽然已经成了中国新名片,2025年1到8月出口了30亿个左右,出口额快500亿美元,但自燃问题一直是个“心病”。

车企为了安全,又是火烧又是挤压测试,可不管是磷酸铁锂还是三元锂,里面都有易燃易爆的液态电解质,根本没法从根儿上解决问题。
这时候固态电池就冒出来了,有业内人士说它能量密度大、还安全,寿命也长,能补上液态锂电的短板,算是锂电池的“终极形态”。
不过现在量产上车的还不是全固态,是半固态电池,里面还含5%到10%的电解质液,比如赣锋锂业的半固态电池装在了东风E70上,上汽和清陶能源合作的也用在了MG4上。

本来我觉得半固态也够用了,但看欧阳明高院士说,半固态只是过渡,最终还得靠全固态,才明白这行业还得往深了走。
车企押注2026-2027上车好在2025年也不是光炒概念,真有实打实的突破。
比如奔驰去年9月搞了个测试,搭载固态电池的EQS从德国出发,穿过丹麦到瑞典,各种气候路况都经历了,续航居然破了1200公里。

看到这消息我才觉得固态电池不是纸上谈兵。
车企们也没闲着,比亚迪说2027年左右要搞全固态电池的示范装车,2030年后大规模用,长安汽车更具体,2026年要做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量产。
不过国际上也不太平,日韩企业早就盯上这块了,丰田2010年就开始研究固态电池,松下、三星也在加码。

有数据说2024年日本在固态电池专利上占了36%,咱们中国是27%。
好在咱们在硫化锂路线上走得靠前,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这些企业也在冲,不然还真有点被动。
落地难在哪?三道坎但话说回来,固态电池想真真切切走进普通人的生活,还有三道坎要过。
第一就是成本,硫化锂是固态电池的关键材料,现在市场价300万到400万元一吨,而碳酸锂才不到8万元一吨,这差价也太大了。

成本降不下来,车价就下不去,普通消费者咋买?而且现在硫化锂产能也跟不上,天齐锂业在眉山的项目一年才产50吨,根本不够用。
更别说现在磷酸铁锂还在升级,比如理想i6用的5C磷酸铁锂,续航720公里,10分钟能充500公里,这也分流了不少对固态电池的期待。
第二是工艺问题,硫化锂遇水有毒,生产时得在惰性气体环境下,这对工厂要求太高了,大规模生产难度大。

而且还有良率问题,固态电解质和电极接触不好会增加内阻,就算用“三明治结构”改善,规模化生产时良率还不到50%,远没达到商用要求。
第三是应用场景,现在固态电池主要用在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这些对成本不敏感的地方,新能源汽车还只是“试验田”。
中金公司说,固态电池可能先在飞行器、消费领域量产,2030年在汽车上的渗透率大概也就3%。
这么看来,想让它成为汽车的主流电池,还有挺长的路要走。

总的来说,固态电池现在是有热度、有突破,但麻烦也不少。
中日韩的竞争已经摆开架势,咱们要是能把成本和工艺难题解决了,说不定就能在锂电池市场上占得先机。
一旦它真能大规模上车,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较量可能就真要结束了。
不过到底啥时候能实现,说实话,还得等时间给咱们答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半固态已装车,全固态还远吗?2025赛道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