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5 19:45

国产大飞机迎战波音、空客!欧美不给适航证,C919想出绝招!

谁说天上只能飞“美欧制造”?过去几十年,全球大型客机市场就是波音和空客的地盘,谁都插不进去一脚。
但现在,这个局面被中国打破了。C919的出现,就像一架从东方划破天际的“大鸟”,硬生生杀进了这个“两家独大”的游戏里。
欧美不给适航证,C919能不能飞出国门?它又是靠什么“绝招”打破垄断、冲出亚洲的?

C919是靠实力硬上来的C919并不是靠宣传“吹”出来的,它从一开始就走的是硬核路线。不是说飞一圈就能算成功,它得在商用航线上真刀真枪地飞起来,才能算数。
从2023年5月开始,东航率先把C919投入商业运营,这一年多时间里,飞了超过2.8万小时,载了157万名乘客,安全记录干干净净。
光这一点,就足够打消很多人对“国产大飞机”的顾虑。

而且,C919不是“拼装机”。虽然部分发动机等关键部件用的是国际供应商的产品,但整机设计、系统集成这些“灵魂级”工作,都是中国商飞自己干的。
这也就意味着,C919不光是“能飞”,而且“飞得好”。性能上跟A320、737看齐,价格却更实惠,性价比摆在那儿,航空公司自然愿意考虑。
当然,也不是说C919就没短板。产能是个大问题。到2024年底才交付了16架,订单却早就破千。

要想真正跟波音、空客掰手腕,得先把“造得出来”这事解决。所以,商飞现在一边扩建产线,一边盯着供应链的国产替代。
比如自研的长江-1000A发动机,已经进入适航取证阶段,目标就是摆脱外部掣肘。
说到底,C919这一步走得稳,不是靠“爆款逻辑”,而是靠“长期主义”。先把国内市场跑通,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欧美适航证不批,C919就飞不出去了?很多人一听说C919没拿到欧美适航证,第一反应是:那不就只能在中国飞?其实这事没你想得那么死板。
国际民航组织(ICAO)是有规矩的:只要飞机在登记国拿到适航证,符合ICAO最低标准,其他国家就有义务承认。
也就是说,C919只要挂着中国的注册,就可以飞往其他国家,比如从上海飞到新加坡、曼谷、吉隆坡,完全没问题。

当然,如果要在美国、欧洲这些地区落地运营,那确实得拿他们的适航证。不过,这事急不得。
EASA那边的认证周期保守估计还得3-6年。对C919来说,与其死磕欧美,不如先干点现实的,先去东南亚、非洲这些新兴市场打基础。
这招叫“曲线出海”。C919和它的小兄弟C909(原ARJ21)早就去这些国家跑展示飞行了,飞得还挺溜。

2024年,中国和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签了联合声明,明确支持这些国家的航空公司采购中国飞机,这就等于把门给打开了。
而且,商飞还玩起了“湿租”模式,连飞机带机组、维修一整套打包输出,航空公司只管飞就行。
这种方式对新市场特别友好,风险低,体验好,口碑一旦起来,订单自然跟着来。
说白了,C919压根没指望一口吃成胖子。欧美不给通行证,那就先从朋友多、需求旺的市场起步,走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出海路”。

中国还要造个航空生态圈中国商飞的算盘,从一开始就没只盯着“卖飞机”这点事。你要想在全球航空市场站稳脚,光靠产品不行,得有整个服务体系、供应链、金融支持一整套配齐才行。
比如,商飞早早就在新加坡设了亚太办事处,和香港机场搞合作,把它当成走向国际市场的“窗口”。

为啥选香港?很简单,这地方本来就是国际航空物流枢纽,拿来做展示、服务支持、航材仓储,水到渠成。
更有意思的是,商飞还把菜鸟网络拉进来搞海外航材物流,这就不是简单的“造飞机”了,而是搭建一个完整的运营生态。
飞机卖出去了,但服务、零配件、维修、培训这些事还得靠自己人撑起来,别人才敢买你的飞机。

金融这块也没落下。工银租赁、中银租赁这些大国企全在后头兜底,搞定融资、租赁等关键环节,打包搞定客户的“买机成本”。你说国际客户不买单?那我就先租给你,飞得顺了你自然就下单了。
而且,C919不是终点,中国早就有更大的野心。下一步是宽体远程客机C929,目标是正面对标波音787和空客A350。

这不是说说而已,规划早就上马了。中国政府对这个项目的支持是全方位的,不光是造飞机的资金,还有整个产业链的配套和政策保障。
欧洲人自己也看得很明白。德国商报就说了,低估中国商飞,是件危险的事。因为这背后不是一个企业在竞争,而是一个国家在推动。C919不是一个产品,它代表的是中国制造向高端跃升的整体趋势。

中国大飞机正加速“上天”从产业角度看,C919的意义已经不只是“国产客机”这么简单了。它打开了一个长期被封锁的市场,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中国也能做高端制造,也能在全球竞争中抢下话语权。
过去,大飞机是美国和欧洲的“护城河”。波音和空客两家说了几十年了,谁都没挤进去。
但现在,C919来了,不光来了,还飞起来了。虽然现在的市场份额还小,但未来几年,随着产能提升、适航认证推进、国际经验积累,它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和东南亚这些中国合作密切的市场,C919正在逐步建立“朋友圈”。
一旦这些国家习惯了用中国飞机,建立起维修、服务网络,欧美市场的“壁垒”也就没那么高不可攀了。
当然,C919短期内还难以撼动波音和空客的地盘,它也没那么着急。中国自己就是世界第二大航空市场,到2043年光是单通道客机就要6700多架,这是一个巨大的练兵场。先把自己市场吃透,再把经验和口碑复制到国外,这才是C919真正的节奏。

全球航空市场从来不是静止的。一旦有新的玩家进入,哪怕是最边角的市场,也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C919的出现,让航空公司有了更多选择,也让波音和空客不得不重新评估定价策略和服务模式。这种“搅局”,才是C919带来的长期价值。
未来,当C929、C939这些更高级别的机型逐步登场,中国航空制造的全球影响力还会进一步上升。

结语C919不是一场冲刺,而是一场持久战。从技术突围到“曲线出海”,再到生态布局,它的每一步都踩在点子上。
在欧美适航证迟迟不批的大背景下,中国商飞没去吵架,而是用行动绕开障碍,稳扎稳打地打开新局面。
这场大飞机之战,才刚刚开始。C919不过是第一只飞出的箭,中国的大飞机梦,正在天际拉开新一轮的航迹。

参考资料:波音《2024年全球市场展望报告》对中国市场客机需求的预测
中国民航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关于国产飞机推广目标的文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产大飞机迎战波音、空客!欧美不给适航证,C919想出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