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5 00:36

美国商务部:在美国的制裁下,中国休想制造出数量庞大的AI芯片

美国这一出封锁戏,唱了五年多,越唱越投入,越唱越拧巴。嘴上说得硬:让中国AI芯片造不出、造不多、造不强,结果一低头,中国这边芯片出口,破了个“万亿”。
这脸打得是真响。可问题也来了:你不是说把光刻机、EDA、GPU全掐了?那中国怎么还敢出口,还出口这么多?是造了假的?还是美国的禁令压根没压住?制裁的算盘打得响,芯片的产线转得更响——这局到底谁被封了口,谁在开着口子往外跑?
设备禁了,产线照跑2022年10月,美国商务部甩出第一记重锤,宣布禁止向中国出口14nm及以下工艺制程相关的逻辑芯片制造设备。光刻机、刻蚀机、EDA工具被一把扫入清单。目标很清楚:不给你造AI芯片的底子。

到了2023年7月,美国继续下猛药,联合荷兰、日本一道,禁掉ASML的DUV光刻机对华出货通道。不只是先进制程的EUV,连成熟工艺用的DUV也要掐。这就不光是打AI芯片了,这是想从“根”上断中国制造的链子。
可到了2024年12月,一组数据从中国商务部发出,给了这套“断根说”当头一棒。2024年前10个月,中国出口集成电路总额9311.7亿元,同比增长21.4%。这怎么解释?芯片不是该造不出来了吗?怎么还出口增长了两成多?

真相是什么?设备是封了,可产线——还真没停。
首先是老设备没扔,中国企业像护命稻草一样把能跑的DUV、刻蚀、涂胶设备都吃透、磨精,硬是把“高端转产低端、低端打量产”搞出了效率。中芯国际、华虹宏力都在用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搞起了批量生产,应用场景从车载芯片、消费电子一直铺到了工业控制。

其次是国产设备接力。2024年3月,中微公司与北方华创联合宣布,国产薄膜沉积设备实现量产落地,覆盖65nm以上线宽全节点,核心指标达国际主流水平。你封你的,我们造我们的,真不靠进口也能拉出一条能跑的生产线。
还有招儿。就是“你封A厂我转B厂”。2025年初,中国台湾、东南亚、阿联酋一带的制造代工商,通过第三方持股、技术转移等方式,协助中国企业绕开部分技术封锁。华为、寒武纪等公司已通过这种方式继续推进7nm以下产品布局。

所以,美国这一轮“设备锁喉”,的确让中国AI芯片制造遇到阵痛,但真要说“卡死”,还早。禁的是设备,死不了制造。中国靠着国产硬件替补 + 成熟产线延寿 + 海外节点绕道,把一条条产线从“被动停摆”盘活成“主动加速”。
你说断供,我这儿出货破万亿美国老话说:“不给你芯片,你连AI都跑不起来。”可这话有漏洞。AI芯片≠高端GPU,AI芯片制造≠只有台积电。
这得分门别类说清楚。
美国制裁重点是训练型高性能芯片,比如英伟达A100、H100、H200系列。这类芯片制程极小、功耗极高、要求极尖,主要跑在大模型训练中心,是“塔尖中的塔尖”。

可问题是,中国这几年发展AI,更倚重的是部署型、推理型芯片——比如昇腾310、寒武纪MLU270、壁仞BR100。这些产品工艺虽不及A100,但照样跑得动模型,用在智慧医疗、安防、金融、交通各领域,够用、好使、量大。
那制造上怎么搞的?一边是自己造。一边是别人给。2024年,昇腾310B芯片基于7nm工艺量产上市,供应主攻部署市场。壁仞科技BR104也在2025年Q1进入批量供货阶段。虽说制程不够新,但架构自研,封装国产,制备链条基本可控。

再看出口。美国打的是塔尖,中国卖的是塔基。2024年中国出口芯片总值破万亿,其中大多数是28nm以上制程产品,广泛应用于工控、电力、汽车等领域。客户是谁?东南亚、拉美、中东一众市场都在用。芯片不是只有英伟达那种才叫货,咱这“硬通货”也正吃香。
那进口还需不需要?当然需要。2025年上半年,多家中国AI模型厂商仍在采购A800、L20等阉割版GPU,主要用于训练任务。国产替代没完全补上,高端货还得买。

所以才说,中国芯片制造是“出口有量,进口有类”。美国指着高端GPU说“你们不行”,中国掏出一船28nm芯片出口单说“我这生意正火”。说到底:你封的是尖端,我发的是大货。芯片制造分层次,低端量大才是真市场。
你设限,我增量制裁这事儿,做得太狠,就容易反噬。
2024年5月,阿斯麦公开披露:因荷兰政府限制对华出口DUV设备,其在中国大陆的订单交付率大幅下降,季度损失预计超过8亿欧元。CEO痛批:“丢掉最大市场,不是做强,是自废武功。”

同月,英伟达发布财报称:因H100、A100全面被禁,中国区收入下滑约40%,并暂停新芯片定向开发。为绕开限制,英伟达推出L20、L2变种,但性能缩水严重、市场反馈不佳。不少中国客户转投国产。

而国产是谁?昇腾、寒武纪、壁仞、天数智芯、燧原科技接连出芯,一边研发一边跑量。2025年起,中国AI芯片厂商普遍采用Chiplet小芯片拼接技术,规避工艺制程瓶颈,提高计算密度和能效比。
更关键的是,中国开始构建“制造闭环”。2025年3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三期正式启动,主攻AI芯片制造领域,计划投向高端封装、国产EDA工具、AI制造产线建设,总规模或超4000亿元人民币。

在此背景下,美国的新动作就显得有点儿慌。2025年4月,美国财政部新增制裁措施,不光封设备、芯片,还禁止美资参与中国AI半导体相关企业B轮以后融资。看起来像升级,其实是怕中国“从设计走向制造闭环”。
可事实数据不说谎。到了2025年6月,中国AI芯片月产出量同比上涨超过34%,封装测试产能利用率突破90%。在一连串政策、投资、替代动作之下,“中国造”的芯片开始从边缘走向中心。

参考资料:
美国“设卡阻挠”中国再造台积电、ASML.腾讯科技.2024-12-04
封禁中国用户,封不住中国AI产业发展.科技日报.2025-09-10
玉渊谭天丨美国加大芯片制裁之时,中国半导体出口破万亿.玉渊潭天.2024-12-05
“尽管美国打压限制AI芯片对华出口,但中国正缩小与美国的人工智能差距”.观察者网.2024-08-01
视评线丨美国“芯”机算尽 难阻中国标“芯”立义.央视新闻.2025-05-22
美国对华芯片管制再升级,AI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中宏网.2025-01-20
国际舆论:中国AI快速发展 美国打压尽显尴尬.新华社.2025-01-2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国商务部:在美国的制裁下,中国休想制造出数量庞大的AI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