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论坛_华人最大的社区论坛_新天涯社区

查看: 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近试上张水部古诗赏析(近试上张水部题目及答案)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32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23 15: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近试上张水部古诗赏析(近试上张水部题目及答案)内容都在下面,请亲们详细阅读,祝您开心!


近试上张水部古诗赏析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责,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在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运用上这两首诗有相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5分)
  (2).有人说这两首诗“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千古佳话,流誉诗坛”,试从两首诗的内容方面对此加以说明。(6分)
  答案:
  (1).都运用了“比”的手法(1分,答其他手法都不给分)。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2分);张诗,以越女和采莲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作品(2分)。
  (2).《近试上张水部》表达了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不安和期待的心情(2分)《酬朱庆馀》表明张籍对朱庆馀才能的肯定(2分),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2分)。朱的赠诗写得好,张也答得妙,可谓珠联璧合。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A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B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答案
  A(不超过40字)A朱诗表达了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
  B(不超过40字)B张诗肯定了朱庆余的`才能,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不超过50字)
  答案:“比”的手法。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张诗,以越女,采菱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优秀作品等。
  1.简述两位诗人作诗时的心情。(2分)
  2.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诗题看,“近试”是临近考试之意;“张水部”是称张籍的官职:“酬” 为答谢。
  B.“待晓堂前拜舅姑”是指新娘早晨拜见公婆。
  C.“一曲菱歌敌万金”是喻指朱庆馀一定会金榜题名。
  D.两首诗就近设喻、言此意彼;形象含蓄、耐人寻味。
  3.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说明他们共同采用了哪种传统的诗歌表现手法?(4分)
  阅读答案:
  1.(2分)朱诗表达了作为应试举子考前所持有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1分)张诗表现了对朱的欣赏,暗示他不必为考试担心。(1分)
  2. A (2分)
  3.(4分)都采用了“比”的手法。(2分)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1分)张诗以越女、采菱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优秀作品等。(1分)




本文近试上张水部古诗赏析(近试上张水部题目及答案)的内容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支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涯论坛_华人最大的社区论坛_新天涯社区  

GMT+8, 2025-8-9 10:49 , Processed in 0.04290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