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论坛_华人最大的社区论坛_新天涯社区

查看: 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桃花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张旭桃花溪唐诗赏析)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32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23 15: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桃花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张旭桃花溪唐诗赏析)内容都在下面,请亲们详细阅读,祝您开心!


张旭《桃花溪》唐诗赏析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首句先写远景。远望,长桥被野烟所隔。“隐隐”二字,写缭绕的山岚云烟之中,长桥忽隐忽现、似有若无。正因为云烟弥漫,静止的桥仿佛活动起来。
  作者用一个“飞”字表现这种感觉,写出了这座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恍若飞腾之状。这句诗仅以“桥”和“烟”相互映衬,就创造了一个具有朦胧美和神秘感的艺术境界,一下笔即引人入胜。
  次句由远而近,描写近景:溪水中露出的和在溪上轻摇的渔船。“问渔船”三个字,若实若虚,似乎是问眼前的渔人,又好象是遥问古代的武陵渔人。
  或者说,是沉醉在这幅美景中的诗人,在恍惚间把眼前渔人当作了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的武陵渔人了。这三个字,逼真地表现出作者心驰神往的情态。
  三、四句,是问讯渔人的话:但见一片片桃花瓣随着清澈的溪水不断漂出,却不知那理想的世外桃源洞在清溪的什么地方呢?这里,桃源洞的美妙景色,是从问话中虚写的',诗人急切向往而又感到渺茫难求的心情,也是从问话中委婉含蓄地透露出来的。
  七言绝句篇幅短小,要做到情韵悠长,意境深邃,除了讲究炼字琢句外,更要求构思的巧妙。张旭作为盛唐的一位七绝名家,是很善于构思的。这首诗从远到近,正面写来,然后用问讯的方式运实入虚,构思布局相当新颖巧妙。作者的笔触又轻快洒脱,对景物不作繁琐的描写,不敷设明艳鲜丽的色彩,对《桃花源记》的意境也运用得空灵自然、蕴藉不觉,从而创造了一个饶有画意、充满情趣的幽深境界。前人评论这首诗“四句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不无过誉,却也颇有道理。读这首诗,如与王维的《桃源行》对照比较,可以领悟同一个题材,以不同的体裁和不同的艺术方法去表现,是能各臻其妙的。




本文桃花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张旭桃花溪唐诗赏析)的内容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支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涯论坛_华人最大的社区论坛_新天涯社区  

GMT+8, 2025-8-8 21:58 , Processed in 0.05070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