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7-23 14:11

官字组词有哪些(一年级下册官字组词大全)

本文官字组词有哪些(一年级下册官字组词大全)内容都在下面,请亲们详细阅读,祝您开心!


官在开头
官牒
1.记载官吏姓名﹑爵禄的簿籍。 2.授官的文书。
官费
旧时指由供给的费用:官费生丨官费留学。
官壶
指官酿的酒。
官俸
官吏的俸禄﹑薪水。
官法帖
官府刻印或拓就的名家字帖。
官赋
国家征收的赋税。
官诰
皇帝赐爵或授官的诏令。
官堠
古代记里程的土墩。
官斛
官府标准量器。容量本为十斗,南宋末改为五斗。
官妓
古代供奉官员的。唐宋时应酬会宴,有官妓侍候,明代官妓隶属教坊司,不再侍候官吏,清初废官妓制。
官渡之战
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公元199年,袁绍率军南下,恃兵多粮足,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与处劣势的曹操相持。次年曹操利用袁绍轻敌和内部不稳之机,成功地突袭其后方屯粮重地,袁绍军心动摇。曹操乘机挥军全线出击,大破袁绍主力,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东汉末年,大小军阀割地称雄,世族豪强袁绍,自恃兵多粮足,于建安四年 (199 年)春天,率兵十余万南下,准备攻打许昌,消灭曹操。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相拒,乘袁军轻敌,偷袭袁军后方乌巢,焚烧了袁绍的军粮,并
官计
对官吏的考绩。
官地
1.属于官府的土地。 2.指为大家所共有的土地。
官估
谓官定价格。
官都
国家众官的或某地方某单位的行政长官。
官话
①普通话的旧称。作为汉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的北方话也统称官话。②官腔。
官号
官职的名称。
官府
①旧时称行政机关,特指地方上的。②称封建官吏。
官饭
官府供给的饭食。借指担任官职。
官会
宋代发行的一种纸币。
官方
方面:官方消息丨官方人士丨官方评论。
官宦
〈书〉泛指做官的人:官宦人家。
官骸
1.指身躯;形体。 2.指尸体。
官牧
1.谓官吏治理政事,管理。 2.谓官马。
官邸
由公家提供的高级官员的住所(区别于‘私邸’):首相官邸。
官家
①指官府或朝廷。②古代对皇帝的称呼。③旧时称官吏。
官派
官僚的派头。 指官僚的派头他与人讲话总摆官派,其实官也不大
官司
指诉讼:打官司◇笔墨官司(书面上的争辩)。
官舫
即官船。
官断
指官吏审理曲直而依法决断。
官粮
1.旧时交纳于官府的税粮。 2.发放的救济粮。
官防
1.官司;。 2.旧时官府的一种长方形公章。 3.指官府的公文。
官槐
官府植于官道旁的槐树。
官桂
上等的肉桂。
官籍
官府的簿籍。
官才
见“官材”。
官舟
官府的船。
官道
1.管理将士的办法。《孙子.计》:“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梅尧臣注:“官道,裨校,统率必有道也。”一说官为百官之分,道为粮路。见《十一家注孙子》引曹操注。 2.公家修筑的道路;大路。
官伯
指诸侯。
官渡柳
东汉末年,曹丕在官渡植柳,以为官渡之战的纪念。后多用为感怀的典故。
官房
1.犹客房。招待客人的房屋。 2.即旅店。 3.指旅店中的房间。 4.的办事处。 5.指官司。
官鸡
官家所养的斗鸡。
官监
指负责监督的官吏。
官物
官家的物品﹑财产,公物。
官事
1.官府的事;公事。 2.犹官司。诉讼之事。 旧时指公家的事;官府的事宜
官序
官吏的等级次第。
官婿
有官衔的女婿。
官契
1.官府的书契﹑符信。 2.民间典卖田产向官府纳税注册的契据。
官阁
1.供人游憩的楼阁。 2.犹官署。
官帽
官吏的制帽。与“便帽”相对。
官厅
旧时称机关。 旧称机关
官位
官员的职位;官职。
官户
1.犯罪者及其家属没入官府服役,并编入特殊户籍,称官户。 2.金代为官奴婢的一种,身分较唐代官户低。 3.官员的家属及后裔。
官卷
清代科举制度,凡高级官员子弟参加乡试,皆另编字号,另入考试,以人数多寡,各分定额取中。因其均编为“官”字号,故名官卷。参阅《清会典事例.礼部.贡举》。
官情
中的关系人情。
官制
设官的制度。
官租
征收的租税。
官癖
当官的癖好。
官粉
化装用的。
官老爷
对官僚的谐称。多含贬意。 对官僚的谐称。指有职权的傲慢官员
官腔
旧时称中的门面话,今指利用规章、手续等来敷衍推托或责备的话:打官腔。 旧称中的门面话,今指利用规章、手续来推托、责备的话 少给我打官腔
官搨
官府拓印的书画碑刻等拓本。
官界
犹政界。
官吏
旧时工作人员的总称。
官帅
指中士﹑下士等众官。帅,当作“师”。
官戏
宫中演出的戏剧。
官黄
正。亦借指正的花。
官渡
1.官设的渡口。 2.古地名。在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因临古官渡水而得名。东汉末,曹操以劣势兵力战败袁绍主力军于此。今尚有土垒遗存,称中牟台,又称曹公台。
官寿
官爵寿数。
官书局
①清同治、光绪年间各地官府所设的出版机构。有金陵官书局(江南书局)、浙江官书局等十多家。②清末官办翻译出版机构。1895年清把维新派强学会的强学书局改组为官书局,译刻各国政法、商务、工程等书籍。1898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官饷
旧指发给军人等的薪饷。
官盐
旧时凡由官府生产经销或向官府纳税后销售的食盐均称官盐。
官项
官府的钱款。
官铸
官府铸造的。多指钱币。
官绩
官吏的政绩。
官军
旧称的。 旧时国家的正式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官撰
官府组织人撰写。
官侣
犹言官吏的行列。
官绪
犹官职;官位。
官身
1.有官职在身。亦指身任公职的人。 2.谓官伎到官府应差。 3.指官府派给官伎的差事。 4.官府的差役。 旧指作官之人;有官职在身官身十年,克已奉公
官讳
1.旧时指尊长的名字。 2.正式的名字。
官醅
官府酿造的酒。
官倒
①机构或工作人员进行的倒买倒卖活动。②指进行倒买倒卖活动的机构或工作人员。 主要指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违反管理法规,进行投机倒把的活动
官章
尊称他人的姓名。
官秤
官府制定的标准秤。
官程
1.官吏赴任的旅程。 2.指赴任的期限。
官子
围棋术语。一局棋,经过中盘战斗,双方所占地域基本确定,彼此交界处的空位尚待下子。这时所下的子叫做官子。也称官着。清陶式玉有《官子谱》三卷。
官船
官府的船。
官僚
①官员;官吏。②指:耍官僚。
官榷
官府专卖。
官廨
官署,官吏办公的房舍。
官修
官府主持编写。
官样花
紫薇花的异名。紫薇多植于宫禁之内,故称。
官逋
拖欠的官府租税。
官实
指官员。
官当
1.以官职抵当徒刑。唐宋时期官吏犯罪,可以降低品级以减免徒刑。 2.官府批准营业的当铺。
官系
为官职所牵绊,身心不。
官印
1.官府机构的印。 2.指人的正名。
官斋
犹官舍。
官礼
官府的礼法。
官品
1.官职的品第等级。三国魏开始将官职分为九品;北魏以后,品又分正﹑从。 2.指生物。
官长
①指官吏。②旧时指军官。
官臣
谓受天子之命所置的管理家邑的官吏。
官使
谓授之官职以使其才。
官族
1.谓以先世有功之官名为族姓,如司马氏﹑司空氏﹑司徒氏之类。 2.官宦世家。
官婢
古时因罪没入官府作奴婢的女子。
官虾蟆
晋惠帝秉性愚蒙,曾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侍臣贾胤对曰:“在官地为官虾蟆,在私地为私虾蟆。”令曰:“若官虾蟆,可给廪。”见《晋书.惠帝纪》。后用作对虾蟆的谑称。
官统
职官的体制。
官帖
见“官法帖”。
官寮
即官僚。指官员。
官欠
欠官府的款项。
官槽
1.官家喂养马匹的处所。 2.官府酿造的酒。
官立
官府所设立;公立。
官廷
犹官府。
官路
1.官府修建的大道。后即泛称大道。 2.犹仕途。
官年
具报官府的年龄。
官衣
戏曲传统服装。剧中古代一般官员的官服。圆领大襟,有水袖,式样与蟒袍同,但不绣花。颜色按人物身分而分紫﹑红﹑蓝﹑黑等色。
官桥
官路上的桥梁。
官酒
官酿官卖的酒。
官酝
官府酿造和专卖的酒。
官着
犹官子。
官况
1.居官的境遇。 2.谓居官的心情。
官利
1.官卖所得的利润。 2.旧时股息的俗称。企业的股东按规定的定率从企业所取得的利润。 3.泛指利润盈余。
官正
官吏之长。
官邑
古代帝王赐给臣下的领地或采邑。
官马
官府供给或饲养的马。
官收
官府没收或征收。
官亭
古代供过往官吏食宿的处所。
官僚资本
官僚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
官券
旧时发行的钱票。
官田
1.公田的一种。 2.国家控制的无主荒地。 3.属官府或皇室所有,私人耕种﹑官府收租的田地。
官粟
官府的谷物。
官緑
正绿色,纯绿色。
官成
1.谓官府的成规。 2.仕宦有成就。
官师
1.百官;较低级的官吏。 2.官吏之长。 3.指考试官。
官瘾
谓对做官有浓厚兴趣。 对在中抢得一官半职的迷恋;当了官后千万百计使用权力或向上爬的劲头
官资
1.官吏的资历职位。 2.指俸禄。
官寨
见“官砦”。
官员
经过任命的、担任一定职务的工作人员(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 经过任命、具备一定等级的工作人员大小官员上千人
官学
中国历代各级官府举办的学校。有朝廷直接举办的官学,如西周的国学,汉代的太学,唐代的国子学、太学,元明清的国子监等;也有官府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地方官学,如西周的乡学,汉代的郡国学,唐代的府州县学,宋代的府县学,元明清的社学等。
官禁
官府的禁令。
官营
官府经营。 代理人为直接经营财政或公共事业,区别于按合同经营这类公共事业的制度
官治
1.官府的政务。 2.官署;衙门。 3.的功能。
官声
为官的声誉。
官茶
由官府专卖的茶。
官式
官府的形式﹑架式。
官拘
谓官事缠身,不得空闲。
官杀
即官鬼。
官车
公家的车辆。
官运
做官的运气:官运亨通。
官卖
由官府卖出。
官爵
官职爵位。 官职爵位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也难保呢!——《红楼梦》
官牛
官府饲养的牛。
官政
国家的政事。
官兵
①军官和士兵:正确处理官兵关系。②旧时指的。
官窑
宋代著名瓷窑之一。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宫廷自建瓷窑烧造瓷器,故称。其色以粉青为上,其纹以冰裂鳝血为高。南渡后,又于杭州别建新窑。又明清两代景德镇御器厂所烧瓷器,一般亦称官窑。
官僚
具有机能专业化、职务凭资格、行动按固定规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 具有机能专业化、职务凭资格、行动按固定规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
官牙
旧时经官府指派的牙商。
官荫
旧时官吏有功于国或因公死亡,得荫其子孙入官,谓之官荫。有恩荫﹑难荫﹑特荫等种类。
官暇
公馀。官吏办公后的空闲时间。
官驾
官吏的车辆。
官职
官吏的职位:在封建时代,宰相是最高的官职。
官赀
官职和俸禄。

指官吏阶层及其活动范围(贬义,强调其中的虚伪、欺诈、逢迎、倾轧等特点)。
官员祗候
官妓的标识。宋元时官妓的褙子冠儿上,缝有“官员祗候”字样。
官柳
1.官府种植的柳树。 2.大道上的柳树。
官塘
即官道。塘,培土修筑的道路。
官邪
官吏违法失职。
官钱
1.官府的钱币。 2.官府铸造的钱币。 3.官断的身价钱。
官阶
官员的等级。 官员的等级次第
官叙
1.官吏的等级次第。 2.谓官吏的行列。
官商
①旧时指官办商业,也指从事这种商业的人。②现指有官僚作风的国营商业部门或这些部门的人员。
官班
官职的等级位次。
官价
指规定的价格。 官方定价
官民
官吏和百姓;官方和民间。
官署
官厅。 旧指机关
官下
做官的处所或地方。
官宪
犹官长;官府。
官里
1.犹言衙门里,官府里。 2.犹官家。指皇帝。
官衫
1.旧时官妓到官厅供奉时,穿官府规定的服装,称官衫。 2.犹官服。
官帑
国库;国库里的钱财。
官秩
1.官吏的职位或依品级而定的俸禄。 2.指授予官职。
官使妇人
官妓。
官韵
科举时代官定韵书中所定的韵。如宋代《礼部韵略》﹑明代《洪武正韵》﹑清代《佩文诗韵》等。当时考试均以此为诗赋押韵的标准。亦指这类韵书中的韵类。
官塘大路
官府修筑的道路。
官般
由负责运输。般,通“搬”。宋代盐运有官般法,官府设转般仓于适中地,转盐就商,或待官卖。
官材
1.亦作“官才”。 2.按照才能授予官职;任用有才能的人为官。 3.作官者的才能。
官休
1.官吏退休。 2.经官府了结。
官蛙
即官虾蟆。
官口
没入官府充当奴隶的罪犯家口或俘虏。
官仪
1.官府的礼仪。 2.做官者的仪容风度。
官狱
官府的牢狱。
官箴
1.谓百官对帝王进行劝诫。 2.指官吏对帝王所进的箴言。 3.做官的戒规。
官身祗候
见“官员祗候”。
官廪
1.犹官俸。国家发给的俸禄。 2.国库里的粮食。
官纱
浙江杭州、绍兴一带产的一种丝织品,经线用生丝,纬线用熟丝织成,质薄而轻,可做夏衣,旧时多贡内廷,所以叫官纱。
官衔
官员的职位名称。
官生
1.明代高级官员所请荫之子称官生。 2.清代科举制度,大臣子侄应乡试者为官生,其卷为官卷。 3.指钦天监之天文生。 4.昆剧脚色行当之一,扮演帝王﹑官吏一类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与京剧的纱帽生性质相似。
官势
1.国势;国力。 2.官吏的权势。
官音
1.即观音。 2.即官话。
官禄
官位和俸禄。
官社
帝王祭祀土神的社宫。
官办
开办或经营:官办企业。
官校
泛指低级文武官吏。
官架子
做官的威势和派头。 做官的威势和派头 这个人官架子真大
官迷
指一心想做官的人。 想担任官职的癖好
官骑
1.王室的骑兵。 2.泛指官府的骑兵。
官山海
谓于山海设官管理盐铁之政。
官食
犹官饷。
官用
1.官府的费用。 2.官府使用。
官样
1.官家的式样;富丽典雅﹑精致时新的式样。 2.堂皇典雅;大方。 3.官僚气派。 4.借指菊花。
官闲
亦作“官閒”。官事清闲。
官储
供官家用的储备物资。
官名
①旧时称在*名以外起的正式名字。②官衔。 旧时指人的正式名字;大名
官茂
官势显赫。
官中
官中--公共的意思。
官三民四
都差不多。
官不聊生
“官不聊生”与“民不聊生”不是一个概念。 官员有固定的职业,有稳定的收入,有良好的社会保障,有福利待遇。所以,“官不聊生”并非指生活状况。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人说“官不聊生”呢?细细分析,原来是在正风肃纪之下,一些人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可以、为所欲为了,群众期盼更高、从政标准更严、肩上担子更重、压力更大了,一言一行都得接受组织、群众和社会的严格监督。
官路乡
官路乡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北部,官路溪上游,距县城32千米,东南与忠信镇毗邻,南与九牧镇相接,西靠盘亭乡,北界浙江省江山市。
官为民役
官吏是老百姓的仆役,应该为百姓办事而不是去奴役老百姓。
官渡区
官渡区,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位于昆明主城东南、滇池北岸,东邻宜良县,南接呈贡区,东北与嵩明县交界,西南濒临滇池,西北与盘龙区相接,西与西山区相连。
官僚机构
就是“办公室的统治”。
官方语言
一个国家通用的正式语言或认定的正式语言。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的许多官高禄厚的文武官员,极其讲究饮食,不惜重金聘请名厨,创造了许多传世的烹调技艺和名菜。
官田水库
官田水库在遂溪县南部。
官当制度
在封建官僚贵族中,能够享受到八议待遇的毕竟是少数人。
官方正品
正宗的官货,正版商品。
官産
指逃亡人户及抄没等项入籍于官府的产业。 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条编始末》:“初,洪武 *,恩詔 应天 五府州为 兴王 之地,民产免租,官产减租之半。官产者,逃絶人户暨抄没等项入籍於官者也。”
官史
由朝廷豢养的史官们用文字书写的国史。
官坤
在担任职务的人,属于国家的或公家的,坤宅(旧时婚礼称女家)。
官相
面相学里面的一种术语,主要指某人从面相学角度看具有做官或者具有超乎常人的富贵、之类的命运。
官窰
见“官窑”。
官潦
官僚,意指官吏。官僚表面是制度与权力,本质是一个社会的利益管理阶层,要想做实事就不得不懂得利用官僚。
官科
与“民科”一词相对而言,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词汇。指在大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任职的科研人员。
官屿
官屿在南澳岛云澳东南1.5公里,东北距南澳岛南角0.8公里。
官针
正确选用符合规格的针具。
官虾蟇
晋惠帝 秉性愚蒙,曾在 华林园 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侍臣 贾胤 对曰:“在官地为官虾蟇,在私地为私虾蟇。”令曰:“若官虾蟇,可给廪。”见《晋书·惠帝纪》。后用作对虾蟆的谑称。
官家池
官家池1,位于天下第一泉风景区五龙潭西北小河西侧。
官女子
清朝官女子是宫女与嫔妃之间的,地位极为低下。
官礼茶食
据考察,北方的点心历史古,南方的历史新,古者可能还有唐宋遗制,新的只是明朝中叶吧。 点心铺招牌上有常用的两句话,我想借来用在这里,似乎也还适当,北方可以称为“官礼茶食”,南方则是“嘉湖细点”。
官寮主义
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有命令主义、文牍主义、事务主义等表现形式。是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社会衙门作风的反映。
官僚习气
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作风。
官祥文章
徒具形式,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
官在结尾
奏事官
1.地方上派遣入朝奏事的官员。 2.在朝廷接递奏章的官员。
逐官
指临敌退怯的逃官。
爪牙官
禁卫军将官。
遂官
指周代遂大夫的属官。
宗官
指掌礼﹑乐的职官,如三代的宗伯﹑汉代的太常等。
朱衣官
穿红色官服的官员。
秩官
1.常设之官。 2.记载周代有关常任官制的图书。
中官
1.古官名。 2.宫内﹑朝内之官。 3.宦官。 4.星位或星区名。
执政官
在古代欧洲,主要指称古代希腊城邦和罗马的高级长官。 在雅典,约自公元前682年起,每年选举九名执政官,首席执政官,掌握内政,地位最高,其名字用来命名他任职的那一年,又称“名年执政官”。在罗马,从前509年共和制建立后,每年选两名执政官,当年就以他们的名字命名,掌握军政大权。战时为最高统帅。帝国时代已形同虚设。
珠官
1.管采珠的官。 2.郡名。
之官
上任;前往任所。
谪官
1.贬官另任新职。 2.被贬降的官吏。
真官
仙人而有官职者。亦指道士。
责官
贬官。
在身官
现任官职。
枝官
冗官;闲散无用的官。
在官
1.在职为官;任职于官署。 2.谓在官府有名籍。
诈官
冒充官员。
月官
月选所选出的官。
张官
设置官员。
鬻官
卖官。
职事官
执掌具体政务的官吏。
远官
1.谓地方官。 2.指远处做官的人。
越官
犹越职。
宰官
1.周代冢宰的属官。 2.泛指官吏。 3.特指县官。
赠官
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
逾官
1.亦作“踰官”。 2.超越本职权限。
狱官
1.主持刑狱的官吏。 2.指管理监狱的官吏。
庸官
庸庸碌碌、没出息的担任公职的人。 庸庸碌碌、没出息的担任公职的人
营官
1.营一级的长官。 2.指负责地方武备和治安的官吏。
银官
主持采炼银矿的官员。
隐官
专说隐语廋辞以供皇帝取乐的人。
应官
犹当官。
音官
乐官。
邑官
邑丞。
驿官
驿站的官吏。
译官
古代掌通翻译的官。
仪官
泛称掌礼仪的官。
医官
1.掌管医务的官。 2.对医生的尊称。
议官
言官﹔谏官。
奄官
宦官。
衙官
1.刺史的属官。 2.泛指下属小官。
牙门官
犹牙官。
言官
谏官。 谏官被言官听劾,拿送法司究问。——《警世通言》
阳官
1.即《周礼》中的春官。 2.阳间的官吏。与“阴官”相对。
牙官
副武官。亦泛指下属小官。
巡官
1.官名。唐时节度﹑观察﹑团练﹑防御使僚属,位居判官﹑推官之次。如董晋镇大梁,以韩愈为巡官;徐商镇襄阳,以温庭筠为巡官,皆是。 2.称以占卜﹑为业的人。 3.旧时低级警官。
言事官
指谏官。
盐铁官
古代掌管盐铁的官员。
学官
1.学校的房舍。 2.指学校。 3.指古时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如汉始设置的五经博士﹑博士祭酒,西晋开始设置的国子祭酒﹑博士﹑助教,宋以后的提学﹑学政和教授﹑学正﹑教谕等。又称教官。
选官
1.古代称主管铨选的官,指吏部。 2.指听候吏部选任官职。

人及高等动物所具的生殖。 人及高等动物所具的生殖
修官
选任贤能。《左传.襄公十六年》:“平公即位,羊舌肸为傅……改服,修官,烝于曲沃。”一说“修官”为修理馆估。见清俞樾《群经平议.左传二》“改服修官”。修,一本作“修”。
谢官
辞官。
信官
官员祷神时表示虔诚的自称。
巡绰官
明清试场中的帘官,负责巡查管理号房。
新郎官
1.亦作“新郎倌”。 2.方言。新郎。
序官
《周礼》天官太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及《考工记》等六篇将六官所统率的官属的职掌和人数概略地列于每篇之首,经学家谓之“序官”。
行官
1.唐代官名。称受上官差遣,往来四方干办公事者。 2.指主持事务的仆臣。唐杜甫有《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一作刈)稻》两诗。仇兆鳌注:“朱注:行官是行田者。”施鸿保《读杜诗说》:“《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诗云‘督促’,亦可见主管田事;称为家臣,以别于家僮。”
玄官
掌祭天的官。
押运官
1.特指押送漕运的官。 2.指一般监督运送货物的官。
效官
1.授官。 2.引申指做官。
宪官
1.御史台或都察院所属的官员。因掌持刑宪典章,故称。 2.主持历法的官员。
香官
1.奉命往神庙进香的官员。 2.朝山进香的人。
厢官
官名。宋自大中祥符以后,将京城外划分为若干厢,特置厢官,归京府统领,受理居民争斗诉讼之事,凡情节较轻者,可以直接判决。南宋沿以为例,在临安也设厢官。
小官
1.职位低的官。 2.旧时官吏对己的谦称。 3.旧时店里的年轻伙计。犹言小店倌。 4.犹。 5.旧时用以称一般男青年。 6.称男孩子。
写官
古时负责抄写书籍的官吏。《汉书.艺文志》:“﹝孝武﹞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
闲官
1.职务清闲的官员。 2.指州佐﹑县丞等。
仙官
1.道教称有尊位的神仙。 2.借以尊称道士。
闲凉官
见“闲良官”。
先行官
戏曲小说中指指挥先头部队的武官。亦用以比喻。 古代小说中指率领先头部队的将领。现比喻在前面的事物(工作或事物)
徙官
迁徙官职。亦指被迁之官。
无官
1.没有官职。 2.谓不必备员,有其人则充之。
五官
1.五行之宫。古代传说中的五神。 2.分司天﹑地﹑神﹑民﹑类物的五种官职。 3.殷周时分掌政事的五个高级官职。 4.泛指百官。 5.古代宫中女官名。 6.指五官中郎将。 7.司历之官。 8.人体五种。耳﹑目﹑鼻﹑口﹑形。或谓耳﹑目﹑鼻﹑口﹑心。 9.人体五种。中医学谓鼻﹑目﹑口﹑舌﹑耳。 10.人体五种。指眼﹑耳﹑鼻﹑喉﹑口。 11.人体五种。通常指耳﹑目﹑口﹑鼻﹑身;亦多用以指脸上的。
五显灵官
即五通神。
问官
审问犯人,处理讼案的官吏。
王官
1.王朝的官员。 2.指藩王府里的属官。
屯官
掌管屯田事务的官。
武官
中负责与驻在国联系、交涉有关军事事务的外交官。通常由一事部门派遣军事人员担任。主要职责是与驻在事部门保持联系,代表本事部门,观礼或观察驻在国的军事检阅和演习。分为陆军武官、海军武官和空军武官。职位排在参赞之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
土官
1.古代主管水土的官。 2.地神。 3.见“土司”。
徒官
犹役吏。
通事官
官名。清置。掌翻译等事。
天官
1.官名。《周礼》分设六官﹐以天官冢宰居首﹐总御百官。唐武后光宅元年改吏部为天官﹐旋复旧。后世亦称吏部为天官。 2.借指吏部尚书。 3.泛指百官。 4.指官职。 5.天文;天象。 6.道教所奉三官之一﹐三官为天官﹑地官﹑水官。 7.泛指天上仙神居官者。 8.指耳﹑目﹑口﹑鼻﹑形体等感觉。
铁官
古代官名。主管铁器铸造等。
忝官
愧居官位。
通引官
宋时衙役名。

1.贪恋官位。 2.的官吏。 贪赃枉法的官吏污吏
田官
1.即农官。职掌农事﹑粮税等。 2.农务官署。
所由官
1.亦省作“所由”。 2.犹言有关官吏。因事必经由其手,故称。南朝至唐宋常用此语。
同官
1.在同一官署任职的人,同僚。 2.官职名位相同。 3.明内廷同支派的太监称“同官”。
跳加官
旧时戏曲开场或在演出中遇显贵到场时,加演的舞蹈节目。由一个演员戴假,穿红袍﹑皂靴,手里拿着“天官赐福”﹑“指日高升”﹑“一品当朝”等字样的布幅逐次向台下展示,表示庆贺。
堂上官
见“堂上”。
堂候官
旧时供高级官员役使的小吏。
私觌官
指唐代出使外国的朝臣所保荐的州县官员。
朔参官
能在朔日(旧历每月初一)朝参的官员。
庶官
1.各种官职。 2.百官。多指一般官员。
同考试官
元代称科举考试时协同考试官工作的官员。相当于明清的副主考。
司官
1.主管官员。 2.清代各部属官的通称。指部内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以下的七品小京官。 3.属官对其长官的自称。
饰官
犹治官。饰,通“饬”。
世官
古代某官职由一族世代承袭,谓之世官。
仕官
为官。
实官
有实际职务的官职。相对于“虚衔”而言。
试官
1.出任官职。 2.主持考试的官吏。 3.未正式任命的官吏。
市官
管理市场的官员。
首官
向官府告发。
石朝官
方言。古墓前的石人。比喻僵硬呆滞的人。
太官
官名。秦有太官令﹑丞﹐属少府。两汉因之。掌皇帝膳食及燕享之事。北魏时太官掌百官之馔﹐属光禄卿。北齐﹑隋﹑唐因之。宋代以后﹐皇帝膳食归尚食局﹐太官只掌祭物。参阅《通典.职官七》。
失官
1.犹失职。 2.谓亡失古代职官制度。
水官
1.即水正。传说中的上古五行官之一。 2.掌管治水﹑征收鱼税的官。 3.道教所奉天﹑地﹑水三神官之一。
升官
提升官职。晋升或提高到更高的等级或更尊贵或更显要的个人地位
摄官
1.任职的谦词。表示暂时代理。 2.暂行代理的非正式任命的官员。
虱官
指蠹国害民的人或事。《商君书.去强》:“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三官者生虱官者六:曰岁,曰食,曰美,曰好,曰志,曰行。”又:“国无礼乐虱官必强……虱官生必削。”一说,官为“害”之形误。高亨注:“虱官义不可通,当作虱害,害﹑官因字形似而误。虱者害人之虫,故谓之虱害。”
省官
1.宋时称馆职及内侍之押班﹑都知。 2.裁减冗官。
诗官
古代专事采集诗歌和民风的乐官。
升朝官
宋初对参与朝谒的常参官的称呼。
僧官
管理寺庙和僧尼事务的职官,由僧人担任。
上官
复姓。唐代有上官仪。
山乐官
鸟名。
商官
用金钱买得官爵的商人。
三告官
宋代在禁中,唯宰相﹑翰林学士﹑御史有衙吏为之喝道,称为三告官。
散官
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之官。与职事官相对而言。汉制﹐朝廷对大僚重臣于本官之外加赐名号﹐而实无官守。魏﹑晋﹑南北朝因之。隋代始定散官之制。唐﹑宋﹑金﹑元因之。文散官有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光禄大夫等;武散官有骠骑将军﹑辅国将军﹑镇国将军等。其品秩之高下﹐待遇之厚薄﹐各代不一。
审判官
对中审理民﹑刑事案件的官员的通称。
三官
1.古代三种官的合称。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2.古代三种官的合称。中执掌鼓﹑金﹑旗以发布军令的三种官。 3.古代三种官的合称。管理农﹑商﹑工的田师﹑市师﹑器师。 4.古代三种官的合称。汉代管理铸钱的均输﹑钟官﹑辨铜令三官。为水衡都尉之属官。 5.古代三种官的合称。三国时魏国称廷尉属官正﹑监﹑平为廷尉三官。 6.道教所奉的神。天官﹑地官﹑水官三帝的合称。传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7.人体三种。指耳﹑目﹑心。 8.人体三种。指口﹑目﹑耳。
侍祠官
奉祠之官。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奉祠”。
三献官
官名。掌祭祀献爵之礼。
润文官
为翻译的佛经修饰文字的官员。宋置。
士官
我国志愿兵役制士兵称士官,一般从服役期满的义务兵中选取,必要时也从军外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士官的军衔分为三等六级。
颁官
赐授官位。
稗官
小官。小说家出于稗官﹐后因称野史小说为稗官。
陂官
汉时郡国主管陂塘事务的官吏。
保民官
古代罗马的一种特殊官职。约公元前494年平民与贵族斗争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后的成果。每年由平民大会(特里布大会)选出。初为两人,后人数增加,最多时达十人。职责是维护平民利益,人身不可侵犯,有权对行政长官和元老院侵犯平民利益的命令和决议予以否决。帝国时代已形同虚设。
便官
事简任轻的官职。
边官
1.边地的官职。 2.边地的官员。
贬官
①降低官职:因失职而被贬官。②被降职的官吏。
兵官
军官。
补官
补授官职。
财旺生官
旧谓钱财富足易得官做。
参官
被参劾而罢官。
畴官
世代相传的专业性官职。特指太史之类的历算官。
材官
1.谓区别各物的特性而加以利用,使物尽其能。 2.秦汉始置的一种地方预备兵兵种。 3.武卒或供差遣的低级武职。 4.主管工匠﹑土木之事的官署。
差官
1.朝廷临时派遣的官员。 2.听候差遣的小官吏。
曹官
属官。
苍官
松或柏的别称。
长官
1.上级官员﹔上司。 2.众官之长。多指级别较高的官吏。 3.唐宋时多指县令。 4.官吏的泛称。 旧指地位高的官吏,也泛指官吏
臣官
泛指群臣百官。
彻官
犹达官。姓名达于天子之官。
春官
1.古官名。颛顼氏时五官之一﹐为木正。见贾公彦《序》引《左传.昭公十七年》汉服虔注。又为《周礼》六官之一﹐掌礼法﹑祭祀。见《周礼.天官.小宰》。唐﹑宋﹑明﹑清司天官属有春官正﹑夏官正等五官。明太祖立春夏秋冬官﹐谓之四辅。见《旧唐书.职官志二》﹑《宋史.律历志》﹑《明史.安然传》。 2.唐光宅年间曾改礼部为春官,后“春官”遂为礼部的别称。 3.旧俗在迎春仪式中扮演导牛者的角色。
麤官
1.亦作“麄官”。 2.古代重文轻武,呼武官为“麤官”。
螭头官
唐代史官起居郎﹑起居舍人的别称。
褫官
革除官职。
除官
1.授官。 2.免官。
传奉官
指因传奉而获任命的官吏。
抵官
到职。
粗官
指武官。唐代重内轻外,凡不历台省便出任节镇者,人称粗官。
次对官
唐中世以后对待制官﹑巡对官之称。
辞官
辞去官职。
次官
旧时所属各部的副部长的职务;次于部长的职位。 旧时所属各部的副部长的职务;次于部长的职位
到官
1.犹到任。上任。 2.谓到达府衙。
大门官
唐代指御史大夫。
大老官
财主﹐阔老。
道官
1.掌道教之官。 2.对僧道的敬称。
鼎官
即鼎士。
当官
1.担任官职。 2.谓上堂见官。 3.犹公开。 做官
党官
指*官员。
第一官
指最重要的官位。
殿头官
在殿上任宣召等事的内侍官。
调官
选调官职。
地方官
旧称主管地方政务的官员。如知府﹑知县等。
风宪官
指监察执行法纪的官吏。
发音
1.人类发音的结构﹐主要包括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 2.脊椎动物和许多高等无脊椎动物能发出声音的﹐如声带﹑鸣器等。
队官
武官名。清代军制﹐一队之长官称为队官。
断事官
官职名。北齐僧职有断事沙门﹐掌断处僧人犯佛教戒律之事。元至正初设断事官一员﹐后增至八员﹐隶枢密院﹐掌管裁决军府刑政狱讼的事务。明初太祖置行枢密院﹐寻改置大都督府﹐下设有断事官﹐总治五军刑狱﹐后废除。参阅宋赞宁《僧史略.杂任职员》﹑《元史.百官志三》﹑《明史.职官志五》。
恩官 [ēn guān]
1.对给自己以恩惠者的敬称。 2.卖艺者对看客的尊称。
翻译官
专司翻译的官员。
感官
感觉的简称。 感受外界事物的,有眼、耳、鼻、舌、身等他看电影是要追求感官
发官
上任。
番官
1.隋唐时典仪礼唱赞官员的别称。 2.外国的官员。
房官
见“房考”。
耳目官 [ěr mù guān]
1.指耳﹑目两种。 2.借指负责视听的亲近侍从之臣。 3.专称御史。
贩官
买得官位。
废官
谓有职而无其官,或有官而不称其职。
符节官
持有朝廷所颁符节的官员。指天子的使臣。
宫官
1.太子属官。犹言宫僚。 2.宫中女官。 3.宦官,太监。
负官
1.谓身负官职。 2.有失官守;失职。
赴官
往赴任所;上任。
副官
旧时中办理行政事务的军官。 对指挥官起助手作用的官员
工官
掌管工务的官员。
鳏官
犹渎职。鳏,通“瘝”。
贵官
1.尊贵的官家。指天子。 2.显贵之官。 3.对为官者的敬称。
贡官
主考官。
馆官
唐宋时弘文馆﹑史馆﹑集贤院等编修﹑教授之类的官员。
宦官
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后的男子充任。也叫太监。 太监,在内宫侍候女眷或被任为宫廷内侍的割去的男人宦官黄锦在侧。——《明史》
候官
迎送宾客的候人,主管斥候的军候,占卜吉凶的官员等,都可称候官。
好官
1.较好的官职(如品位﹑俸禄﹑地域等)。亦指美差﹑肥缺。 2.清廉贤明的官员。
国官
藩王的属官。
隳官
罢官﹔解职。
汉官
指古代少数民族王朝中的官吏。
机捕官
古时侦察百姓隐秘的官吏。
积官
谓累积官衔和爵位。
火官
古时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
还官
1.回任复职。 2.归还官府。
稷官
古代掌农事的官。
昏官
昏庸的官吏。
诨官
乐工。
丌官
复姓。
荐任官
辛亥后至解放前,第三等的文官,由各主管长官推荐给任命。如各部﹑局的科长﹑各省的县长。
鸡毛官
指古代衙门里的差役。
寄禄官
官阶名。宋制,官分阶官和职事官,如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是阶官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职事官名。阶官有名衔而无职事,只作为铨叙﹑升迁的依据,称为寄禄官。元丰三年改行新官制,又以尚书﹑侍郎等为职事官,而以旧时所置散官为寄禄官。凡职事官,自尚书至给舍谏议,其职俸以寄禄官高下分行﹑守﹑试三等,以禄令为准。如苏轼以工部屯田员外郎知湖州,罢官后又以朝奉郎知惠州,知湖州﹑惠州为职事,而员外郎﹑朝奉郎为其寄禄。
羁官
1.亦作“羇官”。 2.久宦异乡的人。
畿官
京畿官员。
疾官
有疾者所居之馆舍。官﹐房舍。
计官
主管财赋﹑百物会计﹑出纳之官府。
记注官
随侍天子左右记录天子言行的官﹐即起居注官。清代由翰林﹑詹事等日讲官兼任。
假官
1.临时授予官衔。 2.伪装官员的人。
见官
谓因讼事而上公堂。
*官
*邪不法的官吏。 义同“*臣”*官污吏。——清. 林觉民《与妻书》
降麻官
唐宋两代宣读诏书的官员。
加官
1.于本职外兼领的其他官职。 2.晋升官阶。参见“加官进禄”﹑“加官进爵”。 3.旧时在戏曲正式节目演出前外加的单人或多人表演。表演者身穿红袍,戴笑容假(名“加官脸”),不作唱白,边跳边向观众展示手中所持写有颂词的条幅,又称“跳加官”。多于节日或喜庆之时行之。 4.指加官脸。
解官
解免官职。
将官
也称“将军”。将级军官,低于元帅,高于校官。系高级军官军衔的统称。通常设上将、中将、少将,有的还设大将、五星上将、一级上将、准将等。中国于1955-1965年实行的军衔制,将官设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四级;1988年始重新实行的军衔制,设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四级。
教官
、军校中担任教练的军官。 、学校等团体内担任教练的军官的旧称
讲官
为皇帝经筵进讲的官员。也指侍讲官员。
阶官
表示官员品级的称号,以别于职事官而言。例如正一品为光禄大夫,从一品为荣禄大夫之类。只用于封赠,并非实官。
街官
掌管巡察街道的官吏。
金官
1.即金正。 2.采金之官。
进官
进升授官;进升官职。
居官
担任官职。 担任官职;做官居官几载
京朝官
宋代京官和升朝官的合称。
警官
官员。 局的官员
近官
1.朝官。因其接近帝王,故称。
军官
被授予尉官以上军衔的军人的统称。也指中排长以上的干部。
橘官
汉代所置官名,主贡御橘。
靖长官
传说为唐时学道成仙的人。
九参官
唐时三品以上的武官,一月朝参九次,故称。
捐官
纳资求官。
镌官
削除官职。
科道官
明清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各道监察御史统称“科道官”。
考官
旧时考试时担任出题、监考、阅卷等工作的官员。 旧时主持考试的官员
看官
1.亦作“看倌”。 2.话本和小说中对听众和读者的称呼。 旧小说中称该书的读者;说书的人称听众
客官
旧时店家、船家等对顾客、旅客的尊称。
冷官
地位不重要﹑事务不繁忙的官职。
旷官
1.空居官位。指不称职。语出《书.皋陶谟》:“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孔传:“旷,空也。位非其人为空官。” 2.空着职位。
郎官
1.谓侍郎﹑郎中等职。秦代置郎中令,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员。属官执掌护卫陪从﹑随时建议等。西汉因秦制不变。东汉以尚书台为行政中枢。其分曹任事者为尚书郎,职权范围扩大。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郎官之制,略同于汉。隋分郎官为侍郎与郎。唐六部郎官,郎中之外,更置员外郎。唐以后郎官的设置,基本上无大变革。 2.湖名。在汉阳城东南。 3.指郎位星。
库褥官
见“库傉官”。
酷官
犹酷吏。
累官
谓积功升官。
婪官

乐官
1.古代掌理音乐的官员或官署。 2.指歌舞艺人。 掌管音乐的官吏乐官传视之曰:“希世之珍也”。——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理官
治狱之官。
莅官
任官。
躐官
越级升任。
六官
1.周六卿之官。《周礼》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掌邦国之政﹐总称六官或六卿。 2.隋唐后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之尚书总称六官。
帘官
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时的考官﹐分内帘官与外帘官。在外提调﹑监试等谓之外帘官;在内主考﹑同考谓之内帘官。
陵官
宿卫皇陵的官吏。
伶官
乐官。《诗.邶风.简兮序》:“卫之贤者﹐仕于伶官。”郑玄笺:“伶官﹐乐官也。伶氏世掌乐而善焉﹐故后世多号乐官为伶官。”伶﹐一本作“泠”。后以称供职宫廷的伶人。
懋官
谓授官以示勉励。
论官
选用使任官吏。论﹐通“抡”。
令官
宴会上主持行酒令的人。
纳官
1.向官府交纳谷物。 2.捐官。 3.授官。
流官
明清时朝廷派遣到川滇黔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官。因其有一定任期,非世袭,非土著,有流动性,故称。
虏官
古时蜀人对北人仕蜀者的贬称。
卖官
官位。
马官
1.掌牧马政令的官吏。泛指牧畜管马的人。 2.旧时官员所骑之马。
买官
以财求官。
没官
没收入官。
民官
主持民政的官吏。与军官对称。
美官
1.清要之职。 2.位高禄厚之官。
梦官
占梦的官。古代统治者以神道设教,特置梦官,依梦象推断吉凶。
泌尿
分泌尿和排泄尿的,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的统称。 分泌尿和排泄尿的,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的统称
墨务官
造墨的官。
名表郎官
宋代礼部郎中的别称。参见“名郎”。
命官
1.任命官吏。 2.谓被任命为官吏。 3.指朝廷的官吏。因古有一至九命之别,故称。 4.使令下属的官吏。 受朝廷任命的官吏
鸣官
告官,向官府控告。
谬官
不称职的官员。自谦之词。
内官
1.指国君左右的亲近臣僚。 2.宫中的女官属。 3.宦官,太监。 4.内朝官,对“外朝官”而言。 5.指在朝廷任职的官员,对地方官而言。
墨官
造墨之官。
木官
即木正。
耐官
《宋史.向敏中传》:“﹝敏中﹞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是日﹐翰林学士李宗谔当对﹐帝曰:‘朕自即位﹐未尝除仆射﹐今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又曰:‘敏中今日贺客必多﹐卿往观之﹐勿言朕意也。’宗谔既至﹐敏中谢客﹐门阑寂然……使人问庖中﹐今日有亲宾饮宴否﹐亦无一人。明日﹐具以所见对。帝曰:‘向敏中大耐官职!’”后谓不为宠辱所动﹐堪任要职为“耐官”。
南面官
辽太宗耶律德光统治中国北部后,官分南北,南面官有南面京官﹑南面朝官﹑南面宫官﹑南面方州官,南面分司官﹑南面财赋官﹑南面军官﹑南面边防官等,专治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参阅《辽史.百官志三﹑四》。
幕官
即幕僚。
奴官
唐时称出身低贱的下级军官。
鸟吏鳖官
远古少皞氏以鸟名官,谓之“鸟官”。天官有“鳖人”。此处泛指官吏。
农官
古代主管农事的官。
判官
古代佐理地方长官的僚属。迷信借以指阎王手下管生死簿的官:判官笔。 唐宋时辅助地方长官处理公事的人员,借指阎王手下掌管生死簿的官坐谪兴国州判官。—— 清. 张廷玉《明史.海瑞传》
品尝官
古代御厨中专司品尝食物的官员。
旗牌官
担任传递号令等职的军吏。
婆官
指传说中的风神孟婆。
骑官
1.宫中值夜警卫。 2.星宿名。
遣官
派遣官员。
迁官
1.晋升官爵。 2.贬官。降职。
旗官
旗人之为官者。
千官
众多的官员。
前资官
1.古称已去职之官。 2.指曾在前朝任职的官员。
怯官
怕见官员。
清平官
唐南诏王以下最高行政官员。有坦绰﹑布燮﹑久赞之分,共六人。相当于唐朝的宰相。
热官
权势显赫的官吏。
清官
1.清贵的官职。 2.公正廉洁的官吏。 3.不留宿客的。 4.清廷的官吏。
穹官

赇官

群牧判官
群牧司(主管国家公用马匹的机构)的判官。如:先公为群牧判官。——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群牧司(主管国家公用马匹的机构)的判官先公为群牧判官。——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去官
免除或辞去官职。 辞掉官职;离职去官归故里
榷官
掌管专卖的官吏。
任官
1.委任官职。 2.特指荫补任职。
宂官
1.亦作“?官”。 2.指有班位而无固定职事的散官。后亦泛指闲散的官吏。
山官
1.山神。 2.旧指西南少数民族的世袭首领。
冗官
无专职而备执行临时使命的官吏。如:添设冗官,又改钞法。——《英烈传》。
告官
旧指向官府控告。 旧指向官府控告

1.官位高的人。 2.大臣的职务。
临官
临官又名建禄,喻人长成强壮,创业谋生,就业有了出路,可以做官了。命带临官之人敦厚、聪明、光明正大,喜出外凭己力创业,不愿依靠家产和祖业。临官的特性似正官,宜薪水阶级。要么中年以前饱受辛苦,中年后享福,要么相反。运行临官心情愉快,兴旺发达,有功名权贵和子庆之喜。
九曜星官
天道运行,有七政之星辉映于天,天道循环,星辰轮转。
决渎之官
决渎之官,人体名。指三焦,三焦有疏通水道的功能,故名。
相傅之官
人体名,指肺。
辟举为官
就是应朝廷征召做官。
主官
各级各类建制单位中担任正职的领导干部。如司令员、委员、连长、指导员、院长、所长等。
典狱官
钢铁的壁垒,斯巴达战神之路——《泰坦之旅》职业之典狱官(守望者)。
都勾押官
吏名。
十二官
人体十二脏腑的合称。 即心、肝、脾、肺、肾、膻中、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十二脏腑。
亓官
姓。
医学官
掌管医学事务的衙门官吏。
爱惜郎官 [ài xī láng guān]
本则。
大陵星官
“陵墓”。
营养
指,这些营养可能成为繁衍的亲本,由这些生长出新的个体。
猴加官
是一种集戏耍、节令、祈禳多种传统民俗活动性质于一身,具有娱乐功能的动作型塑纯手工艺品玩具。
林务官
管理森林事务的官员。出现在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中。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
司令官
掌管命令的人。
金水伤官
牓门卖官
张榜公开标卖官爵。
外交官
外交官即办理外交事务的官员。通常分为两类:国内*的官员,和本国派驻外国的外交人员,有时外交官单指后者。外交官驻在国享有外交特权和优遇。
朝廷命官
由朝廷任命的身居要职、非常受到重视的官员。
大理星官
负责审讯的法官。
天枪星官
天上守卫紫微垣的。
大弁官
弁官局的长官,设左、右大弁各一人,左大弁负责中务、式部、治部及民部四省,右大弁负责兵部、刑部、大藏及宫内四省。
库楼星官
库。
坛庙官
坛庙,坛指天坛、地坛等,庙指祖庙及诸神庙,按周礼,春官有典祀,负责四郊坛庙的祭祀,以后,汉奉常之属有诸庙令,魏晋六朝有太庙令,唐宋有郊社令,都是掌郊庙的长官,明代始专设天坛、地坛、帝王庙、祈谷殿等各祠祭专属奉礼之官,清代还增设守卫,都称坛庙官。
庖官
掌管厨房的人。
鸟吏鼈官
远古 少皞氏 以鸟名官,谓之“鸟官”。天官有“鳖人”。此处泛指官吏。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于去恶》:“陶 问:‘考帘官为何?’曰:‘此上帝慎重之意,无论鸟吏鳖官,皆考之。能文者以内帘用,不通者不得与焉。’”何垠 注:“鸟吏鳖官,少昊 金天氏 以鸟纪官,天官有鳖人,皆借用。”
跑官
指通过行贿、拉关系等不正当手段谋取官职。
球官
反对,轻蔑。
祀官
官名,泛指掌祭祀的官员。
女官
指高级的宫女,有


本文官字组词有哪些(一年级下册官字组词大全)的内容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支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官字组词有哪些(一年级下册官字组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