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字组词有哪些(一年级下册山字怎么组词大全)
本文山字组词有哪些(一年级下册山字怎么组词大全)内容都在下面,请亲们详细阅读,祝您开心!山在开头山衲
1.僧侣的衣服。 2.借指山中的僧人。
山里红
山楂的变种。其果实比山楂略大。
山隐
1.隐居。
山岳
高大的山: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山雉
鸟名。一名鸐,俗称野鸡。
山民
山地居民。
山枕
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
山楼
1.山间楼房。 2.高楼。 3.临时搭建的彩饰楼棚。
山樽
犹山杯。
山道
山路。
山原
山陵与原野。
山鸠
即斑鸠。
山车
1.传说帝王有德,,则山车出现,古代以为祥瑞之物。 2.一种有棚的车。
山泽
1.山林与川泽。 2.泛指山野。
山屋
隐士或山野人家的屋宇。
山嵓
见“山岩”。
山梯
拾级而上的山路。
山郡
指偏僻的郡县。
山物
山中出产之物。
山嘴
1.亦作“山觜”。 2.山脚伸出去的尖端。 3.指山口。 山脚突出的尖端绕过山嘴就看见村子了
山埜
见“山野”。
山杏
1.山中野杏。 2.酒名。
山
用王徽之访戴逵事,以寄托对友人的怀念或惜别之情。
山东快书
曲艺曲种。流行于山东和华北、东北各地。起源于山东济宁等地,原名“武老二”,专演梁山英雄武松故事。1951年定名“山东快书”。演员以铜板或竹板击拍,以较快节奏念诵唱词。唱词基本为七字句。传统曲目多为英雄除暴安良故事。
山抹微云
宋秦观有《满庭芳》词,为苏轼所赏识。因词中有“山抹微云”句,故苏戏为句云:“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见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四:“温(范温)尝预贵人家会,贵人有侍儿,善歌秦少游长短句,坐间略不顾温。温亦谨,不敢吐一语。及酒酣欢洽,侍儿者始问:‘此郎何人耶?’温遽起,叉手而对曰:‘某乃山抹微云女婿也。’闻者多絶倒。”范温,秦观婿。后因以为典。
山照
山间夕照。
山庭
1.山林庭园。 2.鼻子。
山阻
险要的山地。
山镇
某一地区最有名的山。
山龙
1.指古代衮服或旌旗上的山﹑龙图案。 2.借指绣有山﹑龙图案的衮服。
山梨
野生的梨。多生于山中,实大如杏,可食。
山柰
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地下茎块根状,有香气,可入药,也可作香料。原产印度,我国﹑两广﹑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山侧
山的侧面。
山鞠穷
芎穷的异名。
山阳泪
指怀念故友之泪。
山主
1.寺院的住持。 2.书院的山长。 3.古代称瑶族首领。参见“山王”。 4.占有山地的人。 5.山寨之主。
山藻
借指华美的屋宇。
山矾
1.花名。常绿灌木。春开白花,芳香。 2.代指弟弟。
山客
1.隐士。 2.居住在山中的人。 3.踯躅的雅称。
山水诗
描写山水风景的诗歌。开创于南朝宋谢灵运,经过谢朓的发展,何逊﹑阴铿等人的创作实践,成为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诗派。唐代王维﹑孟浩然都是山水诗杰出的代表作家。
山寨
1.亦作“山砦”。 2.筑有栅栏等防守工事的山庄。 3.泛指山村。 4.旧时绿林好汉占据的山中营寨。
山邑
1.犹山地,山区。 2.山区城邑。
山颠
见“山巔”。
山峦
绵延的山:山峦起伏|山峦爽朗,湖水清净。
山狙
猿猴。
山丈
雄性山魈。
山外
1.太行山以东地区。战国时泛指秦以外的六国地区。 2.山的外边。 3.佛教天台宗山外宗的省称。参见“山家宗”。
山水画
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山堂
1.山中的寺院。 2.隐士的山中居所。 3.近代帮会的组织机构。
山东琴书
曲艺的一种。起源于山东西南部的农村,流行于山东及华北﹑东北的部分地区。以唱为主,间有说白。伴奏乐器有扬琴﹑坠琴等。
山台
民间建造的寺院。与官方赐额或建造的寺院相对。
山觜
见“山嘴”。
山志
记述山川名胜的文章。
山税
对山区征收的税捐。
山炭
煤的古称。
山猫
即豹猫。哺*动物。外形与家猫相似。尾巴较粗。毛棕黄﹑灰黄或橙黄。背上有暗色虎斑。常栖森林岩*间,性凶猛,食小鸟﹑野鼠等,有时也食家禽。毛皮可制衣物。
山乡
山区。 指山区山乡新貌
山吹
山风。
山岫
1.山洞。 2.山峰;山峦。
山头撮合
旧谓男女不正当的结合。
山阳会
魏晋之际嵇康﹑向秀﹑王戎等常聚会山阳。后因以“山阳会”借指故友聚会。
山冕
1.古代天子服绘有山形花纹礼服时所戴之冕。 2.旧宅中的精怪名。
山酒
山村所酿之酒。
山龙子
蜥蜴的异名。
山营
扎在山中的营房。
山众
僧徒。
山斤
佛教语。高山的斤数。谓以斤两衡量须弥山的重量。喻佛法广大或佛寿无量。
山塬
山区的一种台状地形。
山路
山中小路。如:山路弯弯。
山毛榉
落叶乔木,叶子卵形或长椭圆形,花萼有丝状的毛,结坚果。木材可做铁道枕木。 落叶乔木,叶子卵形或长椭圆形,花萼有丝状的毛,结坚果。木材可做铁道枕木
山嶂
状如屏风的山。
山茱萸
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叶狭卵形,对生。花小,,早春先叶开花。核果椭圆形,红色,中医以果肉入药,称“山萸肉”,能温补肝肾﹑固精敛汗。园林中多有栽培,供观赏。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山茱萸》。
山洪
因积雪融化或大雨之后,自山上突然奔泻而下的大水。 因暴雨等原因引发的山区大水山洪暴发
山廀
山隈,山角。廀,古“廋”字。
山丁子
见“山丁”。
山头
1.山的上部;山顶。 2.旧时绿林好汉所据的山中营寨。 3.比喻独霸一方的宗派﹑集团。 4.葬场;坟地。 5.山墙。 6.旧时对景颇族的称谓。
山畋
见“山田”。
山甸
犹山野。
山带
指环绕峰岩的带状白云。
山吏
偏僻地区的小吏。
山题
古代妇人首饰步摇的底座。因其形象山,着於额前,故名。
山林屐
指登山穿的木屐。
山枯
谓山中草木枯萎。
山嶞
狭长的山。
山垠
山边。
山洞
山中洞*。 山中自然形成的洞*
山夷
1.山势平缓。 2.古代对山中的武装力量的贬称。
山脉
由若干条线状延伸的相邻山岭组成的山体。如中国的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等。 向一定方向延展、像脉络似的群山祁连山脉大青山是一条并不很高但很宽阔的山脉。—— 翦伯赞《内蒙访古》
山岛
1.亦作“山?”。 2.海岛。旧称岛为海中之山,故云。
山西梆子
即晋剧。地方戏曲的腔调或剧种名。流行于山西中部地区。
山心
1.隐居山中的心情。 2.山中。
山寇
旧时称占山为王的强人。
山县
山区县邑。
山砦
见“山寨”。
山醪
山中人家酿造的浊酒。
山宇
山中的房屋。
山隅
亦作“山嵎”。山角;山曲。
山壁
陡立似壁的山崖。
山嶝
见“山磴”。
山*
爱山的癖好。
山洼
山中低洼的地方。 山中的洼地;山谷
山冢
1.山顶。 2.坟墓。
山障
1.犹屏障。
山势
山的形势或气势。
山身
山形。
山涨
山洪。
山夯子
方言。山里的粗笨人。
山例
旧时西南山区民间约定的惩处条例。
山纹
1.古器物上状如山形的花纹。 2.山的褶皱纹路。
山钟
山寺钟声。
山核桃
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表面绿色,背面锈。果实倒卵形,有四棱,表面有皱纹。果仁味美可食,也可榨油。分布于浙江﹑安徽等地。亦称这种植物的果实。有的地区也叫小胡桃。
山荆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
山陲
山边。唐 孟浩然《送谢录事之越》诗:“仙书倘相示,予在此山陲。”明 高启《迁娄江寓馆》诗:“去年宅山陲,今年徙江干。”
山鹃
花。
山溪
1.山川;山河。 2.山中溪水。
山笼
盛茶叶果品之类山货的竹器。
山岳冰川
也称“高山冰川”。发育于高山地区的冰川,规模比冰川小,形态受地形影响。多分布于中低纬度高山地区,如欧洲的阿尔卑斯山、中国的喜马拉雅山。
山形
山的形态;山势。
山葱
生于山地的野葱。
山幽
1.山的幽深之处。 2.山境幽静。
山色
山的景色。
山羞
野味。
山泥
取自山地的腐殖土,土质呈酸性。供种植﹑山茶等嗜酸性花卉用。
山道年
从菊科植物蛔蒿的花中提取的化学物质。可作驱肠虫剂。对驱蛔虫有特效。现多制为驱蛔糖浆﹑驱蛔片等成药。 草木植物,有特殊的香气,花可制药物,用来驱除蛔虫
山岩
1.亦作“山嵓”。 2.险峻的高山。
山舍
山中住宅;山中的房舍。
山阴
1.山朝北的一面。 2.晋王羲之的代称。王羲之曾居会稽山阴,故以代指。
山意
山的情态。
山查
见“山楂”。
山烧
犹山火。山中草木焚烧而燃起的火。
山菊
野菊花。
山丹丹
即山丹。
山右
山的西侧。特指山西省。因居太行山之右,故称。
山实
山中草木的果实。
山矾水
六月黄河水的特称。
山沓
堆叠如山。形容器物众多。
山堂香水
“山﹑堂﹑香﹑水”分别是旧时民间秘密社团的组织名称,泛指帮会组织。
山鄙
犹鄙陋。自谦之辞。
山臊
1.亦作“山?”。 2.即山魈。
山腰
山脚和山顶之间大约一半的地方。
山游
游览山景。
山阴客
指晋王徽之。
山杨
杨柳科。落叶乔木。叶近圆形。早春先叶开花,花序长条状下垂,花药红色。分布于东北及黄河中下游地区。
山系
由若干条相邻山脉组成的山体,这些山脉在成因上相联系且走向一致。一般规模很大,著名的有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系等。
山斗
1.泰山﹑北斗的合称。犹言泰斗。比喻为世人所钦仰的人。语出《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不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2.敬称。用来称呼对方。
山阳笛
晋向秀经山阳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追念亡友嵇康﹑吕安,因作《思旧赋》。后因以“山阳笛”为怀念故友的典实。
山墟
1.山丘。 2.山间集市。
山冈
1.亦作“山岗”。 2.较低的山。
山楂
又称“红果”。双子叶植物,蔷薇科。落叶乔木。花白色或淡红色。果实近球形,皮色深红,有淡褐色斑点,味酸稍甜。可生食或制糕、蜜饯、果酱和果酒,也可入药,主治饮食积滞等。
山呼
1.封建时代对皇帝的祝颂仪式,叩头高呼“万岁”三次。 2.高声吹呼。 3.鸟名。
山头廷尉
东晋将军苏峻不听朝廷征召,疑庾亮欲害己,勒兵自守。朝廷遣使讽谕之。峻曰:“台下云我欲反,岂得活耶?我宁山头望廷尉,不能廷尉望山头!”乃作乱。后以“山头廷尉”指不听征召之人。
山陆
山地。
山金
1.指铜。 2.泛指山中的宝藏。
山居
1.居住于山中。 2.山中的住所。
山坞
山坳;山间的平地。 山中较平的一块地
山林
1.山与林。亦指有山有林的地区。 2.借指隐居。 3.指隐居之地。 4.园林。 5.山林体文章的省称。明代与“台阁体”相对。
山灵
1.山神。 2.山间出产的珍异食物。 3.昆虫名。
山甫
即仲山甫。周宣王时的贤臣。后因用以代称贤臣。
山门
①寺院的外门:香客已到山门之外。也代指寺院:仆人高兴地顺手指道,前面有一座山门。②墓门:山门萧瑟,松庭谁扫。
山漏
山中的计时器。晋慧要在庐山立十二叶芙蓉于泉水中,因流转动,以定十二时。见南朝梁慧皎《高僧传.释道祖附录.慧要传》。
山院
山间庭院。
山窝
1.亦称“山窝窝”。 2.偏僻的山区。 指偏僻的山区山窝里飞出金
山峡
1.亦作“山陿”。 2.两山之间的峡谷。 山间的峡谷;山间的水道
山樊
山旁。亦指山中茂林。
山渌
山间清泉。
山橘
1.山中之橘。 2.金橘的别名。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金橘》。
山相
见“山中宰相”。
山蚕
野蚕。
山水意
1.赏玩山水的志趣。 2.谓知音人的情意。典出《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峩峩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山陇
1.山丘。 2.古代指祁连山和陇西一带地方。
山药蛋
马铃薯的异名。亦名土豆。〈方〉∶土豆,马铃薯
山峁
方言。圆顶的小山头。 〈方〉∶小山头过去陕北地广人稀,走路走很远才能碰到一个村子,村子也往往只有几户人家散落在山峁沟畔。——《歌声》
山世
佛教语。僧侣的住处。
山顶
1.山的最高处。
山盟
指山为喻的盟誓。多指男女相爱之深,坚定不移。
山衣
1.谓以山为衣。 2.隐居者所穿的衣服。
山字
谓形状如“山”字。
山陿
见"山峡"。
山肋
山腰。
山场
1.山中林场或田地。 2.泛指山地。 3.宋代为实行茶叶专卖而由设置的榷茶场。场区茶民称园户,由派官吏管理。园户所产之茶除可折合充税外,其余皆须售于官府,不得私卖。〈方〉∶ 山地种山场
山琛
山中出产的珍宝。
山臣
隐逸之士对君王的自称。
山謡
山歌。
山兜
供人乘坐的篼子。是山区的交通工具,作用与轿子相同。
山侣
山中知交。指隐逸之士。
山额
1.山顶。
山首
山的入口。
山屹塔
小山丘。
山庄
1.山中住所;。 2.山里的村庄。 3.旧时上海一带寄存灵柩的地方。 山中的村庄;
山长
1.唐﹑五代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如唐代刺史孙丘于阆州古台山置学舍,延尹恭初为山长;五代蒋维东隐居衡岳,受业者称蒋为山长。事见宋马永易《实宾录》卷十一。宋元时为官立书院置山长,讲学兼领院务;明清时改由地方聘请。清末改书院为学堂,山长之制乃废。 2.隐者之称。
山榴
花的别名。
山东诏
《汉书.贾山传》:“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后因以“山东诏”为诏书的美称。
山王
1.晋山涛和王戎的并称。南朝宋颜延之作《五君咏》,述竹林七贤,以山涛﹑王戎显贵而不予列入。见《宋书.颜延之传》。 2.旧指瑶族头领。 3.指老虎。 4.指山神。 5.佛教语。最高的山。
山翠
翠绿的山色。
山乐官
鸟名。
山羊
羊的一种。形似绵羊而体较小。牝牡都有角,角尖向后。毛直而不卷。牡羊颔下有须。性活泼,喜登高,好采食短草﹑灌木和树叶等。
山蚓
一种小蛇。
山农
山野农夫。
山茹
山中的野菜。
山氓
1.亦作“山甿”。 2.山民。
山豪
指势力较大的山居部族。
山笑
1.方言。山洪暴发。 2.人熊的别称。
山查糕
用山楂果实为主要原料熬制成的糕,红色,味甜酸。
山都
兽名。又称豚尾狒狒,是狒狒类中最大的一种。
山驿
1.山中驿站。
山瘴
山中的瘴气。
山墅
1.山中。 2.山野。墅,同“野”。
山向
1.旧时看风水的所定的坟茔方位。据说山向的吉凶,与年月日有关。《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刘猛进墓志》:“即以其年建子之月三日丙寅穸乎南海郡西北朝亭东一里半,坟向艮宫,厥名甲寅之墓。”此即山向之说。 2.晋代竹林七贤中山涛﹑向秀的并称。
山溜
山间向下倾注的细小水流。
山魑
山怪。
山坡
山顶与平地间的倾斜面。 山峰和山脚之间的部分山地让各山坡都回响着的呼声
山岗子
不高的山。
山腹
1.山内。 2.山腰。 山中腹地,山中间的部分
山源
1.山的深处。 2.指人中。唇上鼻下之间的凹陷处。
山委
谓堆积如山。
山驴
羭的别名。
山岑
山峰。
山庖
即山厨。
山池
1.山林池沼。 2.山中的水池。
山市
1.山区集市。 2.山中蜃景。
山神爷
方言。老虎的讳称。
山川
1.山岳﹑江河。 2.借指景色。 3.指名山大川。 4.指名山大川之神。 山岳、江河祖国壮丽的山川
山芋
1.薯蓣的别名。也叫山药。 2.指芋艿。 3.甘薯的俗称。 白薯,甘薯
山药
又称“薯蓣”。多年生缠绕藤本。其地下块茎可供食用或作中药。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的功能。可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小便频数等。
山左
1.山的东侧。 2.特指山东省。因在太行山之左(东),故称。
山蓣
即薯蓣。
山蛮
旧指居住在山间的南方某些少数民族。
山祇
山神。
山龛
山上的佛龛。
山塍
指山上田地。
山险
山势险要的地方。
山口
1.山与山交会的隘口。 2.山中洞口。 3.琵琶﹑三弦之类乐器上端架弦处。箫管的吹窍也称“山口”。
山酌
山野人家酿的酒。
山朶
见“山朵”。
山猺
旧时对山区瑶族的蔑称。
山黛
青葱浓郁的山色。
山鲊
指腌制的野味。
山床
亦作“山牀”。1.山野之人所用的床。2.指压酒的槽床。
山厨
山野人家的厨房。
山库
五代时一种用胶泥烧制而成的劣质钱。
山曲
山势弯曲隐蔽处。
山妇
生长在山区的妇女。
山嵎
见“山隅”。
山户
山中的人家。
山林文学
泛指封建时代以描述山林景物为主的讲求骈偶格律﹑堆砌典故词藻﹑内容晦涩的文学作品。
山菌
见“山菌子”。
山女
生长在山区的姑娘。
山伯
1.山神。传说琅琊王知远,初入茅山,师事陶弘景,因儿时损一童子吻,不得白日,年一百二十六卒,封少室山伯。见《谈宾录》。 2.称生长一百五十年的何首乌。
山窜
逃藏于山中。
山尊
1.古代祭器名。即山罍。 2.犹山杯。
山人
①山民;生活在山区的人:山人以伐木、采药、打猎为生。②山里的隐士:光照山人夜读书|山人爱竹林。又指仙家、道士:种杏乞山人|山人醉后铁冠落。
山藷
薯蓣的别名。
山厂
明代官府设置的采伐和贮存柴炭的机构。
山冲
方言。山间的平地。
山紬
用野蚕丝制成的绸子。
山岭
连绵的高山。亦泛指山岳。 连绵不断的高山
山陬
山角落。借指山区偏僻处。
山鹊
鸟名,古称鷽。 鸣禽类。状如鹊而色深青,有文彩,彩嘴赤足,头上有白冠,尾白而长,不能远飞。
山塘
1.山中的水塘。 2.水名。亦名射渎或石渎。据传是唐白居易守苏州时所开。自苏州西北沙盆潭分运河而出,北流绕虎丘,折西至浒墅,仍入运河。 山中积水的池塘
山胁
亦作“山脇”。犹山峡。
山草
1.山中的草。 2.犹言山野草莽。借指在野未仕。
山文
1.同“山纹”。 2.山的纹理。 3.指状如山形的花纹。
山上
指今绍兴西南郊沿途一带。这里以景物美而多着称。山阴,旧县名,在今绍兴市。
山窝窝
见“山窝”。
山桐子
1.亦称“椅桐”。 2.大风子科。落叶乔木。树皮平滑,灰白色。叶宽卵形至卵状心脏形。初夏开花,黄绿色。浆果球形,红色。种子可榨油制肥皂。也叫椅。木材可制器具。
山雌
即雉。语本《论语·乡党》:“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后以“山雌”借指雉。
山嵌
山中坑谷。
山毛
山中可供食用之物。
山癖
爱山的癖好。
山鸡椒
樟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有香气。春季开花,。果实小球形,熟时黑色。花、叶和果实均含芳香油,可提取香精。果实入药,能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山师
周官名。
山圈
丛山环抱的地方。
山芽
即茶。
山址
见“山趾”。
山丹
百合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鳞茎卵形,白色。叶披针形。花红色或紫红色,供观赏。鳞茎可供食用。
山思
1.山居的情思。 2.山的情思。
山响
1.山谷的回声。 2.形容响声很大。非常响大鼓擂得山响
山啄木
啄木鸟的一种。
山樵
樵夫。
亦作“山豬”。豪猪的别名。
山头主义
一种小团体主义的倾向。
山妻
隐士之妻。晋皇甫谧《高士传.陈仲子》:“楚相敦求,山妻了算,遂嫁云踪,锄丁自窜。”后多用为自称其妻的谦词。
山讴
山歌。
山鸡
雉。
山峯
高而尖的山顶。
山菜
1.野菜。 2.茈胡苗。
山夔
传说中的山中独脚怪兽。
山喧
高声喧嚷。
山*
山洞。
山趺
山脚。
山瓶
山野人家所用的酒瓶。
山程
1.山间的路程。 2.指行路于山中。
山枇杷
野枇杷。
山雀
鸟类的一科。树栖,主食昆虫及其幼虫。是农林益鸟。在中国分布较广,常见的有白脸山雀。
山峊
见“山阜”。
山儿
1.指山野之人。 2.猕猴的别称。
山墙
①人字形屋顶的房屋两侧的墙壁:雨季要来了,山墙有些漏,该补一补了。②古代宫庙中绘有山和云的墙壁:观摩山墙的作画技法。
山缫
即山魈。
山萧
即山魈。
山殿
1.寺观庙宇的殿堂。 2.古代宗庙的建筑之一。供奉皇后的配殿。
山表
山外;山上。
山匠
1.犹石匠。 2.擅长堆叠假山的工师。
山家宗
佛教天台宗流派之一。天台宗传至宋代分为两派:一为晤恩派,名山外宗,今失传;一为四明尊者知礼法师派,名山家宗,是天台宗的正统。
山海关
又称“榆关”、“渝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北依角山,南临渤海。1381年置关,因处山海之间,故名。关有四门,东门城楼高10米,分上下两层。城楼上悬有巨幅匾额,上书“天下第一关”,为明代进士萧显所书。山海关为华北与东北之间的交通要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火
1.山中草木焚烧而燃起的火。包括撂荒﹑行猎等人为燃起的山火,以及雷电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山火。 2.指《易》六十四卦中的《贲》卦。因其外卦为艮,内卦为离,卦象为山﹑火,故名。
山宾
来自山中的宾客。特指汉商山四皓。
山坟
墓上筑起的高大土堆。
山情
为山中景物所引起的情趣。
山脚
山接地的部分。 亦称“山麓”。山的靠地的地方
山房
1.山中的房舍。 2.山中的寺宇。 3.山中的书室。
山岗
见“山冈”。
山海
1.山与海。 2.喻指荒远偏僻之处。 3.比喻高深﹑繁多或重大。 4.指山珍海味。
山劫
山寇。
山公兴
同“山简兴”。
山桑
桑树的一种,叶可饲蚕,内皮可造纸,木可制弓。
山果
山地出产的果品。
山瓢
山野中人所用的瓢。泛指粗陋的盛器或饮器。
山阙
山的缺口。
山荒
山中荒地。
山膏
传说中的山中怪兽。
山岬
两山之间的峡谷。
山基
山麓。
山炮
适于山地作战的轻型榴弹炮。口径多为75毫米左右。构造简单,重量较轻,能迅速分解结合。随着直升机的发展和火炮机动性能的提高,山炮已逐渐淘汰。
山结
多条山脉汇集的中心。如帕米尔山结为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的交汇地。
山背
1.山后。 2.山脊。
山瀑
瀑布。
山际
1.山边。 2.山中;山间。
山堑
山沟。
山廧
见“山墙”。
山集
1.谓如山。
山箐
1.山中大竹林。 2.指丛生竹子的山谷。
山茄子
曼陀罗花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曼陀罗花》。
山岸
濒临水域的陡峭山崖。
山阶
山路的石级。
山货
泛指山区物产。
山磵
见“山涧”。
山叫子
民间乐器名。
山阜
1.亦作“山峊”。 2.土山。泛指山岭。
山牌
准予开矿的牌照。
山阡
陵前墓道。
山花
1.山间野花。 2.植物名。
山堌
山中村落。
山公
1.晋山涛的别称。 2.晋山简,时人亦称山公。简字季伦,山涛幼子,性嗜酒,镇守襄阳,常游高阳池,饮辄大醉。后世诗词中或用为作者自况,或借称嗜酒的朋友。 3.古代指代表山神受享祭的男子。 4.唐赵璘《因话录.商上》:“﹝李约﹞又养一猿名山公,尝以之随逐。月夜泛江登金山,击铁鼓琴,猿必啸和。”后因以称猿猴为“山公”。 5.雄性山魈。
山汉
山区男子。
山关
依山而建的。
山谷体
诗体之一。宋黄庭坚一派的诗体。后衍为江西诗派。
山坂
见“山阪”。
山姑
雌性山魈。
山隘
山脉中的隘口和小山口,泛指山间险要的地方。
山阿
山岳;小陵。如: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晋.淘潜《挽歌》。
山海经
中国古代地理名著。作者不详。西汉末年流行于世。疑作于战国后期(约公元前200年左右)。全书分《山经》、《海经》、《大荒经》三部分。其中以《山经》最有价值,记载有山四百四十七座,以山为纲,记述有关的河流、民族、植物、动物和矿产等地理知识,还参以神话传说。对研究中国古代地理、历史、民俗及神话等,均有参考价值。
山霭
山上的云气。
山包
方言。小山,山冈。 〈方〉∶不高的小山一个小山包,一棵小树…都是指挥员们观察研究的对象。——《奠基礼》
山姜
1.姜科。多年生常绿草本。其根﹑种子和花均可供药用。 2.术的别名。参阅《尔雅.释草》宋邢昺疏﹑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术》。 3.杜若的别名。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杜若》。
山坳
山间的平地:山坳里炊烟袅袅。
山岅
见“山阪”。
山根
1.山脚。 2.相术家称鼻梁。
山光
山的景色。
山桂
1.桂树。因多生于山中,故称。 2.特指桂树的一种。
山歌
民歌的一种。一般在山野田间歌唱,曲调高亢,节奏,多为两句或四句体,亦有句中加垛、三句半和五句体等变体形式。主要歌唱形式为独唱,但亦有对唱,称“对歌”或“对山歌”。
山谷
1.两山间低凹而狭窄处,其间多有涧溪流过。 2.山谷道人的省称。详“山谷道人”。 两山之间狭窄低凹的地方不论在河滩、平原、丘陵、山谷或高山都能生长。——《杨树》
山轿
山行乘坐的轿子。用椅子捆在杠上做成。
山会
方言。犹庙会。
山记
记述山景的文章。
山国
1.多山的国家或地区。 2.汉代西域国名。
山公酩酊
同“山简醉”。
山椒
1.山顶。 2.即花椒。
山简醉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莫倒载归,茗艼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着白接?,举手问葛强,何如并州儿?’高阳池在襄阳。强是其爱将,并州人也。”后以“山简醉”为醉酒之典。
山胞
山地同胞。 山地同胞
山公启
1.同“山公启事”。 2.启,亦写作“启”。
山官
1.山神。 2.旧指西南少数民族的世袭首领。
山凹
山坳。
山岙
山间平地。
山涧
山间的水沟:山涧流水淙淙。
山阪
1.亦作“山坂”。亦作“山岅”。 2.即山坡。
山北
古时泛指终南﹑太华二山以北之地。
山环
犹山坳。
山坡地
在山坡上的耕地。
山戎
古代北方民族名,又称北戎,匈奴的一支。活动地区在今河北省北部。见《春秋.庄公三十年》﹑《汉书.匈奴传上》。后亦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山谷道人
宋黄庭坚的别号。
山纪
山麓。
山郊
远山郊野。
山气
1.山中的云雾之气。 2.山中气候;山中空气。
山区
多山的地区。
山砌
山路的石阶。
山肴
用山间猎得的鸟兽做成的菜。 用山间猎得的鸟兽做成的菜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山珍
山野中的各种珍异食品。
山龙丸
一种药名,主治偏风,半身枯瘦,肢体细小而痛。
山根万
春点中的词语,关于姓氏黑话,姓“石”的意思。
山东省
别称鲁。位于黄河下游,北滨渤海,东滨黄海,西邻河北、河南,南邻江苏、安徽。面积15万多平方千米。人口9 079万(2000年)。省会济南市。重要城市还有青岛、淄博、烟台、潍坊、、济宁等。
山南东道
我国唐代的一级行政区,治所设于襄州,管辖今湖北长江以北、河南西南部及重庆东部的万州地区。
山川秀丽
形容山水风景很美的样子。
山之叟
自警之举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
山公啓
同“山公啟事”。启,亦写作“啟”。南朝 陈 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言辞谨敬,多乖 释迦 之书;文牒卑恭,翻豫 山公 之启。”唐 张九龄《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词》之二:“本谓 山公 啟,而今殁始扬。”宋 黄庭坚《踏莎行·临水夭桃》词:“明日重来,落花如綺,芭蕉渐展 山公 啟。”
山公马
指“山公醉”。咏醉酒或醉态。
山有木兮
山有木兮:山上有树木。
山炮儿
傻,笨;做事欠考虑,莽打莽撞。
山阬
山冈,山崖。
山川修阻
修,长、高。
山陬海隅
山、海的角落。 指偏僻边远的地方。
山西会馆
“关岳庙又称武庙,本为关帝庙,在城西门外大街路北,正殿三楹,后殿五楹,大门三楹,钟楼、鼓楼各一。
山伏
日本修验道行者的统称。
山恋起伏
形容山的走势高低不平的意思。
山岸由佳
笃志的青梅竹马。
山河变色
形容声势浩大,使得万物。
山峦重叠
峦:连绵的山。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山苏麻
山苏麻为唇形科植物疏花荠薴的全草,疏花荠薴,一年生直立草本,高20-100cm。
山苏子根
山苏子根为唇形科植物大叶糙苏的根,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山枝荔
生于山坡。
山莲散
名称:山莲散 别名:山莲散 组成:大活鲫鱼1尾,山羊屎。
山萩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通络,驱虫。用于感冒,牙痛,痢疾,风湿关节痛,蛔虫病;外用治刀伤,跌打损伤,颈淋巴结结核。
山色返青
指春天小草刚刚发芽,山色出现绿色。
山城街道
山城街道位于山亭区驻地,以全区、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山野村夫
一般是指山民,也常常是避开繁华浮世、在山野悠游生活的隐士的谦称。
山奥组
出自《进击的巨人》连载于《别册月刊gazine》山奥组是对 莱纳·布朗 和 贝特霍尔德·胡佛 两人组合的称呼。 山奥在日语里是深山,山的里面 的意思。
山神庙
为四大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个章回。
山西银币
宣统年间,在山西境内,曾见到过数种库平一钱四分四厘的银辅币。
山高水阔
阔:宽,广阔,指有广阔的水面和高大的山脉隔着,不得相通。
山水如画
山山水水的漂亮的就像一幅画,形容风景优美。
山砂姜
山砂姜为兰科植物绿花阔蕊兰的块根。
山震
寓意庸人多自忧。
山霤
见“山溜”。
山桅
栀子。
山塲
泛指山地。《元典章·圣政二·赈饥贫》:“官人每根底放鹰犬分拨与的山塲,禁治著不交百姓每採打柴薪。”《水浒传》第十一回:“山塲水泊木植广有,便要盖千间房屋,却也无妨。”参见“山场”。
山䌷
用野蚕丝制成的绸子。
山畲
山中田地。
山潺
乔木,高6-30米,胸径可达60厘米;树皮灰。
山谿
见“山溪”。
山稔酒
山稔酒的主要原料是山稔果、客家米酒和蜂蜜(或)。
山卡拉
偏僻、落后、待开发地区、大山大岭或农村等地方。
山谷鸣
山谷鸣的英文名Hart’s Tongue,是赤鹿之舌的意思。
山泉水
山上泉眼产生的天然水。
山蜂酒
一种药,主治牙齿疼痛。
山药筋
经晾晒后的熟的山药片或条。
山药汤圆
一道以山药50克、白糖90克、糯米500克为主材的汤类甜品菜肴名。
山居杂颂
1.山居杂颂华严台上平如掌。
山河日下
祖国的大好河山一天不如一天,人心也不再像以前(那么淳朴),形容社会道德风尚不好。
山水相间
一个隔着一个。
山水相映
形容景色美好,自然天成,水里有山的倒影,水的波光又照亮山的苍绿。
山峦叠翠
形容山峰众多且险峻。
山外有山
强中更有强中手。
山楂麦曲
山楂麦曲为微红色至微红棕色的颗粒或块;味酸、甜。
山枇杷根
山枇杷根为冬青科植物山枇杷Ilex franchetiana Lose.的根,具有收敛、止血等功效。
山在结尾阿里山 [ā lǐ shān]
在省本岛西部、玉山以西。南北走向,长百余千米。主峰大塔山,海拔2663米。森林茂密,有三千年古红桧树,号称“神木”。风景以大塔山断崖、塔山云海、祝山观日最为有名。还有三代木、姐妹潭、慈云寺、高山博物馆等胜迹。为游览胜地。
阿傉达山 [ā nù dá shān]
见“阿耨达山”。
钻山
打通山墙﹐与相邻的房子或游廊相接。
坐江山
统治天下;执掌。 管理国家,执掌权力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
紫荆山
山名。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平县 北。1844年 冯云山 在此进行反 清 宣传工作,1851年 洪秀全 在山前 金田村 领导群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囯。
祖山
祖宗坟地。
紫金山
山名。一称锺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市区东。山有三峰,中峰最高,西峰建有天文台。名胜古迹有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等。 中国江苏省西部,南京市东郊的山岭,汉代称钟山。南坡有中山陵,西侧有明孝陵,东侧有灵谷寺等名胜,西边的天堡山有中国最大的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
天平山
山名。在江苏苏州市西﹐位于灵岩山﹑支硎山之间。山高顶平﹐多林木泉石﹐有一线天﹑白云泉﹑高义园﹑望湖台等名胜。
中山
1.中等的山。 2.山中。 3.古国名,春秋末年鲜虞人所建,在今河北省定县﹑唐县一带,后为赵所灭。参阅清全祖望《经史问答》卷八。 4.《周礼.天官.酒正》“三曰清酒”汉郑玄注:“清酒,今中山冬酿接夏而成。”晋张华《博物志》卷五:“刘元石于中山酒家酤酒,酒家与千日酒饮之,忘言其节度。归至家大醉,不醒数日,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具棺殓葬之。酒家计千日满,乃忆元石前来酤酒,醉当醒矣。往视之,云:‘元石亡来三年,已葬。’于是开棺,醉始醒。”后因以“中山”作为美酒的代称。 5.中山狼的省称。 6.指明初著名将领徐达
主山
1.群山中最高或最大的山。
终南山
在陕西省西安市南。秦岭山峰之一,包括翠华山、圭峰山、南五台等峰。主峰海拔2604米。风景秀丽,有南山湫、金华洞、玉泉洞、日月岩等胜迹。为西安游览胜地。
枕山
谓垫得很高的枕头。
镇山
一地区内的主山。古称扬州的会稽山﹑青州的沂山﹑幽州的医无闾山﹑冀州的霍山为四镇﹐故称这些山为“镇山”。又因《周礼.春官.大司乐》将四镇与五岳并举﹐故亦称五岳为镇山。有祭祀四镇之制﹐表示四方。
仲山
1.指仲山甫。周宣王时著名的大臣。见《诗.大雅.烝民》。 2.山名。在陕西省泾阳县西北。传说汉高祖兄刘仲葬其地。唐唐彦谦有《仲山》诗。
褶皱山
褶皱作用所形成的山体。通常作线状延伸。褶皱山脉往往平行排列,构成山系。如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
丈人山
见“丈人峯”。
赭山
1.谓伐尽山上的树木。 2.指伐尽树木后光秃的山岭。 3.山名。因土石呈赭色,故称。在浙江萧山东北。古与龛山隔钱塘江对峙,东接鳖子门,为江海门户,后江流北移,此山遂与龛山同处江南。 4.山名。因土石呈赭色,故称。在安徽省芜湖市北郊。上有宋英宗治平二年建造的塔和相传为宋黄庭坚读书处的滴翠轩等名胜古迹,今已辟为公园。
玉京山
1.传说中元始天尊居住的仙山。 2.山名。在江西省北部。
岳山
1.山名。即狄山。 2.乐器部件名。琴额用以架弦的横木。参阅《律吕正义后编.乐器考.琴》。
玉龙雪山
又称“玉龙山”。在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西北。为横断山脉云岭主峰,由十二座山峰组成。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峰顶终年积雪。山坡多云南松、冷杉等林木,每当春秋季节,风景秀丽,百花齐放。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玉泉山
1.山名。在北京市西北,山下有玉泉,因以得名。参见“玉泉”。 2.山名。在湖北当阳县西。山有*窟,玉泉交流其中。山下有玉泉寺。
鱼山
1.《法苑珠林》卷四九:“﹝陈思王曹植﹞赏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乃摹其声节﹐写为梵呗﹐撰文制音﹐传为后式。梵声显世﹐始于此焉。”后遂用为咏佛教梵呗的典实。 2.山名。即鱼条山,在河北满城西北。形如巨鱼,故名。 3.山名。在山东东阿西。
玉山
中国东部最高峰。玉山山脉主峰。在岛中部,北回归线北侧。海拔3997米。山势雄伟。冬季峰顶积雪。
酉山
指小酉山。
羽山
山名。舜杀鲧之处。
硬山
我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特点是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出屋面。
峄山
古称“邹峄山”、“邾峄山”。在山东省邹城市东南。主峰五华峰,海拔555米。山多奇峰怪石,陡峭峻拔,岩洞幽深,风景优美。秦始皇曾登此山,命李斯刻石记功,世称“峄山石刻”。还有白云洞、居龙洞、玉帝洞、朝天泉等名胜。
医巫闾山
简称“闾山”。在辽宁省北宁市区西北。主峰望海山,海拔867米。为东北三大名山之一。奇峰异石,苍松翠柏,风景佳丽。名胜古迹众多,有大石棚、圣水盆、旷观亭、望海寺、古佛龛、万年松以及会仙亭、圣水桥、望海堂、显陵、乾陵等。
黟山
安徽黄山的别名。
移山
移动山岳。典出《列子.汤问》所载北山愚公举家移太行﹑王屋二山的寓言。后多以比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干到底的顽强决心或称颂有志者事竟成的坚毅精神。
冶山
山名。在江苏省县东北,产铜铁及磁石。相传为汉吴王濞铸钱之地。
雁山
1.亦作“鴈山”。 2.即雁门山。 3.即雁荡山。
瑶山
1.传说中的仙山。 2.比喻俊美的仪容,亦喻指仪容俊美的人。
仰山
山名。在今江西宜春南。唐属袁州。佛教禅宗沩仰宗始祖之一的唐高僧慧寂曾修行于此,并以此为号。
燕山
1.指自天津市蓟县东南绵延而东直至海滨的燕山山脉。 2.指燕然山。亦借指边塞。 3.指战国时筑黄金台招贤的燕昭王。 4.宋宣和四年改燕京为燕山府。后以指燕京,即今北京市。 中国河北省北部山脉。西起八达岭,东到山海关,主峰雾灵山2116米。著名的明朝长城在河北省、北京市部分即沿其山脊而筑
雁荡山
在浙江省东南部。有南、北二山,南雁荡山在平阳县西,主峰九峰尖,海拔1237米。北雁荡山在乐清市东北,为通常所指的雁荡山,最高峰百岗尖,海拔1150米;主峰雁湖岗,海拔1057米。有一百零二峰、六十四岩、四十六洞、十八瀑。有灵峰、灵岩、大龙湫、雁湖、显圣门等景区,有“天下奇秀”之称。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砚山
砚台的一种。利用山形之石,中凿为砚,砚附于山,故名。
雁门山
1.山名。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 2.山名。在今江苏南京附近。
雁宕山
即雁荡山。
厓山
山名。又名厓门山。在广东新会县南大海中。与汤瓶嘴对峙如门,形势险要。宋绍兴时置厓山寨,为扼守南海门户。宋末为抗元最后据点,陆秀夫负帝昺投海于此。
偃盖山
松的别称。
阳起山
山名。在山东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因出阳起石而著名。
鸦山
指雅山茶。雅山,在今安徽省郎溪县南。产茶﹐俗传鸦衔茶子而生,故称。
胭脂山
1.亦作“臙脂山”。 2.即燕支山。古在匈奴境内﹐以产燕支(胭脂)草而得名。匈奴失此山﹐曾作歌曰:“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因水草丰美﹐宜于畜牧﹐向为塞外值得怀念的地方。 3.古代闽中郡北莲花峰下的一座小山﹐因土色红如胭脂而得名。
榣山
传说中的山名。
玄山
古代传说产嘉禾的山。
悬山
我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特点是屋面两侧伸出山墙之外。也称挑山。
弇山
1.山名。古谓日没之所。又名崦嵫山﹑弇兹山。 2.园名。在江苏省太仓县﹐为明王世贞所筑。因以为王世贞的别称。
雪山
1.积雪的山。 2.山名。原指印度北部喜马拉雅诸山﹐传说释迦牟尼成道前曾在此苦行。后借指佛教圣地或僧侣住地。 3.山名。祁连山的别称。 4.山名。岷山的主峰。在今四川省松潘县南。 5.用雪堆成的山状物。 常年积雪的高山
胥山
山名﹐相传因伍子胥而得名。有三:
休火山
指暂时不喷发的火山。
轩辕之山
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行山
行走于山地。
须弥山
1.梵语sumeru的译音。或译为须弥楼﹑修迷卢﹑苏迷卢等。有“妙高”﹑“妙光”﹑“安明”﹑“善积”诸义。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采用,指一个小世界的中心。山顶为帝释天所居﹐山腰为四天王所居。四周有七山八海﹑四大部洲。 2.指喜马拉雅山。康有为有《望须弥山云飞因印度之亡感望故国闻又割地矣》诗。
鞋山
即江西九江大孤山的别称。山形似鞋,故称。
邪山
佛教语。喻谬论。以高山譬况,故有此喻。
颜神山
山名。在今山东省益都县西南,山下有颜神庙,因北齐孝妇颜文妻居此而得名。
岘山
1.山名。在湖北襄阳县南。又名岘首山。东临汉水,为襄阳南面要塞。西晋羊祜镇襄阳时,常登此山,置酒吟咏。 2.山名。在浙州市南。本名显山,后避唐中宗(李显)讳,改名岘山。宋苏轼任湖州太守时,曾登此山,有诗云:“吴兴胜襄阳,万瓦浮青冥。我非羊叔子,愧此岘山亭。” 3.山名。在浙江东阳县南。原名三丘山。晋义熙间殷仲文守东阳,常登此山。后人比之羊祜,因亦名岘山。
湘山
1.山名。即君山。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南洞庭湖中。 2.山名。即黄陵山。在湖南省湘潭市北。
鲜卑山
古山名。在今*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西,本地人称为蒙格。一说在*西伯利亚伊尔库次克北﹑通古斯卡河南。相传古鲜卑族因居此山而得名。
贤首山
1.山名。在河南省信阳县西南,亦名贤隐山。 2.乐府鼓吹曲名。
乡山
家乡的山。借指故乡。
香山
1.山名。
仙山
1.仙人居住的山。 2.比喻远离市廛的幽静所在。
谢罗山
武当山的别称。
西施山
相传为西施教习歌舞处。在浙江绍兴城外。一名土城。
熂山
烧山。
五山
1.五座山。指古代传说中东海的仙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 2.五座山。指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 3.五座山。指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4.五大佛寺。皆建于南宋。即杭州径山兴盛万寿寺﹑北山景德灵隐寺﹑南山净慈报恩光孝寺﹑宁波阿育王山鄮峰广利寺﹑太白山天童景德寺。
五指山
山名。在广东海南岛中部的琼中县境内,因五峰耸立,俨如五指,故名。旧称黎母山。此外,河北邢台﹑承德﹑浙江诸暨境内亦有名为五指山者。
西山
①北京西郊群山的总称。属太行山脉。包括东灵山、百花山、妙峰山、翠微山、卢师山、玉泉山、香山等。东灵山最高,海拔2303米。香山在北京近郊,最著名。有西山八大处:长安寺、灵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香界寺、证果寺、宝珠洞、龙王堂。为京郊游览和疗养胜地。②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南、滇池西岸。由碧鸡山、华亭山、太华山、太平山、罗汉山等组成。为断块山,气势雄伟。山间林木参天,景色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有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聂耳墓等胜迹,以龙门最著名。为昆明游览胜地。
吾山
山名。即鱼山。在今山东东阿县。
五台山
在山西省东北部。东北、西南走向,长百余千米。因五峰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主峰北台顶(3058米),在五台县东北。山中多佛寺,有佛光寺、南禅寺、菩萨顶、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南山寺等。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我山
喻顽固的我执。
屋山
1.屋脊。 2.泛指屋顶。 3.指紧靠屋脊左右两侧的山墙。
下山
古诗《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后以“下山”借指妇女被丈夫遗弃。
望夫山
古迹名。各地多有﹐均属民间传说。其最著者有辽宁省兴城市西南的望夫山﹐相传为秦时孟姜女望夫之处﹐上有孟姜女庙。其他如安徽省当涂县西北﹑江西省德安县西北﹑山西省黎城县西北﹐湖北省阳新县西南等都有望夫山。参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浊漳水》﹐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三.太平州》﹐《嘉庆一统志.太平府》﹑《潞安府一》。后用以抒发女子思念丈夫的真挚之情。
研山
砚台的一种。利用山形之石,中凿为砚,砚附于山,故名。
皖山
见“皖公山”。
宛委山
山名。
顽山
指浑沦未破未被开发的山。
武当山
在湖北省西北部。为大巴山分支。西北东南走向,长260多千米。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为道教名山,宫观众多,有金殿以及紫霄、太和、玉虚、南岩、五龙、遇真六宫和复真、元和二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隗山
山名。
土山
泥土堆积成的小山。
涂山
1.古国名。相传为夏禹娶涂山女及会诸侯处。 2.山名。其所在有三说:
巫山
1.战国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朝云。”后遂用为男女幽会的典实。 2.山名。在四川﹑湖北两省边境。北与大巴山相连,形如“巫”字,故名。长江穿流其中,形成三峡。
铜山
1.蕴藏﹑出产铜矿的山。 2.指金钱﹔钱库。
条山
中条山的省称。
为山
喻建立功业。
铁围山
1.佛教语。佛教认为南赡部洲等四大部洲之外﹐有铁围山﹐周匝如轮﹐故名。 2.地名。又称铁城。故城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玉林市南。
天目山
在浙江省西北部。东北西南走向,长130千米。分东、西天目山,海拔分别为1479米和1587米。山高水秀,多奇峰怪石。有仙峰远眺、平溪夜月、玉剑飞桥、莲花石座、悬崖瀑布及禅源寺、狮子口、西关龙潭等胜景,为浙西名胜。
天山
1.山名。
逃山
谓隐居。
万寿山
在北京市西郊颐和园内。原名瓮山,清乾隆时改今名。高约百米。南临昆明湖,山上建有佛香阁及排云殿等,风景秀丽,为首都著名游览胜地。
天中之山
指鼻。参见“天中”。
天台山
在浙江省东部天台、宁海、奉化等县市间。东北西南走向。为甬江、曹娥江、灵江分水岭。主峰华顶山,海拔1098米。风景如画,山峦竞秀,被誉为“山岳之神秀”。山上有隋代古刹国清寺。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佛教天台宗发源地。
太行山
在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间。从东北向西南延伸。北起拒马河谷﹐南至晋豫边境黄河沿岸。西缓东陡﹐受河流切割﹐多横谷﹐为东西交通孔道﹐古有“太行八陉”之称。
太姥山
旧名“才山”。在福建省福鼎县境。海拔917米。有五十四峰、四十五石、二十四洞、十岩、九泉、三溪。著名胜景有一线天、九鲤朝天、七星洞、一片瓦、二佛谈经、仙人锯板、云标石和国兴寺、玉湖庵、白云山等。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泰岳山
山名。武当山的别名。参见“武当山”。
太山
1.即泰山。山名。 2.即泰山。曲名。 3.即泰山。称岳父。
孙山
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后以孙山作为考末名的代称。名落孙山﹑孙山之外,皆谓不中。
挑山
我国传统建筑中双坡屋顶形式之一。特点是屋面两侧伸出山墙之外。
他山
1.别处的山。 2.引申泛指山石。 3.指别处山上的石头。比喻磨砺自己,帮助自己成就的外力。 4.清查慎行的别称。
说山
旧时指拉车的与雇主闲聊﹐希图博得好感﹐增加车资。
嵩山
山名。在河南省登封县北,为五岳之中岳。古称外方﹑太室,又名崇高﹑嵩高。其
本文山字组词有哪些(一年级下册山字怎么组词大全)的内容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支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