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3 17:27

共赴深蓝!兰州舰舰员的星辰大海

银白的战舰在蔚蓝海面劈出皎洁的浪花,流线型的舰体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属光泽。“向目标海域前进!”伴随舰长加速的指令,海面再次沸腾。这艘入列20年的“中华神盾”首舰,正以崭新姿态再次踏上新的航程。
pic/oszwudoxjbn.jpg
2025年,兰州舰与多型舰艇组成训练编队,在南海某海域开展多课目实战化训练。图为兰州舰编队开展占位课目训练。周天宇 摄图
一艘战舰的20年,是一个国家迈向深蓝的缩影,也是一代代水兵的青春注脚。一代代舰员用青春为钢铁注入灵魂,让这座流动的国土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pic/j0izs2t5wqg.jpg
2025年,兰州舰与万吨大驱延安舰等多型舰艇参加新年度编队出海训练。图为训练期间兰州舰向目标海域加速机动。杨云翔 摄图
青春铸舰,时光淬炼
作为兰州舰的首批舰员,董宸许仍清晰记得20多年前第一次站在兰州舰驾驶室看着下面先进的国产装备时心底的震撼和自豪:“也是从那时起,我发誓一定要学好专业,只要部队需要,就一直干下去。”
pic/au3vwlywq40.jpg
兰州舰参加实弹射击任务期间,二级军士长董宸许紧盯当前态势,等待指挥所下达发射口令。周天宇 摄图
喜忧参半!是首批舰员们上舰后一个共同的感受。“喜的是即将登上兰州舰这个大舞台,忧的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挑起这份沉甸甸的担子。”他们知道,这是我国第一艘自主研制的052C型舰船,标志着中国海军迈出战略转型的铿锵步伐。
pic/digbj1zenwn.jpg
2003年04月,兰州舰在江南造船厂下水。资料图
彼时,中国海军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水面战斗舰艇的区域防空和精确打击能力,仍是远海远洋作战的短板。
2005年,兰州舰等一批水面新型作战力量应世诞生,第一次为海上联合作战编队撑起了可靠的“空中保护伞”。
性格沉稳的董宸许,与他所在导弹发射部门利剑出鞘时的火花四射形成反差。初入兰州舰,他便不断夯实专业,20年如一日的高标准严要求让他对舰上的导弹发射装置有着超凡的熟悉。
某次演习,在导弹发射过程中,发射装置传出故障信号。一筹莫展之际,董宸许主动请缨,冷静分析,大胆尝试,精准找出故障原因,拿出解决方案,确保导弹正常发射。军旅生涯的历次导弹实射,他和战友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在兰州舰上,有许许多多像董宸许这样的老兵。几年、十几年,老兵的汗水和泪水,都落在了这艘银白色的战舰上。这是兰州舰的青春,也是这些老兵的青春。
pic/ugocg325wmj.jpg
2010年,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第六批护航任务。图为护航任务期间,兰州舰开展直升机夜间起降训练。李章龙 摄图
砺剑深蓝,航迹如歌
伴随着舰上广播传来一声明亮的“离码头部署!”兰州舰舰员再次整装出发。今年以来,兰州舰多次配合山东舰航母执行联合训练任务。
兰州舰作战指挥室,一级军士长张波双目紧盯屏幕每个跳跃的数据,准确无误地将当前态势呈现到中控显示屏。
pic/t1n55gdqlm3.jpg
前不久,兰州舰与山东舰组成航母训练编队开展实战化训练,一级军士长张波紧盯当前态势,及时准确将各类情况上报编队指挥所。周天宇 摄图
围绕对海突击、舰炮射击、联合反潜等实战化科目,兰州舰展开专攻精炼,通过检验编队体系作战能力带动提升各作战单元、作战要素等模块化能力。
从走出近海,到走向远海,兰州舰的使命任务,伴随着人民海军的转型发展,不断延伸拓展。
pic/jdapcixlpej.jpg
2013年,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南美三国。图为航渡期间,兰州舰首次穿越麦哲伦海峡。严冬 摄图
1990年出生的一级上士陈文才,已成为舰上新一代骨干的代表。对无线电充满爱好的他,在通信领域深耕细研,探索实践出多套装备使用经验方法。
pic/nceqtyqjwso.jpg
兰州舰停靠码头期间,一级上士陈文才正在对舰艇舱面通信设备进行调试检测。周天宇 摄图
他自制的卫星通信实操手册给部门其他战友带来了很多工作便利;由他和几位前辈测试探索出的海军通信方面的两项研究成果,为海军实战化通信保障提供创新手段,更为海、陆、空、潜联合立体作战提供理论支持。
传音千里外,决胜无形中。一段段通信信号见证:兰州舰积极拥抱时代之变,联合作战体系已势不可挡。
海面上铁翼飞旋,战舰驰骋,一场立体式海空协同侦察拉开战幕……
前不久,兰州舰作为海军方向作战力量,与空军部队合作,在某海域进行联合训练,深度检验军兵种融合质效。
薪火相传,初心不改
对舰上兵龄最长的高级军士肖迎春而言,32载的军旅生涯仿佛眨眼之间。随着兰州舰转型发展,老一辈舰员们慢慢从台前走到了幕后,承担起为战育人的重要使命。
pic/wnal0jwmr4l.jpg
前不久,兰州舰赴某海域执行反潜训练任务,一级军士长肖迎春向指挥所汇报水下可疑情况。周天宇 摄图
柴油机班长姚增光,在这个战位一干就是20年。柴油机是舰艇动力系统的基础,同时,作为舰艇动力系统中使用最频繁的装备,长时间的负荷运行也伴有一些故障和问题。
正确操作和使用、维护保养好柴油机,姚增光深知一个人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pic/bkptccavyvi.jpg
兰州舰执行战备任务期间,一级军士长姚增光正在检查动力系统装备运行情况。周天宇 摄图
多年来,他总结出一套加压力、搭平台、教方法的措施,不断加强骨干能力的培养。在装备故障处理方面,姚增光明确“六个问题”,柴油机班的班员因此可以“按图索骥”,成绩显著。
从董宸许到张波、姚增光……不少高级军士撰写多篇作战实用论文,记录心得笔记万余字,很多优秀经验做法在兄弟单位得到推广运用。
同时,兰州舰走出的一代代舰员,也接过兰州舰向战为战的接力棒,在远海大洋上继续磨砺胜战硬功。
pic/tfoxfz2ywvm.jpg
2015年,兰州舰远赴西太平洋海域,执行远海联合训练任务。图为兰州舰开展直升机起降训练。周天宇 摄 供图
张达胜感到最亲切的时刻,是两支编队在海上会面,舰艇间电台传来自己熟悉的声音时。他培养出的信号兵不少走上延安舰、遵义舰等新型战舰的通信岗位。新一代信号兵思维灵活,语言基础水平高,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快就能在合适的战位发光发热。
pic/irj4lcfdack.jpg
兰州舰参加编队出海训练期间,一级军士长张达胜作为通信骨干代表,在兄弟舰艇上指导编队信息联调训练。周天宇 摄图
pic/bv5rtrwk100.jpg
2015年,兰州舰远赴西太平洋海域,执行远海联合训练任务。图为兰州舰在大洋上高速航行。周天宇 摄图
“自己培养出的兵去参加任务、专业上受到认可、走上更大舞台,是对我最大的褒奖。”张达胜说。
浪花奔涌20载,从亚丁湾护航到远海联合训练,从编队出海训练到中外联演,兰州舰航迹已遍布世界3大洋,到访过13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国之重器的亮相速度令人目不暇接。问及兰州舰舰员们是否会因此感到落寞时,政治干部吴耀说:“其实应该这样想,不是我们的舰‘落后’了,是人民海军向海图强的速度太快了。兰州舰,仍年轻。”
南方+记者 曹嫒嫒
通讯员 杨晓敏 杨云翔 周天宇
【作者】 曹嫒嫒
前线速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共赴深蓝!兰州舰舰员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