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中,塔吊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头条媒体人计划#工程施工中,塔吊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哎,一个在平时生活中不是经常用的玩意儿,你要问它是什么存在,那首先得确定它存不存在,常不常见?
你还真别说,塔吊这玩意儿虽然听起来离我们很远,但你可能还真见过,而且是常见,。
为啥?
因为它,又高又大。
壹找个还在开发的楼盘,远远地往上一瞧,那个高大的类似钢结构手臂的玩意儿,就是塔吊。
别看这家伙长得高高大大,看起来复复杂杂,但实际上,它也确实挺复杂!
塔吊嘛,大家都见过,瞧着就是个巨型的十字形结构,有点老式秤杆儿的既视感,短的那一头叫平衡臂,上面挂着的沉甸甸的东西叫配重块,类似于秤杆儿上的秤砣,主要作用就是配重,长的那头叫起重臂,是一个伸展的巨型手臂,末端是小车和吊钩,类似于秤杆儿的称盘和挂钩。
如果说起重臂是伸展的手,那么操控这只手的脑袋搁哪呢?
哎,跟咱直立猿的身体构造类似,除了炎帝手下那位持干戚的大将,否则不出意外的话,脑袋,它应该是长在最高处的吧?
塔吊的脑袋也就是驾驶室,位于塔身顶端,而操作员作为脑干,则负责指挥手的一切行为。
不过,跟各位不再长个儿的直立猿比起来,塔吊之所以能那么高,是因为有个东西能让它一直长个儿,这个神奇的部件儿叫做顶升套架,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加入标准节,让塔身跟着建筑一层层向上生长。
众所周知,塔吊属于特种设备,特种特种,跟其他的普通设备比起来,可以说是玉皇大帝放个屁不同凡响,比如,光它的流派就有好多说头。
如果按转动方式来分,有上回转式和下回转式。
上回转,顾名思义,就是在工作当中,塔身保持不动,只有上面的转台、平衡臂和起重臂进行转动,灵活省力又省地儿,是当今常见的流派,名门正派了属于是。
下回转,整个塔身连成块,根据需要一起转,它的优点是拆装方便,至于短板嘛,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么个庞然大物随便挪挪屁股,那都得占不少地儿!所以家里没草原,就不要爱上野马。
如果按改变工作半径的步法来分,有小车变幅式和动臂变幅式。
小车变幅,是不是觉得这俩词儿莫名奇妙,单独看都知道啥意思,但连起来就是路易十六,没头没脑的。
其实就是书面含义,工作时起重臂水平不动,主要由上面的小车根据需求来回跑动。
而动臂变幅就更形象了,整个起重臂跟人手臂似的,通过改变角度来调整覆盖范围,当然,像归像,但和手臂比起来还是差得多,比如不能弯折。
如果按头型来分,有塔头式和平头式。
塔头式就像剪了个飞机头,顶着个标志性的塔尖,是经典的三角形稳定结构;而平头式则像留了个板寸,各节之间刚性连接,看起来干净利落。
甭管流派多少,反正它主要作用就是起重,起重起重,那要怎么看它的力气咋样呢?
其实关键要看一个核心参数,也就是额定起重力矩。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力矩的概念,攻读过高中学位的同学应该都不陌生,力矩为力与力臂的乘积,放到塔吊这里,就是重物的重量乘以重物到塔身中心距离的乘积,单位为千牛▪米。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大汉挑扁担,他能承受的极限,不仅要看水桶有多重,还要看水桶离肩膀有多远,扁担挑太远,就算水桶不重,壮汉也容易被撅倒。
那具体要怎么看呢?
比如常见的QTZ80塔吊,那个“80”就代表它的额定起重力矩是80吨/米。
而型号里的TC6012,则告诉我们它的最大臂长(幅度)是60米,在最远的臂端(60米处)最大能吊起1.2吨的重物。
当然,塔吊的力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吊钩离塔身距离变化不断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力量曲线。
贰简单介绍了一下塔吊的基础概念,现在进入正题,也就是塔吊的安全,毕竟这大个儿一看就是不好惹的主,一旦失误,就是事故,如何做到安全又稳固,那就要花大功夫。
说到安全,首先登场的,就是塔吊的自身安全保护系统,我们姑且称之为钢铁保镖天团。
第一位保镖,也叫起升高度限位器。
它是吊钩的限高杆,防止吊钩升太高,一头撞上起重臂,造成追尾事故,这个穿着黄色外衣的装置安装在平衡臂上,当吊钩接近极限高度时,它会毫不犹豫地切断上升电源,留出足够的缓冲距离,避免急刹车带来的剧烈冲击。
第二位保镖叫幅度限位器。
它是小车终点裁判哨,防止小车跑太嗨,冲出起重臂的轨道,酿成脱轨事故,它守在起重臂的头部和根部,一旦小车越界,立刻发出警告并切断电源。
第三位保镖叫回转限位器。
它本质是个记圈员,众所周知,塔吊能360度无限旋转,这本来是优点,但如果不加限制,放任它朝一个方向连续转圈,电缆就会被拧成麻花,导致断电或损坏,所以,这个限位器就给塔吊的旋转圈数立了规矩,通常允许正反方向各转一圈半(总计三圈),一旦超限,立刻断电。
当然,有些高级塔吊还配备了中央集电环,相当于给电缆也装了个旋转接头,电流和信号通过滑环传输,甭管您怎么转电缆都不会拧成花,这时就可以不用这个记圈员了。
第四位保镖叫行走限位器。
这是专门针对能在地上跑的行走式塔吊设置,防止它开着开着开嗨了,一头撞到轨道尽头,塔吊的悬崖勒马装置了属于是。
第五位保镖叫起重量限制器。
俗称塔吊的体重秤,它安装在起重臂根部,时刻监控着吊物的重量,当实际起重量超过额定值的105%时,它会发出预警信号;超过110%时,它会当机立断,切断吊钩上升和向外变幅的电源,但允许下降和向内变幅,给操作员一个改正错误化险为夷的机会,其核心部件是一个叫测力环的装置,超重时会发生微小变形,触发开关动作。
第六位保镖,也是终极保镖,起重力矩限制器。
这是塔吊安全系统的大脑,同时监控两个最关键参数——重量和幅度(距离),毕竟真正的危险其实来自于力矩超标。
起重力矩限制器通常安装在塔顶结构上,当实际起重力矩超过额定值的105%时它先报警,当超过110%时,就立刻切断危险方向的电源。
更智能的是,对于变幅速度超过40米/分钟的高速塔吊,当小车运行到远端且力矩达到额定值的80%时,它就会自动将其速度降下来。
除了这六大核心保镖,还有其他的安全护卫。
钢丝绳防脱装置,确保钢丝绳老实待在滑轮槽里不发脾气;小车防断绳保护装置和防断轴保护装置,是小车双重保险的安全器,即便发生意外也能牢牢抓住它不离不弃;风速测试仪,风速超过限定值(通常20米/秒),立马报警不迟疑;塔吊高度超过30米,必须安装障碍灯,提醒过往飞机注意避让别乱冲;缓冲器和止挡装置,轨道末端的柔软靠垫,温柔接住行进中的塔吊或小车缓冲击。
叁综上可以看到,塔吊这玩意儿在设计时,对安全问题就格外看重,但大家都晓得,大多数时候,最危险的不是设备本身,而是设备管理,毕竟不管设计再安全,没有人执行,终究只是水中明月镜中繁花。
所以,安全管理很重要。
而提到塔吊的安全管理,第一步的挑战就不小,也就是塔吊自身的安装和拆卸,这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儿,甚至被列为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整个过程必须事先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遇到特别情况,还得请专家们来会诊论证。
那具体怎么操作呢?
安装前要进行细致入微的战前动员,也就是安全技术交底,让每个人都要明白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风险在哪,否则就是夏侯惇再中一箭,两眼抓瞎,问题就大了。
安装场地也有要求,塔吊的住宿条件必须顶格拉满,场地要平整坚实,下面不能有空洞、墓穴等暗坑,周围还要避开高压线等空中拦路虎。
除此之外,跟各位牛马风雨无阻不同,安装时如果遇到雷电暴雨大雪大雾等坏天气时要立即停止,一律不准作业。
而到了具体安装,更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大型活动,必须按程序一步步来。
首先就是基础浇筑,确保基础坚实扛造,接着吊装基础节,要像搭积木一样进行节节组装,然后进行顶升套架、回转支撑和司机室的安装,最后才是塔尖(如有)、平衡臂和起重臂的安装。
每个步骤都有规定,省不得乱不得马虎不得。
除此之外,还有顶升加节这一步也很重要不能忽视。
何为顶升加节呢?
哎,前面提过塔吊这家伙能不断长高,这个长高的过程,就是顶升加节。
顶升加节前,先要将起重臂旋转到顶升套架规定的引入标准节的正方位,然后开始精准配平,也就是通过移动起重小车的位置,使塔吊上部的重心落在顶升油缸的轴线上,这时,塔吊就形成了一种微妙的悬浮平衡状态。
接着顶升油缸开始发力,将塔吊的上部结构顶起,留出一个标准节空间,将事先准备好的标准节像插片一样插入,对准螺栓孔,用特制的高强度螺栓拧紧。
如此循环往复,塔吊就一步步长高了。
这个过程听起来是不是很复杂?
岂止是复杂,那是相当复杂,而且要求极度谨慎,一点失误不能有,否则就可能导致整个塔身失去平衡,甚至整机倾覆。
好的,安装完之后,可以开始工作了吧?
这才到哪呢,安装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对这家伙进行体检和上户。
所谓体检,就是对塔吊进行专业检查,防止其带病上岗。
先是由安装单位自检,自检合格后,委托给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专业检查。
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要立即治疗,瞒不得拖不得,治好后还得再复查,确保病根儿完全消除。
检查结束后,由施工单位牵头组织四方会审,也就是设备出租单位安装单位使用单位监理单位,共同进行联合验收,签字画押,各负其责。
验收合格之日起30天内,还要到工程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户口登记,也就是使用登记手续。
这一套组合拳虽然看起来麻烦,但不要怕麻烦,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塔吊以健康合法的状态投入工作。
肆好了,安装也完了,检查也做了,户口也上了,现在可以工作了吧!
可以,但在工作中,还必须对塔吊的工作环境和操作规范进行严苛的要求。
环境温度一般在零下20度到40度之间,太冷了润滑油会冻住,太热了电机就容易中暑。
而风速超过20米/秒就要立即停止工作,安装拆卸时要求更严,不能超过12米/秒。
除此之外,还有周围环境,塔吊的工作地点绝对不能在易燃易爆场所,这要擦枪走火,真就是张大帅的火车过皇姑岭,炸了!
哦,对了,还有海拔高度,一般限制在1000米以下,再高的话就需要特制的高原型塔吊,因为空气稀薄会影响塔吊的电机散热,不安全。
再来说说对人的管理,也就是对操作员的要求,毕竟甭管您是钢铁巨人也好大块头也罢,离开了人,那就是路易十六的帽子,毫无用处!
所以,虽然各位可能身价没这玩意儿贵,但其还是挺重要的。
首先要讲一个基础的,塔吊是特种设备,因此操作操作员必须持证上岗,而且这个证件不是随便在哪哈拉的都行,必须要在住建部门认可的网站可以查到。
其次在正式开始操作前,要接受培训并考核合格,还要接受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
还是那句话,任何事情都怕我晓得,你以为你熟悉,敢拿小概率去赌大风险,但一旦赌输,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是具体的操作过程,责任大规矩多,条条框框记严苛。
严禁用限位装置来代替正常操作,这个好理解,就像你开车,不可能靠撞墙来代替踩刹车吧;回转变幅操作前,必须先要鸣笛示警,提醒地面人员注意,我要开车啦,躲开点儿。
另外,每天上班正式工作时,可以忘记吃饭忘记上厕所,但检查吊索吊具这个步骤坚决不能忘,一旦发现有磨损超标等情况,别冒险,立即停止启动。
还有,严禁超载严禁超载严禁超载,当吊到90%额定载荷时,先来一下试刹车,确保制动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在突发情况时,做到从从容容游刃有余,而不是匆匆忙忙手忙脚乱。
钢丝绳与吊物的夹角最好是控制在45到60度之间,太小绳子内力会激增,太大不稳定。
最后,到下班时,不要着急忙慌关机就溜,要检查仔细确保回家能睡个安稳觉,比如,松开回转制动器这一步忘不得,必须要让大臂随风转动自由是方向,减小风阻削弱大风的力量,避免塔吊倾覆,除此之外,还得切断总电源,行走式塔吊还要夹紧夹轨器等等。
总之,事无巨细,能有多细就多细。
哦,还有塔吊的日常保健工作也得提一下,如果存在交接班的情况,要执行严格的交接班制度,把设备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一一记录清楚,详细告知给接班的人。
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别人负责,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同时对于关键部件和安全装置,每月至少要做一次全面体检,并留下记录,一旦发现情况不对头,必须立刻停工治疗,牛马带病坚持工作可以说是敬业,但让塔钓带病上岗,你这是犯罪!
当然,治疗好的塔吊不能立马就上工位埋头苦干,还要进行试运转,确认它已经全部康复,才能重新启动作业。
伍最后多提一句哈,可能大家也清楚,一般在大型工地上都不会只有一台塔吊,常常是群塔共舞,几台甚至十几台塔吊同时作业。
这就有个问题了,你想想,臂架交错,这不乱了套了?
所以,这时候就要编制专门的防碰撞方案来进行协调,避免臂与臂之间发生肢体接触。
如果工地由不同施工单位管理,作为总甲方的建设单位就需要出面组织,制定统一的防碰撞安全措施。
塔吊之间也要保持安全社交距离,高位塔钓的臂架最低点(或平衡臂)与低位塔吊的塔身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2米;相邻塔吊的起重臂端与对方塔身之间的水平距离也不得小于2米。
而对于那些塔身能转动的下回转式塔吊,其回转尾部与周围建筑物、脚手架等设施之间,必须保持至少0.6米的安全间隙,防止扫尾事故。
OK,关于塔吊就简单介绍到这儿,还是那句话,特种设备看起来很危险,实际上一点也不安全,所以勿听一家之言,多看规范跑现场这才是王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