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又创造纪录了!山东85后博导张洪章,顺利进驻“天宫”!
10月31日,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于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日3时22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3.5小时,创造了神舟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的最快纪录。
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日4时58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第7次“太空会师”。
两名指令长继三年前首次“太空会师”后再度相聚“天宫”。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共同向牵挂他们的全国人民报平安。
后续,两个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进行在轨轮换。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5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工作。
山东籍航天员张洪章姐姐:有这样的弟弟很幸福,非常荣耀
2025年10月31日23时44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将邹平儿女张洪章送入苍穹,无数邹平人的心也随之飞向太空。在邹平市临池镇,电视屏里烈焰翻涌,张洪章的家乡亲人齐聚观看直播。
倒计时归零,火箭刺破夜空……“发射成功!”全屋瞬间沸腾。有人喜极而泣,有人用手机对准屏幕,录下尾焰拖出的光轨。“好!好!好!”声音哽咽……
尾焰渐远,星光替它领路,小镇归于寂静,却把最炽热的祝福送向苍穹:洪章,平安归来!
相关内容
10月30日,神舟二十一号飞行乘组名单正式公布,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博士生导师,山东籍张洪章入选。
张洪章也是继王亚平(山东烟台籍)、宋令东(山东菏泽籍)后,第三位进入太空的山东籍航天员。
“我的爱好有三个
一个是太极拳
一个是朗诵
再一个是中医
感觉有点跟年龄不符”
紧接着
有个话题
在微博上火了
“航天员带理疗手艺上太空”↓
说的正是张洪章
咱们山东人
神舟二十一号乘组03航天员
也是第二位
即将入住中国空间站的
载荷专家
“从小就爱学习,常考年级第一”
1986年出生的张洪章,老家在邹平市临池镇望京村。
10月30日上午,当村民从电视里看到他要到太空出差的消息时,全村都沸腾了。
“从小就优秀,学啥啥行,真是俺村里的骄傲。”
村民崔先生说,他算是张洪章的表姨父,从小看着他长大。在他的印象里,洪章非常聪明自律,成绩特别好。平时爱打篮球,后来还喜欢上了太极。这些都是他的业余爱好,都挺不错的,干啥啥行。
“虽然过去了20多年,印象还是很深刻。”
临池镇初级中学的老师毕长华说,看到手机里的信息很震惊,但是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学生。上学那会儿,张洪章性格开朗,非常爱笑。上课很专注,下课又很爱玩,各科成绩都很好。在他的印象里,经常考年级第一。有一次学校组织参加了全国级物理比赛,他还获得了第一名。
“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全村都沸腾了。”
望京村村支书崔新说,张洪章从小就学习好,性格也很好。后来外出求学工作,就很少回家了,一路读到博士,这也是村里的最高学历。看新闻知道他要去太空出差,这个消息在全村微信群里很快传开了,他能去太空为国家做贡献,是咱们全村人的骄傲,更是村里孩子们的学习榜样。
“从小就很优秀,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张洪章的姐姐张洪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全家人都非常支持他,也看到了他这些年一点一滴的付出。
“全家人都非常有信心,他肯定能圆满完成任务,平平安安归来。”
张洪恩说,等他落地那一刻,想吃什么跟姐姐说,姐姐来做,期待他平安凯旋。
“把打太极拳的心得
应用到了训练上”
高考结束后,张洪章先是在山大完成本科学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大学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攻读工学博士学位,2013年毕业后留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
2018年,32岁的张洪章开始在科研领域崭露头角,并担任研究员,主持多项重大科研项目。
“做国家需要的事,做国家需要的人。”当听说我国启动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并且范围扩展到高校科研人员时,他义无反顾地报了名。
2020年9月,他作为四名载荷专家之一,成功入选第三批航天员。
从科研人员到太空出差的航天员,又面临着新的挑战。每天泡在实验室里研究课题,是他的强项,但要登上太空,还要经过体能关。
张洪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平常喜欢运动,但刚开始体训时,几乎每次跑步他都在最后。
为了适应强度,他经常加练,慢慢补齐了体能短板。从一个“文弱书生”变成了“文武全才”。
航天员 张洪章:
我感觉最难的事还是转椅。在这个过程中会使你产生一种眩晕的感觉,所以要尽量让我们训练到一个临界值,让自己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训练。
像我一开始来的时候,大概是不到七十五公斤,身上也没有多少肌肉。后来我经过锻炼,包括跑步,包括高强度的力量训练,现在我大概是六十九公斤,肌肉已经增加了很多,主要就是坚持锻炼,这是非常有效的。
同时,张洪章把自己坚持多年练习太极拳的心得,也应用到了训练上。其中有一项离心机训练,会给胸腹部造成挤压感。他用打太极的思维,很快掌握了如何更好保护内脏的方法。这让他在做一些太空训练时,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作为一名载荷专家,张洪章的主要职责就是在天上做科研,除了本专业的科研项目外,他还要和队友以及地面科研人员一齐努力,接续开展空间微重力物理、航天医学、空间生命科学以及空间新技术与应用等领域的百余项空间科学实验、试验。
中国空间站国家级太空实验室,为张洪章这样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验平台。
航天员 张洪章:
我本身从事的是化学工程专业,具体是能源储能、新能源、新材料的领域,跟航天的关联还是非常密切的。
它是一个综合学科,它包括物理、化学、数学、材料。这跟空间站上方方面面的研究领域,契合得非常好,甚至包括在天上的一些生命相关方面的领域,所以我学习的这些背景知识都可以应用到在轨执行科研项目当中来。
首次登上太空
张洪章将利用空间站
重点开展
电源领域的科研工作
航天员 张洪章:
我具体从事电源领域,做过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这些研究也是航天电源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所以在轨时我也会关注在轨相关电源的工作状态,我自己也设计了相关的实验带到空间站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取得一个满意的成果。
“对于我这样的
科研人员来讲
可以在中国空间站
这个国家级太空实验室
进行科研
就可以做到
以前很多中国科研人员
很多老一辈科学家
一直想做
而做不了的一些事情
也可以在上面解决
以前很多人一直想解决
而解决不了的难题
进入中国空间站以后
一定会倍加珍惜
这次飞天的经历
将全部的精力
投入空间站的
科学和应用研究中
希望将每一位科研人员
在地面的
辛勤、汗水、智慧
都变为现实
能够助力中国
在科技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pic/sbxsr5tbmjj.jpg
来源丨鲁中晨报、央视新闻
编辑丨锄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