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肾损伤常用药,可能升高血肌酐,肾病朋友们别滥用!
►
本文1796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李叔今年62岁,患有高血压多年,平常身体也挺硬朗。前阵子体检时,却被医生告知:血肌酐升高,肾功能开始受损了。
“我也没吃啥特别的药啊,平时就吃点降压药、感冒药,偶尔胃不舒服吃点消炎药……”李叔一脸疑惑。医生一听,立马皱起了眉头:“这些药里头,可不少是伤肾高手啊!”
很多人都不知道,肾脏是身体代谢药物的重要器官,一些常见药物如果长期服用、不当使用,可能会悄悄“拖垮”肾功能,让血肌酐悄悄升高。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5类常见“伤肾药”,尤其是肾病患者,千万别随便吃!
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止痛但“伤肾”头痛脑热、腰腿酸痛,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来一片止痛药。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等非甾体抗炎药,虽然见效快,但对肾脏的“攻击力”也不容小视。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减轻炎症和疼痛,但前列腺素也是维持肾血流的重要物质。它一被抑制,肾小球灌注就会减少,久而久之,血肌酐升高、水肿、甚至急性肾衰竭都可能找上门。
尤其是老人、原本就有慢性肾病、高血压、糖尿病的人,长期服用NSAIDs更容易加重肾损伤。
二、含马兜铃酸类中药——“天然”的毒药?“我吃的是中药,怎么会伤肾?”这是很多人掉以轻心的原因。
但要知道,马兜铃酸是明确的肾毒性物质,早在2003年,原国家食药监局就已公告,全面禁止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品种。
马兜铃酸通过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展为马兜铃酸肾病(AAN),一旦发病往往不可逆,甚至短期内就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
常见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包括: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马兜铃本身等,一旦发现药方中含有这些成分,应立即停用,并咨询专业医生。
三、某些抗生素——杀菌不当,肾先遭殃抗生素是临床常用药,但并非人人皆宜,部分抗生素对肾脏有明显毒性。比如:
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可损伤肾小管,引起急性肾衰;
头孢曲松钠:个别病例中会引起结晶性肾病;
万古霉素:高剂量或与利尿剂合用时,更易诱发肾毒性。
这些抗生素多数通过肾脏排泄,对于肾功能本就受损的人群来说,剂量不当、频率过高都可能加速肾衰进程。
所以,抗生素绝不能自行购买或随意服用,一定要遵医嘱,权衡利弊后再使用。
四、利尿剂——排水不当,反伤肾很多高血压、心衰、肾病患者会被开利尿剂帮助“去水肿”。
常见的如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等,虽然短期内能减轻症状,但如果剂量过大或使用过久,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和低血容量,反而加重肾负担。
尤其是老年人、肾功能不全者,过度利尿可能引发低钾、低钠等并发症,甚至诱发急性肾损伤。
利尿剂不是“天天吃、吃越多越好”的药,必须严格按照医生方案服用,并定期监测电解质和肾功能。
五、含磺胺类成分的药物——“老药”也有新风险磺胺类药物曾经广泛用于感染治疗,如复方新诺明、磺胺甲噁唑等,很多药店现在依然在售。
这类药物在体内代谢后,极易在肾小管中形成结晶,造成结晶性肾病,表现为血肌酐升高、尿量减少、腰背部酸痛等症状。
如果本身水喝得少、肾功能差,风险会更高。复方新诺明还可能诱发过敏性肾炎,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肾衰竭。
所以,如果医生没有特别要求,普通感冒、发烧最好不要自行用含磺胺药物,以免“病未好,肾先伤”。
肾不好?这些用药原则要记牢肾病患者用药,慎之又慎。除了避免上述“伤肾药”,还要牢记以下几点:
任何药物都需遵医嘱,切忌自作主张;
定期监测血肌酐、尿蛋白、肾小球滤过率(GFR);
服药期间多喝水,避免药物在肾内沉积;一旦出现尿量减少、水肿、乏力等异常,及时回医院检查。
很多人误以为只有“特效药”才伤肾,其实感冒药、止痛药、抗生素这些“家常药”也可能是“隐形杀手”。肾脏是沉默的器官,一旦出问题,往往发现已晚。保护肾脏,从每一次用药开始!
参考资料: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品种的公告》.2003年12月.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肾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
解放军总医院肾内科.《合理用药与肾功能保护》.健康时报.2024年4月.
国家卫健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22年修订.
北京协和医院药学部.《常见药物的肾毒性分析及用药建议》.2023年3月.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