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篮动态!11月1日下午,女篮传来韩旭、李梦和王思雨的消息
别谈什么生日快乐了,11月1日,韩旭26岁,然后呢她去了澳大利亚,签了个什么珀斯山猫队
这个选择就有意思了,不是说好了要去WNBA证明自己吗,怎么绕了一圈,去了水平次一级的澳洲联赛,这算是曲线救国,还是承认现实
现实就是,在WNBA打不上稳定的轮换,与其在板凳上消耗青春,不如去一个能保证出场时间的地方刷刷数据,保持状态,听起来很合理,对不对
但这对中国女篮的绝对核心来说,不是个好信号,我们的顶级中锋,在世界最高水平的舞台上站不住脚,只能退而求这本身就是问题
所以别拿生日说事儿了,一个运动员的价值不在于她收到了多少祝福,而在于她在球场上达到了什么高度,当韩旭在澳洲的赛场上打出统治级表现时,我们是该高兴,还是该思考,为什么这样的球员,在WNBA的境遇如此尴尬
再看看四川队,这支所谓的“银河战舰”,简直是中国女子篮球联赛一个巨大的讽刺
他们是怎么赢球的,很简单,把市面上能买到的国手,全都堆在一起,韩旭、李梦、王思雨,个个都是国家队响当当的人物,然后用绝对的天赋优势,去碾压其他所有球队
全国锦标赛四连冠,听着很威风,可这种胜利有含金量吗,当一支球队拥有了半支国家队,比赛还有悬念可言吗,总决赛打得像一场教学赛,这对联赛的发展,对年轻球员的成长,有任何好处吗
这种模式摧毁了联赛的竞争性,让大部分比赛变得索然无味,球迷们想看的是势均力敌的对抗,是战术和意志的博弈,不是看一支超级球队如何轻松写意地虐菜,当冠军的归属在赛季开始前就已经确定,那我们还看什么
李梦的续约问题,大家吵得沸沸扬扬,其实根本没什么好谈的
她已经30岁了,技术特点完全定型,优点和缺点都摆在那里,进攻端确实是一把好手,能持球,能投射,但有时候打法过于黏球,陷入单打独斗的怪圈,这也成了不少球迷口中的“球权黑洞”
留在WCBA,尤其是在四川这样的强队,她能最大化自己的冠军荣誉和商业价值,对一个职业生涯进入后期的运动员来说,这是最现实的选择,无可厚厚
但球迷的期待不止于此,大家希望看到一个更团队、更高效的李梦,而不是一个数据亮眼但偶尔会拖累球队节奏的核心,她需要重返国家队吗,当然需要,可她需要带着什么样的状态和打法回去,这才是关键
如果还是现在这样,在俱乐部享受无限开火权,到了国际赛场上,面对更强的防守,还能这么玩吗,这是个大大的问号
还有30岁的王思雨,一个让人五味杂陈的名字
她的能力毋庸置疑,突破犀利,大心脏,曾经在世界杯上绝杀过澳大利亚,是球队的英雄
可现在呢,在新一期的国家队集训名单里,已经没有了她的名字,在女篮亚洲杯上,她成了李缘的替补,数据是比李缘好看,场均9+5对比场均1。6分2。8助攻,明眼人都看得出谁更管用
但为什么是这个结果,因为年轻化,因为未来
这就是职业体育的残酷,你曾经再辉煌,也抵不过年龄的增长和新人的冲击,王思雨依然是四川队的后场指挥官,可她的国家队生涯,可能真的要画上一个句号了,她和李梦一样,在四川队积极备战全运会,目标是再拿一个冠军
可这些冠军,对于她们个人而言,是荣誉的累积,但对于整个中国女篮的人才梯队建设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唯一的悬念,似乎落在了广东女篮身上
她们刚刚拿了亚俱杯冠军,“小快灵”的打法让人眼前一亮,郑薇指导的回归,更是给这支球队注入了灵魂,她们是挑战者,是那个想把皇帝拉下马的勇士
但她们的命门太明显了,内线
在李月汝因为个人原因退出全运会之后,广东队的内线几乎是真空状态,她们拿什么去对抗身高2米05的韩旭,靠团队协作,靠外线的三分雨,靠更快的攻防转换
理论上似乎可行,就像当年WCBA总决赛,她们确实击败过拥有李梦和韩旭的四川队,但此一时彼一已,如今的四川队,磨合得更好,人员更齐整,统治力更强
广东队的每一次进攻,都会像在用血肉之躯冲击一堵钢墙,她们的韧性和战术创新值得尊敬,但天赋上的巨大鸿沟,仅靠精神和战术,真的能填平吗
这不仅是四川和广东两支球队的对决,这更像是两种建队思路的碰撞
一种是简单粗暴的资本堆砌,另一种是精耕细作的体系篮球
我们当然希望后者能赢,因为那代表着更健康的联赛生态,代表着篮球本身的魅力
但现实,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骨感得多
当一场全运会的决赛,变成了国家一队对阵广东青年队的预演,我们讨论谁的胜率更大,还有多少意义,这更像是在围观一场早已写好剧本的演出,演员们都很卖力,但结局,毫无惊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