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面包车超载追尾货车事故后续,6老人离世,监控拍下最后30秒
成都新都区城郊的那条双向两车道公路,在事发当日凌晨一点多,被浓稠的黑暗彻底笼罩。道路两侧没有路灯,只有远处村落零星透出的微光,勉强勾勒出路面的轮廓,夜间凝结的露水让柏油路面显得有些湿滑。马路上几乎看不到过往车辆,偶尔有货车驶过的轰鸣声,也会很快消失在寂静的夜色中。就在这样一个看似平静的凌晨,一辆银灰色 7 座面包车正沿着公路快速行驶,车轮碾过路面的声音在空旷的环境中格外清晰。车内挤满了 11 名乘客,全都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他们大多靠着椅背昏昏欲睡,随身的布包、菜篮堆放在脚边,挤压着本就狭窄的空间。由于严重超员,后排的几位老人不得不侧身而坐,肩膀相互抵着,几乎没有任何活动余地。
行车记录仪的画面显示,司机江某生的双眼频繁下垂,眼皮如同挂了重物般难以抬起,握着方向盘的双手不时颤抖,手指因长时间用力而泛白。监控录像里的最后片段中,江某生的头部突然向前一点,视线短暂脱离路面,方向盘随之轻微偏移。就在这一瞬间,面包车径直撞上了前方路边违规停放的重型货车尾部。
“砰” 的一声巨响打破了深夜的宁静,撞击产生的冲击力让面包车瞬间停止前进。车头部位猛地向内凹陷,金属外壳扭曲成不规则的褶皱,挡风玻璃完全碎裂,碎片飞溅到十几米外的路面上。车厢内,老人们的惊呼声、物品碰撞声与金属变形的刺耳声响交织在一起。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时,打开变形的车门,一股浓重的血腥味扑面而来,车厢内的座椅倾倒歪斜,地面、座椅上布满血迹,老人们的衣物被划破,有的陷入昏迷,有的发出痛苦的呻吟。
重型货车被撞后仅轻微晃动了一下,车尾保险杠留下明显的撞击痕迹,而面包车的车头已经完全瘪缩,发动机舱严重损毁,零部件散落一地。路过的目击者王先生回忆,当时他正好驾车经过,远远就看到面包车的车灯亮度异常,行驶速度明显过快,“感觉那车像是在‘冲’,没等我反应过来,就听到一声巨响,吓得我赶紧踩刹车”。他下车查看时,发现面包车的驾驶位车门已经无法打开,江某生趴在方向盘上,意识模糊。
二、伤亡与善后:6 位老年女性遇难,家属陷入悲痛
这场突如其来的车祸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经急救人员现场核查,6 名乘客在撞击瞬间便失去了生命体征,其余 5 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 2 人伤势严重,需要紧急手术治疗。令人痛心的是,遇难的 6 名乘客全都是女性,年龄最大的 78 岁,最小的也已 62 岁。
78 岁的遇难者张老太,家住附近乡镇,事发前一天特意收拾了行李,计划乘车前往城郊看望许久未见的外孙女,身上还揣着给孩子准备的手工鞋垫。62 岁的李阿姨则是和小区里的老姐妹们约好,一起去邻市的早市赶集,她们提前几天就选好了要采购的物品清单,没想到这场深夜的结伴出行,最终变成了诀别。
急救车将伤者送往附近医院后,医护人员立即启动紧急救治程序。医院急诊科主任介绍,送来的伤者中,有人出现颅骨骨折、内脏出血等严重伤情,医院已开通绿色通道,组织多科室专家会诊,全力开展抢救工作。但对于 6 名遇难者,医护人员只能无奈地宣布抢救无效。
消息传到家属耳中时,不少人还在睡梦中。一位中年男子接到医院电话后,连夜驱车赶往现场,在急诊室外反复拨打母亲的电话,听筒里始终传来 “无法接通” 的提示音,他的眼眶红肿,声音沙哑:“我妈早上还跟我视频,说去给我孩子买糖,怎么就出事了……” 几位老年家属因情绪过于激动,在医院走廊里晕倒,被医护人员及时救助。
殡仪馆的工作人员透露,6 具遗体在事发 3 小时后被转运至场馆。当家属们赶到殡仪馆时,情绪几近崩溃,有的趴在遗体旁痛哭不止,有的需要工作人员搀扶才能站稳。“遗体送过来的时候,身上还有不少伤口,我们已经做了初步的清洁处理,会尽力配合家属做好后续事宜。” 殡仪馆负责人说道。截至事发后 24 小时,已有部分家属开始着手办理遗体告别手续,悲伤的氛围笼罩着整个场馆。
三、涉事方深挖:疲劳驾驶、超载与公司的监管漏洞
随着交警部门的深入调查,事故背后的多重隐患逐渐浮出水面。涉事司机江某生,是当地一家物流公司的员工,事发时驾驶的 7 座面包车登记在该物流公司名下。行车记录仪的数据显示,江某生从事故前一日中午 12 点出发,中途仅在服务区短暂停留 20 分钟,全程连续驾驶超过 13 小时,属于严重疲劳驾驶。
交警在询问中得知,江某生出发前曾向公司反映过身体不适,希望能更换司机或推迟行程,但公司以 “货物需按时送达” 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公司总说赶工,经常让我们半夜跑长途,大家都不敢多说什么,说了也没用,还可能被罚款或者辞退。” 江某生的一位同事透露,公司每月都会下达超额的运输指标,若未能完成则会扣发绩效工资,为了赶工期,不少司机都被迫连续驾驶,最长的一次有人曾连续工作 16 小时。
更令人震惊的是,涉事面包车不仅存在严重超员(核载 7 人,实载 11 人),车辆本身也存在安全隐患。调查发现,这辆面包车在前日下午刚送修过刹车系统,维修厂工作人员回忆,当时车辆报修的问题是刹车异响,“我们本来想做全面检测,但公司取车的人一个劲催促,说‘快点弄,晚上要跑长途’,最后只对刹车片做了简单打磨就交车了”。而这辆车此前就有多次超载记录,只是未被交管部门当场查处。
涉事物流公司的安全管理问题同样突出。交警部门调查发现,该公司负责安全管理的 3 名工作人员,长期未对司机进行有效的安全培训,也未建立完善的疲劳驾驶防控机制。更严重的是,通过交管部门的违法记录查询,该物流公司旗下至少 5 辆货运车辆在过去 12 个月内,因超载被电子眼抓拍或现场查处,其中一辆货车曾被查出超载率达 30%,但公司仅对司机处以小额罚款,并未采取任何整改措施。
“公司从来没组织过安全学习,每次都是签个字走个形式,平时跑车遇到问题反馈,管理层也不管。” 一位已经离职的 former 员工表示,公司的运营模式完全以效益为导向,根本不重视安全问题,“只要能按时把货送到,超载、熬夜开车都没人管,大家心里都清楚有风险,但为了糊口只能忍着”。目前,江某生及公司 3 名安全管理人员已被警方依法控制,相关调查仍在进行中。
四、货车违停的隐患:黑暗中的 “隐形杀手”
除了面包车司机的疲劳驾驶和超载,重型货车的违规停放也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事发路段属于城郊公路,没有设置专门的停车区域,而涉事重型货车未按规定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也未设置警示标志,直接停放在道路右侧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界处。
“那天晚上特别黑,路上又没灯,货车停在路边根本看不清。” 目击者王先生说,货车车身颜色较深,与夜色融为一体,若不是近距离观察,很难发现其存在。交警现场勘查后确认,该货车属于违规停放,司机未遵守夜间临时停车的相关规定,对事故的发生负有一定责任。目前,货车司机已被交管部门传唤接受调查,面临相应的处罚。
这一情况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有网友发布了事发路段的夜间照片,配文 “这条路晚上经常有货车违停,没有任何警示标志,天黑根本看不清,之前就差点出事”;还有网友表示,城郊公路的违停问题长期存在,“很多货车司机为了省停车费,或者图方便,直接把车停在路边休息,完全不顾及过往车辆的安全”。
交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夜间道路视线不佳,违规停放的车辆如同 “隐形杀手”,极易引发追尾事故。尤其是重型货车体积大、质量重,一旦被小型车辆撞击,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此次事故中的重型货车,正是因为未采取任何警示措施,才导致面包车司机在疲劳状态下未能及时发现,最终酿成悲剧。
五、多方回应与争议:责任认定与法律边界
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作出回应。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明确表示将依法从严查处此次事故中的相关责任方,对涉事车辆的运营资质、公司安全管理制度等开展全面核查,“该抓的抓,该查的查,绝不姑息任何违法违规行为”。通报中还提到,将以此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货运车辆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查处超载、疲劳驾驶、违规停放等违法行为。
网上关于责任认定的讨论也持续升温。部分网友认为,虽然货车违停存在过错,但主要责任仍在面包车司机,“连续开十几个小时车,还超载拉这么多老人,完全是拿生命当儿戏”;也有网友将矛头指向涉事物流公司,“公司明知超载还让司机跑长途,平时不做安全培训,管理漏洞百出,这才是事故的根源”;还有网友呼吁加强对城郊公路的管理,“完善路灯设施,增设监控摄像头,加大对违停车辆的查处力度,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
法律界人士也对此次事故的责任认定和法律后果进行了解读。一位律师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解读视频时表示,若调查证实涉事物流公司明知车辆存在超载情况,且长期要求司机疲劳驾驶,相关管理人员可能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此外,遇难者家属可向物流公司、面包车司机及货车司机主张民事赔偿,包括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多项费用。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赔偿责任,物流公司作为车辆所有人和承运人,需要承担主要赔偿责任;司机江某生存在重大过失,需承担连带责任;货车司机违规停放,也需根据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该律师补充道,若后续调查发现物流公司还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相关处罚还会进一步加重。
六、老年出行与货运监管:那些被忽视的安全隐患
这场悲剧的发生,也让老年群体的出行安全问题再次引发关注。不少老年群体表示,之所以选择这类面包车出行,主要是因为票价便宜、发车时间灵活,还能和同乡结伴,“正规客车票价要三四十块,这种面包车只要十几块,而且能直接送到目的地附近,不用转车,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很方便”。
家住新都区的王大爷说,很多老人都喜欢坐这种 “顺风车”,尤其是去周边乡镇赶集、走亲戚的时候,“大家觉得都是熟人介绍的车,应该没问题,而且一起坐车还能聊聊天,谁知道会发生这种事”。但这类车辆往往缺乏正规运营资质,司机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车辆安全状况也无法得到保障,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与此同时,货运行业的监管漏洞也暴露无遗。虽然我国早已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超载、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且近期还启用了疲劳驾驶智能监控系统,通过车内摄像头实时捕捉司机状态,一旦检测到闭眼、低头等疲劳信号,会立即发出声光报警,并同步上传数据至监管平台,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有车主反映,部分物流公司为了规避监控,会让司机用物品遮挡摄像头,或者让司机在中途手动关闭监控设备,“监控系统是好东西,但如果没人监管,就成了摆设”。此外,城郊公路、乡村道路的交通监管力度相对薄弱,不少违法违规行为难以被及时发现和查处,这也给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
交警部门在事故后再次发出提醒,驾驶车辆时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杜绝疲劳驾驶、超员超载等违法行为,违规停放车辆同样会危及他人安全。对于老年群体,建议选择正规客运车辆出行,不要贪图便宜乘坐无运营资质的 “黑车”,出行前要告知家属行程信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行车记录仪里最后的画面,成为了无数人心中难以抹去的印记:司机江某生打瞌睡时,握方向盘的手不停颤抖,车辆在黑暗中逐渐偏离车道,最终撞上了静止的货车。这个令人揪心的片段,不仅记录下了事故发生的瞬间,更给所有交通参与者敲响了警钟 —— 交通安全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坚守的底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