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产业迎“盛会季” 中国电信加快全链布局
(记者 陈晓晟)日前,与低空产业相关的利好消息频传,“中国低空经济创新应用与标准化推进大会”在京举行;福建低空通信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榕举行;宁夏首个低空阿飞行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行业会议叠加行业实践,低空经济“展翅翱翔”,在此大背景下,中国电信也持续发力,通过全链布局,共绘低空经济发展蓝图。空经济成新质生产力增长新引擎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期间,我国低空经济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这将催生出数个万亿元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低空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从更深层次看,低空经济不止于航空器制造与运营,其背后是一条庞大的产业链,上游涉及研发设计、人工智能、新材料、高端制造,中游涵盖飞行器运营、人员培训、基础设施建设,下游延伸至各类应用服务。它的蓬勃发展,不仅直接拉动航空制造业升级,更通过技术溢出和场景应用,倒逼相关产业迭代创新,为传统产业赋能升级提供新路径,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出广阔的“空中市场”。同时,低空经济的运营与管理,高度依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高精度导航定位、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等系统的构建,将催生庞大的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和数据处理需求。
未来低空经济有望在三方面形成突破。一是规模化应用,城市空中交通、低空旅游等场景将形成万亿级市场。二是产业链协同,电机、电池、复合材料等上下游企业将加速集聚,形成像新能源汽车一样的完整产业生态,提升整体竞争力。三是全球化竞争,推动低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极点,重塑国际产业分工格局。
低空装备产业蓬勃背后存瓶颈
不过作为发展时间还不长的低空经济,其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亟待克服的瓶颈。
“虽然我国低空经济部分技术能力处在全球第一梯队,但总体上仍然属于发展初期。”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樊一江认为,在全球目前的技术发展进程下,受限于关键技术瓶颈,低空经济活动的技术经济性尚未建立起对地面上近似活动的明显优势。
首先,我国发展低空经济相关法规还有所欠缺,低空空域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健全的统一标准。这导致“黑飞”“乱飞”等违规现象屡见不鲜。此外,低空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现行空域管理举措的滞后性难以适应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
其次,低空基础设施的薄弱。我国通用机场的数量严重不足,地面配套设施的缺乏,使得低空飞行器的运营范围受限,运营效率也难以提升,包括通航机场、起降场、充电站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工程建设。这显著影响了低空经济的规模化发展。
再次,低空经济产业链的技术标准化程度较低,尤其是飞行器制造和运行标准的不统一,给产业链上下游的协调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最后,低空飞行存在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由于低空飞行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飞行过程中可能遭遇各种突发情况,会对飞行安全构成威胁。我国低空安全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监管手段和技术手段相对滞后,难以有效应对低空飞行中的安全风险,这无疑给低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小挑战。
中国电信深耕低空经济全链条
(图片来源:摄图网)
面对这些挑战,低空经济产业链也已行动起来,以中国电信为例,其从低空网络基础设施到低空管理平台终端再到特色应用场景深入全维度布局,助力低空经济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最新一个例子是,10月20日,在南昌举行的以“虚实融合·智驭空域”为主题的“VR+低空经济”专题对接会上,中国电信全面展示了其在“VR+低空”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创新实践。中国电信依托“云网数智安”,即“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应用”五位一体的能力体系,在全国范围推动“VR+低空”融合应用落地,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数字动能。
近年来,中国电信基于低空智能网联主导者、平台服务领先者、场景应用提供者、产业生态聚合者的“四者定位”,结合低空经济领域的丰富实践经验,升级打造“1+1+3+N”低空经济能力体系。
“1+1+3+N”即1个“低空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底座”,1个“低空智联网络”,星瀚低空基础设施运管、星巡低空服务监管、星云低空飞行作业3个平台,服务公安、应急、水利、城乡治理等N个场景的解决方案和标准产品。
新升级的低空经济能力体系涵盖低空咨询、建设、运营的全方位一站式服务,低空飞行高质量、高安全的全连接智能网络,基础设施、低空监管、飞行作业的全体系数智管理,全面满足了当下低空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中国电信还与产业链合作伙伴在低空经济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协同攻坚技术创新,联合制定产业标准,携手赋能地方发展,通过资本合作、技术合作、业务合作等多种创新方式,探索构建互利共赢的低空经济生态格局。
未来,中国电信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应用需求为导向,持续完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进一步强化低空经济能力体系,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