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空班列”发车 神舟二十一号奔赴太空
2025-11-01 02:11来源:中国网
链接已复制
字体:小大
北京时间10月31日23时44分,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搭载着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奔赴太空。
此次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实施常态化实施乘组轮换和货运补给任务以来的第6次载人发射任务,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空间站的“太空班列”。
按计划,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3.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
神舟二十一号飞行乘组出征
神舟二十一号飞行乘组由张陆、武飞、张洪章组成,张陆担任指令长。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工程综合计划局局长张静波介绍,此次在轨飞行任务主要目的是与神舟二十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工作,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施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开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以及空间搭载试验,持续发挥空间站综合应用效益。
首次!小鼠开启太空之旅
张静波在介绍任务期间的科学项目时说,将首次在轨实施国内啮齿类哺乳动物空间科学实验。
这意味着,继涡虫、秀丽隐杆线虫、果蝇、斑马鱼之后,中国空间站再次迎来新的物种——小鼠。
备选小鼠(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专家黄昆告诉记者,小鼠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哺乳类模式动物,具备与人类基因同源性高、体型小、繁殖周期短,易于基因编辑的优势,是开展生命体空间生理、病理及生长发育和繁衍研究的理想对象。对人类未来开展长期太空生存和繁衍,惠及地球人类健康,意义重大。
黄昆介绍说,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负责。
在轨期间,将通过多维度的视频图像监测小鼠的空间行为。研究失重、密闭等空间条件下,小鼠行为模式受到的影响。从而掌握空间小型哺乳动物饲养和监测的关键核心技术,并初步探索小鼠在空间环境下的应激响应和适应性变化规律。
项目将上行4只近交系小鼠,其中2只雄性,2只雌性。在轨试验5至7天,随着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返回后,开展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第二位载荷专家太空出差 在太空中捕捉人类智慧的闪光
按计划,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在轨期间将新开展27项科学与应用项目,主要针对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航天医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航天新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其中,面向空间应用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光学原位研究将由载荷专家张洪章在轨实施。
对于在轨进行锂电池研究的意义,黄昆表示,锂电池因其自身重量轻且寿命长,成为完成各类太空任务的重要供电来源。研究锂电池在太空环境下的性能演化规律,能够为后续太空任务中锂电池研制和高可靠应用性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据介绍,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制。
航天员张洪章
张洪章入选第三批航天员之前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他是继桂海潮之后,第二位执行在轨驻留任务的载荷专家。
作为一名载荷专家,张洪章主要承担空间站科学与技术应用研究任务,涉及航天医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空间微重力物理、空间新技术与应用等领域,具体包括实验操作,实验观测,数据采集、整理与分析等任务。
黄昆说,载荷专家将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和科学敏感性,通过科学的判断精细调节光学实验设备。开展在微重力环境下的锂离子电池原位光学观测实验,获取微重力环境下锂资金生产的全流程影像实践,实施现场学决策和快速响应的空间实验模式。
张洪章说,“将自己设计的实验带到空间站,是每一位载荷专家的夙愿”。他期待着在太空环境下开展研究,并取得满意的成果。
黄昆表示,科学研究的最大推动力始终源于人类智慧的闪光,载荷专家的主观能动性是本项目获取新现象、新发现和新成果的决定性因素。
出舱航天员将身穿新上行的航天服
神舟二十一号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张陆、武飞、张洪章分别为航天驾驶员、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涵盖了我国现役3种航天员类型。
“他们将利用各自的特长和专业素养开展相应的在轨实(试)验研究”,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专家刘伟波告诉记者。
刘伟波表示,自空间站常态化运营以来,空间科学研究的实(试)验项目大幅增多、数量增大,涉及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学与地球科学,空间新技术应用四大领域。影响范围广,实施难度大。
航天员武飞
以武飞为例,他入选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工程师。作为航天飞行工程师,武飞的主要职责聚焦于空间站组合体的平台照料与站务管理,以及设备的维护、维修与升级。
神舟二十一号飞行乘组中,张陆执行过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武飞和张洪章是我国第三批航天员,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刘伟波介绍说,飞行乘组在积极做好思想准备、身体素质训练和心理训练等的基础上,完成了空间站技术训练和出舱活动性训练、空间实(试)验训练等专业训练任务,实施了正常飞行程序和应急及故障飞行程序训练。他们还参与了“人船箭地”联合演练等大型训练,从思想、身体和心理、技能上为执行本次飞行任务做好充分准备。
在轨驻留期间,神舟二十一号飞行乘组将实施出舱活动。
刘伟波告诉记者,“航天员出舱活动中,将使用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上行的舱外航天服。”
据张静波介绍,随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上行的2套舱外服与之前的舱外服相比,在确保安全可靠前提下,在热舒适性、人机操作界面、操作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改进,航天员穿着更为舒适便捷。
在轨延寿使用超过20次的舱外服将不再执行出舱任务,但将对其关键材料、特征参数开展详细测试研究。后续,将择机随新研飞行器下行返回地球。
据刘伟波介绍,人工智能工具、混合现实训练系统等已经开始为航天员提供服务,未来还将有更多设备上行,提升航天员的在轨生活水平。
按照计划,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期间,将迎来天舟十号货运飞船和神舟二十二号载人飞船的来访。
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实施常态化实施乘组轮换和货运补给任务以来,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到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未来再到神舟二十二号和天舟十号,每一次按部就班的平稳推进,每一回看似轻而易举的成功背后,都凝聚着航天人无数次的探索与突破。当创新成为日常,中国正加速奔向航天强国。
(中国网 杨佳 摄影报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