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31 18:12

广州卖家押中“新蓝海”,年揽10亿


作者丨柠檬
编辑丨Shadow
随着欧美跨境电商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中国出海企业正积极寻找新的增长曲线。在此背景下,中东市场异军突起,成为备受瞩目的“蓝海”。
一份关键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据Marketplace Pulse统计,过去一年,亚马逊中东站新增卖家数量达4万,同比增长率高达125%。这一增速在亚马逊全球所有站点中排名第二,直接释放出强烈信号——中东市场已成为跨境电商的下一个战略高地。
颜椿洪(广州易通天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始人)是洞察到这片蓝海的先行者之一。早在2016年,当绝大多数中国出海企业扎堆涌入欧美市场时,他便另辟蹊径,将目光锁定中东。如今,这一前瞻性布局已结出硕果:他所搭建的易通天下供应链平台不仅在中东市场贡献了年营收近10亿元的规模,更建立起强大的竞争优势。

常年保持10万以上SKU
2016年,一直深耕国内电商市场的颜椿洪发现,国内市场增速已经有放缓迹象,于是决定出海找增长。然而,海外市场版图广阔,核心目标市场应该定在哪里?
经过调研,颜椿洪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东市场,主要基于四个因素:一是当时中东的互联网普及率非常高,已经达到95%以上;二是中东地区人口很年轻,平均年龄26岁左右;三是海湾六国的经济状况相对较好;四是中东是“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与中国的关系也非常好。
起初,他以独立站作为切入点,开启了对中东市场的深耕之路。然而,这条路并不好走。
“刚开始(我们)做的是国际直邮小包模式,但因为物流、支付问题都没有解决,在当地也没有团队,所以前两年一直在试错,还连续亏损。”颜椿洪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语气中仍带着几分无奈。
具体来看,物流端的痛点尤为突出。当时中东跨境电商行业普遍依赖国内直邮模式,而从中国到中东的物流成本高得惊人。以沙特市场为例,国内直邮每公斤的费用高达60至80元,更关键的是时效还没有保障。
支付端的问题同样棘手。当时中东地区80%以上都是货到付款,而货到付款带来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签收率非常低。
除此之外,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中东地区以穆斯林国家为主,其文化背景、宗教认知与国内存在巨大差异,这使得团队在选品策略、运营逻辑甚至日常工作节奏上都需要重新摸索和调整。
不过,颜椿洪的困境随着亚马逊收购中东最大的本土平台Souq,以及本土平台Noon的推出迎来转机。
“我们当时判断,本土资本和国际资本都已经进入赛道,再做独立站,机会已经很小,但可以转型做平台的供应链,当地电商平台要发展,肯定需要供应链,而国内的供应链资源是最丰富的。而且Noon一开始就重点推海外仓模式,这样一来,物流、支付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颜椿洪说道。
不仅如此,在给Noon提供供应链支持的过程中,易通天下还逐渐摸索出了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联合运营。具体而言,供应商(工厂、贸易商)负责采购备货,易通天下负责在Noon、Amazon、Fordeal、AliExpress、SHEIN、TEMU、Trendyol等平台销售。
在商品销售完成前,货权归属供应商,而从中国集货仓至销售完成前,其间产生的物流、清关、仓储、运营等所有费用,均由易通天下承担。待商品销售完成后,双方将按照约定比例对产生的利润进行分成。
这种模式恰好解决了传统卖家模式的核心痛点:“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卖家思维’自己囤货,不仅资金成为难点,品类也受限,现在我们本质上是搭建了一个平台,里面有各种商家,SKU数量能快速增加,比如10万级的SKU,这种量级靠自己采购根本做不到。”
如今,易通天下系统内常年保持10万以上的SKU。颜椿洪自豪地说:“这些SKU能供各大电商平台选择,连平台类目小二都会来我们这里选品。”

欧美卖家入场是降维打击
事实上,在联合运营模式下,易通天下承担着极大风险,项目前期甚至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尽管如此,颜椿洪仍朝着这一方向持续投入、稳步推进,核心原因是中东电商具备爆发式增长的基础:
除互联网普及度高、人口年轻化外,2018年中东电商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只有3%左右,且当地人均GDP水平极高,以沙特为例,当时其人均GDP已超过3万美元。更重要的一点是,当时在中东电商平台卖货,必须有当地的营业执照,中国企业对这个市场完全陌生,不可能一来就成立公司,因此卖家极少。
“我们赌的是它的未来。”颜椿洪说道。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十分准确。近年来,中东电商不仅实现了飞速增长,此前令人困扰的物流、支付等核心问题,也在逐步得到解决。
颜椿洪在接受派代跨境采访时表示:“当地对电商领域的投资非常欢迎,这些年,除了亚马逊和本土资本,还有很多电商平台、快递公司(极兔、顺丰)都涌入了这里。大量玩家进入后,直接带来了一个显著变化——当地快递价格持续下降。”
2018年,沙特和阿联酋境内的电商快递,单笔费用约为40沙币(折合人民币约76元),如今这一价格已降至12~13沙币(折合人民币约22~25元),预计明年还将进一步下降至10沙币(折合人民币约19元)以下。
除价格下降外,快递配送效率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中东多为私人地块上建立的独栋房子,且大量房屋没有统一的门牌号。因此,以往快递派送时经常都是一个模糊的地址,比如“某栋红房子、某家便利店左边多少米”,快递派送起来非常困难。
如今,随着物流公司系统的不断完善,用户下单时无需填写详细地址,只需在地图上直接定位配送位置即可。后续派送环节中,系统会为快递员自动规划路线,待快递员抵达定位点后,再通过电话与用户确认具体收货细节,大幅提升了派送效率与准确性。
除了物流端的显著改善,作为电商交易闭环的另一关键环节——支付体系,也同样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颜椿洪说:“现在当地的线上支付占比已经超过80%,货到付款(COD)的比例已经很少。”
在中东电商整体环境持续向好的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发展差异,也成了出海企业布局时需要重点考量的因素。
颜椿洪对此作出具体分析:“从电商发展来看,阿联酋是中东最早发展电商的国家,沙特是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而科威特等其他小国,甚至没有本土电商平台。虽然Noon等平台有覆盖,但这些国家人口只有一两百万,规模太小,对电商的依赖度不高,线下零售还是主流。”
正因如此,易通天下也将核心市场放在了沙特和阿联酋。不过,除了这两个市场外,今年还盯上了一个新市场——土耳其。颜椿洪认为其电商发展潜力显著,理由有三:“首先是人口基数大,其次人均GDP不错,还有Trendyol一直在教育市场,近几年电商普及率提升得很快。”
“如果做欧美电商的团队来做中东市场,其实是降维打击。”颜椿洪对此给出了肯定判断。
他表示,中东的消费环境和欧美很像,比如沙特人没有存钱的习惯,更注重当下消费,加之当地部分公司实行周薪制,更进一步激活了消费活力。
然而,中东的电商运营却处于初级阶段,比如欧美的广告系统非常成熟,但中东的平台还在完善中,“像亚马逊收购Souq后,才把成熟的广告系统移植过去,之前Souq的广告系统很简陋,Noon也是前两年才推出广告系统,之前根本没有广告功能。”

电竞、运动户外旅游休闲品类大爆发
虽然中东的消费环境和欧美类似,但由于受到宗教、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两地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和偏好存在显著差异,这直接体现在热销产品的品类划分上。
颜椿洪表示,当前中东市场的热销品类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是母婴产品。中东地区出生率较高,使得母婴用品的需求始终保持稳定,这一品类也因此成为市场刚需;
二是游戏相关电子产品,如游戏装备、配件等。中东地区民众的娱乐活动选择相对有限,游戏成为主流娱乐方式之一,据悉其游戏渗透率位居全球前列。同时,中东年轻人口占比高,消费意愿强烈且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进一步支撑了该品类的需求增长;
三是小家电。中国产小家电凭借新颖的设计与较高的性价比,在当地市场的接受度正不断提升。除了这些常规产品,受政策变动与产业升级的推动,未来数年部分品类也将迎来需求爆发或快速增长,例如电竞、运动户外、旅游休闲这几个品类。这些品类的崛起,与沙特王储上台后推行的“2030愿景”系列改革密不可分——该改革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电竞、体育、旅游等产业,为相关品类的增长奠定了重要基础。
而在这些热销品类的消费选择中,中东市场近年还呈现出一个明显趋势——“大牌平替”很受欢迎。“这几年当地人均GDP没怎么增长,但物价一直在涨,和美国现在的情况类似,所以性价比高、品质接近大牌的商品,市场接受度很高。”颜椿洪如是道。
不过,对于计划进入中东市场的卖家,颜椿洪也提醒:不要“优先选品类”,而是先看自身有什么优势产品,再去判断这个产品是否符合中东市场需求。“核心逻辑是先有优势产品,再匹配市场,而不是反过来盲目跟风选品类,这个思路很关键。”
除选品策略外,计划进入中东市场的卖家还需重点关注两大核心:文化禁忌与政策合规。
在文化禁忌层面,颜椿洪强调核心是理解伊斯兰教相关禁忌。营销素材中需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尽量避免使用动物图像,多数动物形象在当地宗教语境下可能引发不适;二是严禁随意使用伊斯兰教的宗教符号与经文,此类内容敏感度极高,易引发风险。
政策合规方面,税务合规是中东市场的重中之重,必须高度重视。颜椿洪提到,当地对税务监管极为严格,一旦违规,面临的罚款金额会非常高。相比之下,该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目前相对薄弱,卖家若遭遇侵权,维权不仅流程复杂、难度大,还需承担较高的时间与经济成本。
与此同时,还要做好“语言适配”。颜椿洪表示,虽然中东年轻人英语普及度高,但购物人群主要是本地人或阿拉伯语使用者,他们在访问平台网站或APP时,默认会选择阿拉伯语版本,就像国内上淘宝不会特意选英文版一样。所以运营内容不能只做英语版,必须更重视阿拉伯语版本,比如产品详情页、营销文案,都要做好阿语本地化。
无论是语言适配、政策合规,还是文化禁忌的规避,本质上都是跨境电商卖家实现本地化运营的核心要求。本地化是跨境电商卖家从“进入市场”到“扎根市场”的核心钥匙,它直接决定了卖家能否跨越文化、消费习惯、政策法规等壁垒,真正触达并赢得当地消费者。
为了更好地落地本地化运营,许多卖家会选择在目标市场成立本地贸易公司。不过,在中东市场成立贸易公司,却暗藏着一项不容忽视的风险。正如颜椿洪所提醒的:中东对成立贸易公司的要求较高,因此很多卖家会通过中介,与本地“保人”合作,然而这种合作模式的风险在于,卖家是公司业务的实际控制人,但从当地法律层面,政府不认可这种“实际控制关系”,如果公司做得大、银行账户资金多,保人可能会产生不当想法,导致经营风险。
在欧美跨境电商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中东市场正以高增速、高潜力释放“蓝海”信号。寻求新增长曲线的中国出海卖家,中东这张新王牌或许值得一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州卖家押中“新蓝海”,年揽1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