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战鹰凭啥猛?DB
战鹰之心不简单!DB-600发动机适配多机型,技术输出跨国,二战那会德国空军特别能打,大家可能都知道Bf-109战斗机、He-111轰炸机这些狠角色。但很少有人说,这些战机背后其实都靠同一颗“心脏”,戴姆勒-奔驰的DB-600系列倒置V12航空发动机。
要是没这发动机,德国空军想在欧洲上空横晃,怕是没那么容易,本来想先讲这发动机多厉害,后来发现得先说说它为啥会被造出来,20世纪30年代初,纳粹上台后就偷偷搞重整军备,《凡尔赛和约》的限制早被他们抛到脑后。
德国航空部当时急着要新发动机,要求还不低:马力得800以上,体积要小还得省油,最重要的是能适应差燃料,维修起来还方便。
这任务落到了戴姆勒-奔驰头上,他们没敢含糊,以自家成熟的F4A、F4BV12发动机为底子,开始琢磨新设计。
当时德国航空工业正处在上升期,一边有航空研究局整合技术,一边拉上博世这些企业搞供应链,有了这些支撑,戴姆勒-奔驰才敢搞创新,最终拿出了世界首款液冷倒置V12发动机,DB-600。
1937年这发动机正式量产,排量33.9升,A/B型在海平面短时间能输出986马力,后来的Ga/Ha版本还涨到了1036马力,在当时绝对是顶级水平。
倒置设计不猎奇,全是战场实用招这DB-600最特别的就是“倒置”,曲轴朝上,气缸盖和活塞朝下,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是为了标新立异,其实完全不是,这设计全是冲着战场需求来的。
首先是维修方便,气缸盖朝下,维修人员在野外不用拆飞机机体,伸手就能碰到火花塞、气门这些关键部件。
本来战场维修时间就紧张,这么一搞,维护效率直接提上来了,你想啊,战机坏了能快速修好再上天,这在空战里多重要,然后是提升战机机动性。
发动机重心降低后,像Bf-109这样的战机,在高G值空战里稳多了,飞行员做急转弯、俯冲这些动作时,战机不容易晃,瞄准射击也更准。
搞不清的人可能觉得重心这点小事无所谓,但老飞行员都知道,空战里差一点稳定性,胜负可能就定了,还有武器适配的问题。
V型气缸之间的空间,刚好能装一门MK-108机炮,这机炮能顺着螺旋桨毂中心轴发射,和飞行员视线完全一致,之前战机的武器大多装在机翼上,容易受振动影响打不准,DB-600这设计直接解决了这毛病。
另外,排气管在底部,不会有油气弄脏风挡,晚上飞行时,排气火焰也不会晃飞行员的眼,这点在夜间拦截任务里超实用。
聊完DB-600的基础设计,就得说说它后来的升级款了,战争打起来,对战机动力的需求越来越高,DB-600系列也跟着不停进化,其中最关键的就是DB-601和DB-605。
战火催着升级,直喷技术成空战杀招1937年DB-601问世,这型号算是脱胎换骨了,它最核心的改动是装了博世的机械直喷系统,这技术当时还是德国的顶级机密。
为啥要搞直喷?其实是被逼的,德国缺天然石油,只能用煤炭做合成燃料,这燃料辛烷值看着够,但抗爆性差,传统化油器根本扛不住,没想到这一逼,反而搞出了个空战杀招。
传统化油器在战机做负过载动作,比如俯拉、倒飞时,会因为浮子室里的油流走而熄火,DB-601的直喷系统把高压燃油直接喷进气缸,这问题彻底没了。
当时驾驶Bf-109E的德国飞行员,能随便做盟军“喷火”战机不敢试的动作,打突袭特别管用,盟军飞行员那会碰到DB-601动力的战机,心里肯定发怵。
DB-601还改了增压器,用液力耦合器驱动的变矩增压器,代替了之前的固定齿轮比设计,这样增压器转速能随高度自动调,发动机在高空的功率输出更平稳。
DB-601A一开始能输出1100马力,后来的DB-601N用100号辛烷燃料,马力涨到1270,成了1940年不列颠战役里德国主力战机的动力核心,到了1942年,DB-603和DB-605又登场了。
DB-603排量涨到44.52升,是二战德国实战用的最大排量倒置V12发动机,初始功率就有1720马力,主要装在道尼尔Do-217远程轰炸机上。
轰炸机有了这动力,能装更重的炸弹飞更远,执行远程轰炸任务更给力。,DB-605则是DB-601的深度改进版,戴姆勒-奔驰用了扩缸技术,在不改变缸体外部尺寸的情况下,把排量从33.9升提到35.7升。
这么一改,DB-605能直接替换DB-601,Bf-109G/K这些主力战机不用大改就能装,为了解决高功率带来的过热问题,它还加了主动冷却系统,用机翼下的散热器循环水和乙二醇混合物,保证发动机在极端情况下能稳定转。
本来DB-605的表现能更惊艳,可惜战争后期德国资源见底了,优质合金,比如做涡轮叶片的耐热合金不够用,DB-605后期型号的可靠性差了很多。
飞行员都被要求别用应急动力,这发动机也被戏称为“有问题的孩子”,要是当时资源够,DB-605说不定还能再升级,最后得说说这发动机的影响。
DB-600系列不光撑起了德国空军,还输出了技术,意大利的马基MC.202战机、日本一些战机都用了它的设计。
虽然倒置V12布局后来没成主流,但它的直喷技术、增压理念,影响了战后航空和汽车发动机的发展,比如现在汽车的燃油喷射技术,追根溯源都能找到DB-600系列的影子。
DB-600系列发动机就是二战航空史的一个缩影,它有德国工业的智慧,也有战争带来的无奈,从986马力到近2000马力的进化,不光是数字的增长,更是战争、技术和工业能力交织的结果。
如今再看这颗“战鹰之心”,能明白一个道理:再牛的技术,要是用在非正义的战争里,最终也没法改变结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