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购鹰狮又谈阵风?250架战机计划背后,资源抵押撑底气
乌克兰最近在战机采购上动作真不少,刚跟瑞典敲定了“鹰狮”的采购协议。转头就跟法国谈“阵风”了,还放话要凑齐250架西方战机重建空军。
这操作搁平时早让人觉得不切实际了,但搁在现在的乌克兰身上,好像又多了点“破釜沉舟”的意思。
乌战机采购连出动作先是本月22号,泽连斯基跟瑞典首相签了字,计划买100到150架“鹰狮”战斗机。
才过6天,28号他又公开说,正跟法国就“阵风”采购谈正式谈判。
一周内连拿两笔大单子,目标还直指250架的总规模,核心机型除了这俩,还有之前就提过的F-16。
本来想琢磨乌克兰这是突然“有钱了”?后来发现,人家根本不是靠常规财政,而是另辟蹊径。
聊完采购的节奏,大家肯定会问,乌克兰都快没钱了,咋还买得起这么多战机?
要知道,它现在财政快扛不住了,外债还欠着1620亿美元,常规路子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
没钱咋买?靠资源抵押答案其实是“押资源”,有消息说,扎波罗热的稀土矿,还有超过1700万公顷的农田,已经抵押给美国了。
这些可不是普通资源,稀土矿是造精密武器的关键原料,农田更是乌克兰“欧洲粮仓”的底子。
无奈之下,乌克兰只能靠这些压箱底的东西换装备,毕竟现在满心思都在对俄作战上,基本是西方要啥就给啥。
西方那边也不傻,就说法国吧,就算给乌克兰提供高额军购贷款,只要后续操作得当,靠资源变现还是能赚大钱。
很显然,这是笔双方都觉得“划算”的买卖,只不过乌克兰付出的是长期的资源控制权。
不过问题来了,250架的总盘子就这么大,瑞典已经占了100到150架“鹰狮”的份额,法国能不急吗?
这就不得不说说“阵风”和“鹰狮”到底谁更合乌克兰的胃口。
阵风跟鹰狮比咋样先看最实际的,能飞多远、能带多少弹,阵风是双发中型机,最大起飞重量24.5吨。
不用副油箱也能飞1093公里,14个外挂点能挂9.5吨弹药,要是打俄罗斯后方的补给线或者高价值目标,这能力妥妥够用。
鹰狮呢?就算是最先进的E/F型,起飞重量也才16.5吨,作战半径约900公里,载弹量7.2吨,跟阵风比确实差了点。
乌克兰之前老打俄纵深目标,这么看,阵风显然更对它的路子,再说说安全性,这在战场上太重要了。
阵风是双发设计,就算一台发动机坏了,另一台还能撑着返航或者迫降,鹰狮是单发,一旦发动机出问题,飞行员基本只能弹射逃生。
美国空军有组数据,单发的F-16每10万飞行小时事故率4.14次,双发的F-15才2.47次。
乌克兰现在打仗强度那么大,战机可靠性肯定得优先考虑,阵风这一点上优势很明显。
电子战能力也不能忽略,阵风的SPECTRA电子战系统在西方算顶尖的。
虽然之前输给过歼10CE,但那是因为没识别出歼10CE的低截获率信号。
而俄军的S-400、苏30这些主力装备,用的还是无源相控阵雷达,没法发低截获率信号,阵风这套系统对付它们绰绰有余。
鹰狮的Arexis系统虽然用了氮化镓技术,还能传数据,但没经过实战检验,到底好不好使谁也说不准。
除了性能,钱怎么付也是个关键,这直接关系到订单能不能落地。
选谁还看这些门道买“鹰狮”的钱,据说要靠冻结的俄罗斯资产和盟国“自愿联盟”的融资。
冻结的俄资产受国际法限制,不是想动就能动,盟国融资更没准,万一有人反悔,这事儿就容易扯皮。
但“阵风”不一样,法国今年3月专门给乌克兰追加了20亿欧元援助,明确说支持防空和战机项目,钱的事儿更靠谱。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阵风原本是航母舰载机出身,机身设计得更结实,使用寿命也长。
达索公司说,陆基版阵风能飞9000小时,比鹰狮的使用成本低不少。
更何况,鹰狮的发动机还得从美国进口,美国产能有限,还得优先供自己用,后续交付很可能拖后腿。
如此看来,阵风不管是性能、支付可靠性,还是后续维护,都比鹰狮更占优,大概率能在250架订单里拿到大头。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订单定了,战机啥时候能交付、乌克兰飞行员能不能尽快学会操作,这些都是未知数。
乌克兰想靠这些西方战机扭转空中局势,怕是还有不少坎要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