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31 10:46

倾·听丨山东的“新”跳动的节奏,你感受到了吗?

从泰山之巅到黄海之滨,一股崭新的力量正在齐鲁大地悄然生长。
当济南的“行者泰山”机器人断臂后依然坚持跑完全程,当青岛的“蛟龙号”潜入深海探秘,当潍坊的动力装备驱动世界,你是否意识到,山东,这片孕育了孔子和泰山的精神故土,正悄然按下发展的“快进键”。
新质生产力——这个听起来有些专业的名词,正在山东各地以一种鲜活而生动的方式绽放。

在青岛,海洋不再是传统的渔场,而是蓝色科技的新疆域。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专家们不再仅仅研究鱼汛,而是探索如何从海洋中获取新药、新能源。在烟台,中集来福士的工人们不再仅仅建造普通渔船,而是设计出开采深海能源的“大国重器”。
“过去我们‘靠海吃海’是捕鱼晒盐,今天我们向海洋要健康、要能源、要未来。”海洋科研人员这样形容山东的经略海洋之路。
从海藻中提取的医用材料,从潮汐中获取的清洁能源,从深海探测中得到的数据——山东的海洋经济正在发生质变。
在潍坊,农机不再是“傻大黑粗”。
雷沃重工的智能拖拉机,已经可以实现无人驾驶和精准播种。通过大数据平台,农民在手机上就能管理整片农田。
我们的农机,现在是有‘大脑’的。
同样,潍柴集团不再满足于制造传统发动机,而是投身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动力的研发。从柴油到氢能,改变的不仅是燃料,更是发展理念。
在淄博,陶瓷不再是单纯的日用品,而是变身成为航空航天服务的高性能新材料。老祖宗的手艺,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山东的数字化转型,远不止于济南。

在淄博,东华水泥通过建立“工业大脑”,每年节约标准煤2.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万吨。在青岛,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已链接企业80万家,成为全球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山东是制造业大省,优势是懂制造,当制造业遇上数字经济,产生的化学反应超乎想象。
从“山东制造”到“山东智造”,数字技术正在重塑这片土地的经济基因。
在烟台,海阳核能供热项目让整个城市用上了清洁热源;在滨州,盐碱滩上建起的光伏电站源源不断输送绿色电力。
山东的绿色转型,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绿色本身就是一种经济。
从节能环保产业到新能源汽车,从光伏发电到氢能利用,山东的绿色产业矩阵正在形成。
在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已成功实现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在青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正在构建全球最大的海洋微生物资源库。
这些看似“不食人间烟火”的基础研究,正是未来产业的种子。

“今天的前沿科学,就是明天的主导产业。”一位科研人员这样形容他们的工作。
山东各市,都在根据自己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布局未来产业——济南的量子科技、青岛的海洋科技、潍坊的高端装备、烟台的空间技术……
夜幕降临,从泰山的灯光到黄海的渔火,从实验室的不眠之夜到工厂的智能化生产线,山东的“新”跳动在每一个创新的实践中。
这不是一场疾风暴雨式的革命,而是一场静水流深式的蜕变——传统产业在升级,新兴产业在成长,未来产业在孕育。
“山东老了?”不,它正年轻。
作者:李伟
主播:李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倾·听丨山东的“新”跳动的节奏,你感受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