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30 16:12

欧洲智库建议对中国实施惩罚性 DUV 机器出口禁令 ,报复稀土禁令


信息来源:
https://www.tomshardware.com/tech-industry/semiconductors/eu-considers-duv-export-ban
Tomshardware报道,中欧之间的技术博弈正进入新的紧张阶段。面对中国近期收紧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欧洲主要智库建议实施更严厉的半导体设备出口限制,将荷兰ASML公司的深紫外光刻设备纳入禁运清单。这一建议如果被采纳,将标志着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争夺战的显著升级。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本月宣布了新的稀土出口管制规定,要求出口商获得政府许可才能向海外出售关键矿物。这些材料对于制造先进芯片、电动汽车电池和可再生能源设备至关重要,中国控制着全球约70%的稀土生产和加工能力。
技术制裁的连锁反应
欧洲智库的建议针对荷兰阿斯麦公司(ASML)生产的深紫外(DUV)光刻设备。虽然DUV技术相比极紫外(EUV)光刻设备在技术先进性上略逊一筹,但仍然是生产28纳米及以下制程芯片的核心设备。目前,中国大陆的芯片制造商仍可以采购部分DUV设备,用于生产汽车芯片、消费电子产品和工业控制系统所需的半导体。
布鲁塞尔智库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在最新报告中指出,中国的稀土出口限制措施具有明显的战略意图,旨在强化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议价能力。报告建议欧盟应当采取对等措施,限制关键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对华出口。
这一建议得到了多个欧洲政策研究机构的支持。德国马歇尔基金会欧洲办公室认为,西方国家必须重新评估对华技术转让政策,防止关键技术被用于军事目的或破坏国际秩序。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也表示,在当前地缘政治环境下,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应当与稀土依赖风险统筹考虑。
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暴露

(图片来源:ASML)
中国此次收紧稀土出口管制,凸显了全球供应链在关键材料方面的高度集中化风险。稀土元素包括17种化学元素,广泛应用于高科技产品制造。从智能手机的振动马达到风力发电机的永磁体,从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到军用雷达系统,稀土材料几乎无处不在。
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上的主导地位并非天然形成。过去三十年中,中国通过大规模投资、环境成本外化和政府补贴等方式,逐步挤压了其他国家的稀土生产能力。美国曾经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但随着中国产能的快速扩张和价格竞争,美国稀土工业在2000年代基本退出市场。
欧洲在稀土供应方面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尤其严重。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欧洲进口稀土材料的98%来自中国。这种高度依赖使得欧洲在面对供应中断时极其脆弱,也解释了为何欧洲智库会建议采取强硬的对等措施。
ASML的战略价值与政治压力
荷兰ASML公司在全球光刻设备市场占据垄断地位,其EUV光刻设备是生产最先进芯片的唯一选择。即便是技术相对成熟的DUV设备,ASML也拥有约80%的市场份额。这种技术垄断地位使得ASML成为西方国家制裁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工具。
过去几年中,ASML已经在美国和荷兰政府的压力下,停止向中国出口最先进的EUV设备。然而,中国企业仍可以采购DUV设备,用于生产28纳米及以上制程的芯片。虽然这些芯片在性能上无法与最先进的3纳米或5纳米芯片相比,但在汽车、工业控制和消费电子等领域仍有广泛应用。
ASML管理层对进一步收紧对华出口限制表示担忧。公司首席执行官温宁克在最近的投资者会议上表示,过度的出口管制可能会促使中国加大自主研发投入,最终威胁到ASML的长期市场地位。他警告说,如果中国成功开发出替代技术,ASML将失去这个占其营收约15%的重要市场。
技术竞争的新阶段
中欧围绕稀土和半导体设备的博弈,反映了全球技术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在关键技术领域正在失效,各国都在寻求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
中国政府已将半导体产业列为国家战略重点,通过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政策工具,大力支持本土企业发展。尽管面临技术封锁,中国企业在某些细分领域仍取得了显著进展。中芯国际等公司已经能够使用现有设备生产7纳米芯片,虽然良品率和成本控制仍有待改善。
欧洲方面也在加强技术自主能力建设。欧盟委员会推出了《欧洲芯片法案》,计划到2030年投资430亿欧元支持半导体产业发展。同时,欧盟正在推进关键原材料法案,旨在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通过多元化供应链和加强回收利用来提高供应安全。
经济代价与政治考量
技术制裁的升级将给各方带来巨大的经济代价。对于ASML而言,失去中国市场将直接影响其营收和研发投入能力。对于中国而言,获得先进制造设备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加,可能延缓其半导体产业发展进程。
然而,在当前地缘政治环境下,经济考量往往让位于安全和政治因素。美国已经明确将半导体技术视为国家安全问题,欧洲也在重新评估对华技术合作的风险。稀土出口管制和半导体设备禁运,正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工具。
分析人士指出,这种技术脱钩趋势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短期内,各方都将承受供应链重构的成本。长期来看,全球可能会形成两套平行的技术体系,这将大大增加创新成本,降低技术进步的整体速度。
当前的技术博弈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贸易争端,演变为关乎国家竞争力和安全的战略对抗。无论是中国的稀土管制还是欧洲考虑的DUV设备禁令,都反映了各国对技术自主权的高度重视。这场博弈的最终结果,将深刻影响全球技术格局和产业发展方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欧洲智库建议对中国实施惩罚性 DUV 机器出口禁令 ,报复稀土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