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500亿元布局未来:工厂先行,定义未来赛道
10月29日晚间,美的集团披露了2025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647.2亿元,同比增长13.8%;归母净利润378.8亿元,同比增长19.5%。同步,在近日举行的顺德区企业家大会上,美的集团执行总裁王建国透露,未来三年将投入至少500亿元研发资金,重点布局AI大模型、机器人、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以占据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主动。如何将战略蓝图转化为技术竞争力?佛山传媒记者采访美的中央研究院院长孙年祥与AI研究院院长徐翼。在他们的眼中,制造工厂已成为美的实现AI与具身智能突破的核心试验场。
路径选择:为何是工厂先行?面对业界对具身智能在家庭场景应用的广泛期待,美的却选择了另一条路径——工业化的路径。对此,AI研究院院长徐翼解释道,这一选择基于两大关键考量。“首先,工厂端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其问题空间远小于家庭。家庭环境下,可能发生任何意想不到的情况,而工厂的生产流程和任务边界则清晰得多。”
徐翼进一步解释,工厂是高度专业化的环境,更容易构建不同的“智能体”角色来协同完成复杂任务,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快速进行人工干预和维修。当前具身智能主要有三大能力——导航、移动和操作,其中精细操作是行业公认的难题。“整个行业都在探索,学习的范式尚未成熟。即使是简单的抓取任务,目前也很难确保成功率超过99%。”因此,美的的策略是率先在工业场景中追求极致的性能与成功率,攻克瓶颈后再向家庭场景辐射。
工厂实践:“智能体”的进化这一战略已取得初步成果。今年8月,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获得“世界卓越的首个多场景覆盖的智能体工厂”认证。
在工厂大脑的指挥下,智能体工厂的每一个生产要素——人、机、料、法、环,都不再是孤立的单元,包括各种智能终端如具身机器人、机械臂、AMR(自主移动机器人)、注塑机、摄像头、传感器等,都被赋予了感知、理解、决策及行动能力。
中央研究院院长孙年祥从核心硬件层面补充了美的的布局。今年美的推出了面向工业场景的人形机器人“美罗”,目前已经在智能体工厂中执行洗衣桶首检、TPM巡检等高频次任务,实现了实时响应与全流程自主决策。
孙年祥强调,“我们的优势在于,工厂本身就是机器人应用的天然试验场与前沿阵地。美的拥有规模化量产能力和即时验证场景。”另外,依托全国重载机器人实验室,美的已在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上实现自研并投入市场。
战略闭环:从工厂赋能到全局突围
采访中,两位院长一致认为,以工厂为路径的AI突破,其价值终将惠及美的的整体业务,乃至C端产品。
在工厂端验证可靠的多模态感知、决策规划和精细操作技术,将逐步迁移至家庭服务机器人产品线,提升其智能化水平。徐翼预计,依托工厂验证技术的新一代交互体验,在不久的将来将实现“质的飞跃”。
孙年祥则透露,中央研究院已有100多人专注于AI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方向。同时,正积极推动研发流程与国际接轨,并借助“开放课题”与顶尖高校携手,深化基础研究。“我们目前拥有30多个技术平台,研究院目标是未来三到五年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回顾2017年,美的集团首次携手库卡机器人在国内公开亮相,正式向外界宣告了其从一家中国家电企业向全球化科技集团转型的雄心。彼时,其路径更多是“引进消化”。
八年后的今天,美的凭借在佛山顺德本土制造沃土上淬炼出的硬实力,再次宣告其战略进阶!传统产业巨头不仅能拥抱未来,更能凭借对产业的深刻理解,成为未来赛道的定义者。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王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