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刊JAMA
10月23日,四大国际顶级医学期刊之一的《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以原创研究形式,刊发了由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牵头,执行院长潘湘斌教授、四川大学王云兵教授等领衔的全球首个生物可降解ASD封堵器与传统金属封堵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该研究是全球首个针对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原创的可降解封堵器不但能安全有效地关闭缺损,而且在植入两年内完全降解,并诱导生成与自身组织无异的“新生房间隔”。
可降解封堵器的成功应用,离不开潘湘斌教授团队全球首创的“无辐射经皮介入技术”。该技术以“PAN Procedure”命名,被联合国纳入全球可持续发展项目。传统介入治疗依赖放射线引导,而可降解材料在X射线下无法显影,成为国际研发的共性难题。各国团队曾尝试在封堵器中添加金属标记物,却在降解过程中引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潘湘斌教授团队另辟蹊径,以纯超声引导实现精准植入,彻底摆脱对放射线与手术室的依赖,不仅克服了技术瓶颈,也使得完全可降解封堵器的临床应用成为现实。
潘湘斌教授表示:“这项研究在JAMA的发表,不仅是中国原创器械的学术首秀,更是全球先心病治疗从‘永久植入’迈向‘生物可吸收’的分水岭。下一步,我们致力于将这套可降解技术体系推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挽救更多的患者。我们的愿景是让‘介入无植入’成为全球通行的新标准,用安全、先进且普惠的中国方案,为实现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
中国方案以巨大的优势,正推动心血管介入器械赛道从“金属时代”迈向“可降解时代”。这不仅将催生新材料、新工艺与新标准的全面创新,更意味着我们正逐步从技术追随者转变为未来赛道的定义者。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