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7 19:01

智赋康复,技创未来——第五届康复机器人论坛圆满闭幕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5 CAAC-CARM
2025年10月26日,2025中国康复医学会综合学术年会第五届康复机器人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论坛由中国康复医学会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工程与产业促进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康复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承办,并得到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别支持。
本届论坛以“智赋康复,技创未来”为主题,聚焦康复机器人前沿技术、关键创新与临床应用,汇聚国内外顶尖专家、行业领袖与临床精英,共商康复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大计。作为高端康复装备的重要代表,康复机器人不仅是技术创新的战略高地,更是提升康复服务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力量。论坛通过专题研讨与圆桌对话,深度探讨了康复机器人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助推助老助残事业中的战略性价值,为推动康复医学事业迈向智能化、精准化注入新动能。

论坛会场
开幕式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吴毅教授与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工程和产业促进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宇玲共同主持。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曲大成,中国康复医学会副秘书长杜昆分别代表政府与学会在开幕式致辞。论坛主席、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工程与产业促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喻洪流致欢迎辞。
本次论坛聚焦康复机器人领域,设立了技术前沿、关键技术、仿生创成、临床应用与康复产业圆桌论坛五大核心板块,汇聚了国内产学研医领域的顶尖专家与企业家,就最前沿的技术突破、临床实践与医改环境下的产业发展路径,展开了深度分享与交流。

论坛主席、康复工程与产业促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喻洪流教授致欢迎辞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曲大成致辞

中国康复医学会副秘书长杜昆致辞

吴毅教授与张宇玲秘书长主持
主题一:康复机器人技术前沿
喻洪流教授以《康复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为题,围绕康复机器人的具身智能特点、主流智能模型及其在康复治疗、照护及穿戴式辅助三大康复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展开了技术与应用层面的深度探讨。

上海理工大学喻洪流教授作报告
金晶教授以《脑机接口编解码方法及应用》为题,阐述了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领域、视觉设计等多系统中的应用,以及通过挖掘个体差异等方式优化特征群体目标性的方法,展现出跨场景应用的强大适配性与技术突破力。

华东理工大学金晶教授作报告
主题一由康复工程和产业促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副主任董理权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集成所所长李光林研究员主持。

董理权研究员与李光林研究员主持
主题二:康复机器人关键技术
张建华教授以《面向脑卒中的中枢—外周协同康复机器人研究思考》为题,阐述了中枢脉冲协同康复技术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康复机器人通过外周运动刺激中枢的康复路径,同时详解了多靶点问题、三类数据协同的解决办法,为卒中治疗效率提升提供了技术方向。

北京科技大学张建华教授作报告
黄剑教授以《面向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机器人技术研究》为题,阐述了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机器人技术的重要性及在老年人生活中的应用,包括日本留学期间研发的行走辅助机器人(已在日本养老中心示范),展现出技术服务养老的实用价值。

华中科技大学黄剑教授作报告
主题二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二级教授、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姜力教授主持。

姜力教授主持
主题三:康复机器人仿生创成
程龙教授以《面向痉挛缓解的仿龙虾尾软体机器人设计》为题,阐述了卒中后肌肉痉挛的产生原因、缓解痉挛的物理方法及日本康复训练疗法,介绍了通过惯性叉缓解痉挛、设计快速下拉软体机器人的新方案,为痉挛康复提供了技术新思路。

中国科学院大学程龙教授作报告
于宁波教授以《机器人脑肢融合康复的发展路径与技术探索》为题,阐述了康复精神技术与系统的发展脉络,涵盖康复机器人与神经调控的结合、预防医学中的机器人柔性应用、运动障碍分析技术,以及穿戴设备应用与脑功能调控治疗探索,构建起全链条的技术发展与应用图景。

南开大学于宁波教授作报告
主题三由康复工程和产业促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康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启宁教授与康复工程和产业促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教授级高工兰陟共同主持。

王启宁教授与兰陟教授级高工主持
主题四:康复机器人应用
吴劲松副院长以《基于运动认知交互的康复机器人临床与机制研究》为题,阐述了脑卒中上肢功能康复的研究重点,介绍了运动认知交互训练在上肢康复机器人中的应用及多中心评估成果,揭示了认知训练促进康复的神经机制。

福建中医药大学吴劲松副院长作报告
杨志豪总监以《智能康复技术与通用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与展望》为题,阐述了康复与人形机器人技术产业化的现实意义,重点介绍了人形机器人在康复领域对人手不足、人力资源短缺问题的解决作用(可模拟日常生活环境),以及在养老领域照顾问题上的应用价值,凸显机器人对民生场景的适配性。

傅利叶智能康复创新项目总监杨志豪作报告
主题四由河北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智能康复装置与检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郭士杰教授与康复工程和产业促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徐进教授共同主持。

郭士杰教授与徐进教授主持
主题五:康复产业圆桌论坛

康复产业圆桌论坛
本次论坛还设置了主题为“AI驱动的康复机器人未来发展”的圆桌论坛。本场论坛由康复工程和产业促进专业委员会侯任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副主任董理权研究员主持,汇聚了来自顶尖高校、科研院所与临床医院的权威专家,包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吴毅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李光林所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姜力教授、河北工业大学郭士杰教授、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赵新刚研究员以及上海理工大学孟巧玲教授。各位专家学者围绕康复机器人的技术突破、临床应用、产业挑战与未来趋势展开了深度对话与思想碰撞。
吴毅教授强调,康复机器人发展必须坚持“医工结合”,产品设计应注重实用性与智能化,最终形成“科研-产品-临床-社区/家庭”的完整服务闭环,让技术真正惠及患者。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康复机器人需要在有效、安全、易用三者间取得平衡。人工智能技术被寄予厚望,有望显著提升机器人的安全防护能力与人机交互体验。
论坛还深入探讨了康复机器人在养老领域的应用前景。专家指出,养老机器人不应局限于失能照护,更应前移至健康管理、精神慰藉和维持自理能力。通过智能辅具延缓衰老、提升生活质量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最后,与会专家对康复机器人产业的未来表达了审慎乐观的态度。大家认同,机器人产业是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与爬升阶段。面对技术、本体结构、数据等方面的挑战,产业界与学术界需要携手并进,推动技术向更加普惠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演进,让康复机器人技术更“接地气”,最终惠及广大患者与老年人群体,照亮智能康复的未来之路。
- THE END -
中国康复医学会媒体矩阵
中国康复医学会
微信公众号
中国康复医学会
官方网站
中国康复医学会
视频号

@中国康复医学会
抖音号:43538055078
中国康复医学会
今日头条
中国康复医学会
微博
联系电话 : 010-64210670-622
文章来源:中国康复医学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智赋康复,技创未来——第五届康复机器人论坛圆满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