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守护生态,㟙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显著
来源:【烟台市融媒体中心】为全面掌握㟙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物种状况,保护区管理服务中心联合市、区森林资源监测保护服务中心等多家科研机构于近期开展生物多样性专项调查。通过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运用红外自动触发相机、激光测高仪、便携式植冠分析仪、无人机等智能设备,系统记录区域内动植物种群动态,为生态保护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技术革新:首次启用高光谱遥感与三维激光雷达技术,对森林碳汇、水源涵养功能进行量化评估,实现生态风险早期预警。
物种发现:此次调查初步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金雕和猎隼;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中华结缕草和野大豆;山东特有植物4种,长冬草、宽蕊地榆、泰山前胡、泰山韭,调查成果印证保护区生态修复成效。
调查数据将直接应用于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并联动林业、公安等部门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和非法捕猎行为,筑牢生物安全屏障。
此次调查标志着保护区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电子信息化转型。未来将持续深化“生态体检”机制,让自然之美与人类文明和谐共生。(通讯员:曲友范、姜龙梅、李翔宇)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本文来自【烟台市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