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7 13:36

嘉里十道“峰味”①丨南湖:加西贝拉振AI之翼

潮新闻 见习记者 徐佳雨 共享联盟·南湖 姜宪伟

见习记者 徐佳雨
开栏的话:
当千年水乡再次拥抱数字浪潮,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又将如约而至。从乌镇的“一点突破”到嘉兴的“全域开花”,十二年峰会积淀的“峰暴”效应,正以可见可感的方式深度融入城市肌理。浙报集团嘉兴分社(红船分社、长三角分社)联合各地共享联盟,推出《嘉里十道“峰味”》系列报道,一同解码乌镇峰会赋能下的城市生长密码,共赴这场数智交融的美好之约。
近日,位于嘉兴南湖高新区的加西贝拉凭借《应用AI视觉融合技术推动压缩机定子外观缺陷智能全检场景实现高精度与毫秒级判别》案例,入选2025年浙江省首批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典型案例名单。这一荣誉,正是这家成立于1988年的老牌制造企业,以AI为翼在全球冰箱压缩机行业振翅高飞的生动写照。
作为压缩机的“心脏”,电机定子的质量直接决定产品性能。过去,定子外观缺陷主要依赖人工目检,效率低、精度差,成为制约生产质量的关键。如今,通过引入AI视觉融合技术,企业构建了由硬件与软件系统协同的智能检测平台。

应用“视觉检测+AI算法“的压缩机定子外观缺陷智能检测系统 加西贝拉 供图
该平台通过综合应用工业元模型、自监督预训练、混合监督训练与参数高效微调等前沿技术,形成了“快速过滤+精准复核”的高效检测机制。不仅能快速识别明显缺陷,还能对细微色差等模糊样本进行深度分析,并具备持续学习与自我更新的能力。
据了解,该AI检测系统单样本检测时间控制在毫秒级,缺陷识别准确率超过99.8%,全面适配生产线的高速节拍。目前,仅10条产线预计年效益就可达760万元。
加西贝拉的转型之路并非一蹴而就,企业走的是一条从易到难、持续迭代的路径。早在2009年,企业便启动自动化改造,率先推动“机器换人”。“当时是为了解决质量稳定性问题,”加西贝拉技术管理部部长郑爱武回忆,“夜班工人易疲劳,人工检测难免漏检。我们必须通过技术手段守住质量生命线。”

高自动化生产线 加西贝拉 供图
2013年第三工厂投产,加西贝拉的自动化进程迈入新阶段。改造后,生产线节拍从8秒缩短至6秒,操作人员从70余人减至约40人,效率提升超30%,人力成本下降近半。“尽管单线投入翻倍至三千余万,但在行业价格逐年走低的竞争中,唯有提质降本才能活下去、活得好。”郑爱武说。
为了让机械手精准抓取形态不一的非标零件,技术团队通过持续优化AI算法,赋予机械臂“随机抓取”能力。在投入上,企业坚持每年投入7000-8000万元,不是整体换线,而是精准升级单台设备、单个工序,逐步将传统检测工位升级为AI视觉检测站,实现“小步快跑、持续迭代”。

机械臂 加西贝拉 供图
面对老厂房空间局限等现实难题,技术团队采取“以点带面”策略,分区域、分阶段推进改造。在二厂总装线升级中,两条产线改造停产时间仅10天,再次刷新行业纪录。
如今在加西贝拉车间,机器人承担了绝大部分工序,AI视觉系统精准捕捉瑕疵,手机App实时呈现生产全貌。2023年,企业被工信部认定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典型解决方案单位。其自主研发的“虹犀”工业元模型,已衍生出外观质检、工艺优化等场景小模型,能够对生产全流程实施“健康管理”。

高自动化生产线 加西贝拉 供图
这些数字化成果直接转化为产品竞争力。去年,企业销售高端变频压缩机1600万台,大幅领先竞争对手。技术的领先,也让这家被誉为“世界冰箱的心脏”的企业,与博世-西门子、利勃海尔、海尔、海信等全球知名冰箱企业建立起稳固的战略合作。
目前,加西贝拉拥有四个嘉兴厂区、一个墨西哥厂区,产品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冰箱企业。不仅实现了产销规模连续4年全球第一、变频压缩机产量全球第一,大幅领先第二位、出口量连续19年全国第一的佳绩,更在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等新领域开辟“第二增长曲线”。接下来,企业将全力推进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级,力争明年达到三级,未来更剑指“灯塔工厂”。
“转载请注明出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嘉里十道“峰味”①丨南湖:加西贝拉振AI之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