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7 11:55

Feeld:开放式关系社交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开始用Feeld?不是为了“多”,而是为了“真”。本文试图打破“开放关系=混乱”的刻板印象,从社交产品的结构设计、用户动机到情感表达方式,重新审视Feeld如何回应现代亲密关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每种爱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这是我在体验国外风靡的小众另类约会社交产品 Feeld App时最直观的感受。
在主流社交产品之外,它为那些更开放、更真实、更自由的欲望提供了一个场域。
“哪怕是再小的情绪,这里也能找到共鸣”
我花了一些时间和手段,深入体验这款应用,它确实展现了小众另类约会领域的潜力。
也反映出一个更普遍的趋势:人们正在重新理解”亲密”和”关系”。
什么是“另类约会”?这是一个广阔的领域,涵盖那些对自身需求保持开放态度的人群。
它可能涉及:
[*]道德上的非一夫一妻制[*]虚拟三人行[*]开放关系[*]恋物癖与怪癖探索[*]BDSM[*]群组连接[*]LGBTQ+在这里,没有人被固定在某种身份、特质或偏好中。
Feeld 的核心思想是探索——去发现自己,也去遇见未知。
从 3nder 到 Feeld

2014年:创始人Dimo Trifonov创造了一款名为3nder(发音为 “Threender”)的移动应用。
这个名字巧妙将数字3和知名约会应用“Tinder”结合起来。其意图非常明确,为那些三人关系、多角恋、以及其他开放式关系提供专属的交友平台。

2015年:3nder一经推出,便迅速吸引了媒体的关注和大量早期用户,因为它填补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然而,它的成功以及与Tinder在名字上的“碰瓷”,很快就引来了行业巨头的注意。
2015年底,Tinder的母公司Match Group正式向3nder发出了律师函,指控其商标侵权。要求立即停止使用该昵称。
2016年8月:苦于大公司的长时间诉讼压力,3nder做出了一个艰难但必要的决定:正式更名为“Feeld”。持续发展到现在。
更名后的这个名字很有意味:
[*]Feel(感受):强调人与人之间真实的连接。[*]Field(场域):象征开放与自由的探索空间。
一个源自“爱”的故事

(Ana Kirova)
Feeld 现任首席执行官 Ana Kirova 曾对一位女性产生了感情。她不安地告诉了伴侣 Dimo,但这并没有标志着他们关系的结束。
相反,这段经历成为 Feeld 的灵感起点——一个让人们探索自身欲望、与志同道合者连接、不受评判的空间。
Ana 在一次采访中说:
十年来,Feeld 见证了一个明显的转变:
人们不再被固定角色定义,而是学会在流动中表达自我——重视存在而非完美,重视好奇与探索。
我的体验:极简又细腻

(登陆注册信息编辑)
费了些许手段下载并用谷歌账号注册,注册时需要填写近十多项资料,主要包括,性别、性取向、匹配对象类型等,选项非常细致–有二十多种选择,并且可以随时更改。如此繁杂的注册流程,估计也是为了匹配做准备。
进入界面后,整个 UI 是温和的白色极简风格。

(发现页-暗模式)
APP分为四个区域:发现、喜欢、连接、设置。

(发现页-tab)
在”发现”页,你可以浏览用户资料,包括:昵称、性别、取向、距离、情感状态、自我介绍、以及“欲望标签”(共享的欲望)。
首页的目的是尽可能帮助你更快找到自己想要的人。当然因为是小众社交,对自我最真实展示欲望诉求会更强烈,用户会展示更性感吸引人的照片,来达到吸引喜欢的人作用。

(略过|喜欢 按钮)
“发现”页面交互类似 Tinder,但更安静 —— 没有手势滑动,仅通过点击 “
”表示喜欢、”–”表示略过。这种设计去掉手势滑动的交互效果,能更专注于看用户资料本身,反而更沉浸。
小彩蛋:当两人欲望重叠时,系统会提示“魔法发生了”。

(喜欢页面)
“喜欢”页面有2个tab,”喜欢”和”Ping”。将在首页对你喜欢的人和给你发”ping”的人以信息流形式展示出来,助力你能快速与对方进行连接。

(连接页-群聊)
“连接”页面,其实是”消息”功能,支持”群聊”功能,相互”喜欢”的人解锁消息聊天,即时通讯功能。

(设置页)
“设置”页面,其实是”我的”功能,支持购买会员、支持个人资料页编辑、查看杂志、应用设置条件等。
一些值得注意的设计筛选器直观化

(发现页–筛选器)
支持筛选:性别 / 性取向 / 年龄 / 距离 / 城市 / 愿望等。Feeld 将筛选功能直接放在顶部 tab 栏中,让用户可随时调整。
这个比较少见,像国内严肃相亲社交,都是在首页右上角设置一个“筛选”功能进行收纳(多了一步点击)。而Feeld更加直观化展示且分开下拉进行筛选(少了一步点击)。可以在浏览时轻松调整过滤器,以快速找到最佳连接,无论心情如何。
“Ping” 功能

(发现页–“ping”功能)
当你想让对方更快看到自己,可以发送 Ping —— 类似“优先曝光”。达到让你喜欢的对方更快看到你的作用。
Ping让你立即通知某人你非常感兴趣,并附上个人笔记。这增加了你建立这种联系的机会。如果对方回应,就会立即建立连接。
这一机制在“找人”环节上提升了匹配效率,增加对方优先回复你的概率。
短视频与过期照片

(连接页–短视频按钮)
聊天中可发送最长 15 秒的实时短视频(无法保存至设备)。

(连接页–过期照片设置)
也可设置带计时器的“阅后即焚”照片(对方查看后5–15 秒后消失)。
这在国内社交软件中虽已有类似功能。如:发送拍摄短视频,对方看完即销毁功能;以及图片阅后即焚功能。但 Feeld 将其整合进一体化体验中,强化了隐私与安全感。
消息可编辑与截图保护

(连接页–消息重新编辑文本)
消息发送后 15 分钟内可编辑或撤回。

(连接页–ios/安卓防截图效果对比)
安卓端完全禁止截图;iOS 虽可截图,但图片内容会自动隐藏。
发送15分钟内可重新编辑消息,在国内还是以商务社交为主,这在陌生人社交中极少见,显然是对隐私安全的进一步强化。
Feeld 营收模式Feeld的主要收入来自会员订阅,分为月度、季度、年度,从会员套餐来看,不同周期的优惠力度各有侧重:

(设置页–会员功能)
*月度套餐:首月享 22% 折扣,每月仅需 ¥88.00;首月后恢复原价 ¥113.00 / 月。
*季度套餐:享 24% 折扣,每月仅需 ¥56.00(3 个月总计 ¥168.00);3 个月后恢复原价 ¥74.33 / 月。
*年度套餐:享 24% 折扣,每月仅需 ¥35.67(1 年总计 ¥428.04);1 年后恢复原价 ¥47.33 / 月。
定价策略看似常规,却精准击中它的核心人群。
为什么 Feeld 能成功我觉得有以下3点原因:
[*]定位精准:聚焦小众人群最真实需求,为Ta们提供安全、包容的探索空间。[*]文化契合:海外对开放式关系与性别多元接受度更高,使其成长更自然。[*]付费力强:小众社交并非人人都能玩的起的游戏,越懂的自己想要什么的人,越会为此而付费。
约会多元化社交Feeld 并不只是一个“约会App”,它更像一个让人重新认识亲密与欲望的场域。
在主流世界之外,它以温柔的姿态告诉我们:
每一种爱,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在更大的社会语境中,Feeld 代表的不仅是小众群体的聚集,更是一种文化态度的转变。
它让“情趣”不再被视作私密或羞耻的标签,而是一种探索自我、理解欲望的自然表达。
小众文化的存在,让人们看到欲望的多样性与关系的流动性——它既是对传统亲密模式的补充,也是对“爱”的边界的重新定义。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开放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情感与性,情趣市场也从隐秘走向显性,从单一的刺激消费,变成关于身份认同、欲望教育、心理疗愈的多层空间。
Feeld 这样的产品,正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孕育的结果。
它不是在挑战主流,而是在为多元留出空间。
让每一种爱、每一种欲望,都能以被理解与尊重的姿态存在。
作者:初九 公众号:社交产品经理
本文由 @沉迷社交产品的初九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由作者提供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Feeld:开放式关系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