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7 11:52

神舟二十一号将发射!为什么 “站着”,而不 “躺着”转运发射区?

神舟二十一号择机发射
随着总装测试厂房的再次大门打开,“明星”火箭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很快就要发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啦!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
神舟二十一号船箭组合体已安全转运到发射区,发射场的设施和设备的状态都很好,等飞船和火箭完成后续功能检查后,相继开展联合测试(比如全系统发射演练和全区合练)等工作后,便会择机实施发射,也就是说发射时间已经很近了,就在近日某个时候。

神舟二十一号船箭组合体有几十吨重,而且是始终保持“站立”姿态的模式,转运过程中当然不能有很大颠簸。

所以,有专门的活动发射平台来托举船箭组合体,这个“大力士”自己就有800吨重,转运的路也是无缝钢轨,大约1.5公里长,这也是这个组合体在我们地球上行走的最后1.5公里。

船箭组合体为什么要“站着”,而不是“躺着”转运至发射区?
是呀,神舟二十一号和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得组合体又高又重,如果“躺着”看上去给人的感觉更方便些?这就得说起火箭测试发射的不同模式了。

实际上,火箭测试发射有三种比较经典的测试发射模式,分别是一平两垂模式、三垂模式和三平模式,它们体现了航天器和火箭在发射场总装、测试和转运过程中的技术状态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神舟二十一号船箭组合体,它的测试发射模式就是三垂模式,垂直总装和垂直测试(在技术准备区完成),以及垂直整体转运(在发射区完成加注发射)就是这种模式最典型的特征。而三平模式这种所谓“躺着”转运的模式,虽然是以水平状态整体转运到发射区,但依然需要整体起竖以后完成加注发射。

简单来说,箭组合体不论是站着,还是躺着转运到发射场,它最后的状态就是要竖起来才行,不然怎么完成加注发射对吧?当然,这两种模式都有很典型的代表,比如: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设计的SLS火箭是“三垂”测试发射模式,美国SpaceX公司研制的“猎鹰”火箭则采用“三平”测试发射模式,而同样出自这家公司的“星舰”又是以改进的“三垂”模式组织测试发射,即:火箭分段垂直运输、垂直总装、垂直测试。

毫无疑问,不管是“三垂”模式,还是“三平”模式,它们都是目前世界上新型主力火箭的聚焦模式,要么直接用,要么在它们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目前科学界公认的最高效果测试发射模式就是这两种了。

具体选择哪一种模式,也有比较明显的规律,比如“三平”模式往往更受纯液体火箭构型的青睐,能有效降低发射场投入成本。当然说到这里,那就必须提到星舰是个例外,因为它的设计和回收重复使用方式很特殊,所以采用的是不一样的“三垂”模式。

而捆绑固体火箭型号,则大部分都选择了“三垂”测试发射模式,这是因为固体组退火箭的质量一般都很大,水平组装就需要将芯级结构的设计强度进一步提高。不过,不管是采取哪一种测试发射模式,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发射效率。
神舟二十一号船箭组合体始终保持站立姿势,便能将发射前的准备时间缩短,测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能得到提高,因为这种模式已经做到最大程度的让飞船和火箭状态保持不变。

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有16项技术改进,中国空间站也将研制、并择机发射空间站扩展舱段!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专家表示,火箭本次进行了16项技术改进,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技术改进就是光学导航系统全面升级,采用了新型统型光学惯组(惯组就好比是火箭知道自己的速度、姿态和位置的“眼睛”),不仅大大提高了火箭飞行的可靠性(全箭入轨精度大大提高),还全面提升了惯性测量组合的冗余度。
中国空间站将引来第十艘载人飞船神舟二十一号,“十全十美”就是大家共同的发射目标,不管是船箭组合体、还是发射场各个系统,都进行了大量多而复杂的准备工作。

当然了,我知道大家都很关心执行本次任务的航天员是哪几位,但是很抱歉,这真是一个神秘的问题,在任务正式执行前,谁都不能肯定的说是哪些航天员,但从以往的规律来看,很多人都希望的“女指令长”在这一次应该不会有了。

另外,中国空间站以后也不会是现在的样子,因为早在几个月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就公开表示,我们将研制并择机发射空间站的拓展舱段,到那时空间站就不是现在的T字形三舱位组合体了,逐步扩大到6个舱段,不过,升级后的空间站也不会有国际空间站那么重,相当于它的40%,预计会达到180吨左右。

此前,我国空间站项目合作也曾引起不少人疑惑,也就是有17个国家的合作项目入选,其中包括日本和印度等国,但大家可能误解了,并不是这些国家的宇航员能进入中国空间站,仅仅是项目入选而已,美国因为申请项目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而被拒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神舟二十一号将发射!为什么 “站着”,而不 “躺着”转运发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