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万亿烧钱潮再起,万亿投资难填盈利缺口,理性布局指南来了
最近华尔街都在议论一个事,AI会不会像当年互联网那样爆雷?本来以为AI是下一个改变世界的科技革命,没想到现在大家慌的是,这万亿投资会不会是个吹大的泡沫,破了之后带崩美股甚至经济?
说真的,现在AI圈的烧钱程度,比当年互联网疯狂多了。谷歌、亚马逊、微软、Meta四大巨头,今年在AI上就砸了3640亿美元,风投更疯,给初创公司扔了快2000亿。
短短一年,前十的AI初创公司估值直接涨了1万亿美元,更离谱的是有个才6个人的团队,产品都没做出来,估值就冲到200亿美元,这钱好像真的不是钱了。 这么多钱都花去哪了?
大多不是给程序员发工资,而是砸去建数据中心了。Open AI牵头的Stargate项目,光建数据中心就要5000亿美元,巧的是它自己的估值也正好是5000亿。
亚马逊、谷歌这些公司,也都在搞几千亿美元级别的数据中心,Open AI前核心成员A同学预测,到2027年AI总投资会到1万亿美元,占美国GDP的3%。
这里面绕不开英伟达,它既是最大受益者,还承诺给Open AI投资最高1000亿美元,又掺和微软的数据中心项目。
我觉得这模式挺有意思,相当于投出去的钱,最后又通过卖芯片赚回来了,看似闭环,其实可能在互相抬估值,最后产能过剩更严重。
巨头们又不傻,为啥明知可能是泡沫还往里冲?其实他们没得选。你想啊,AI现在已经开始替代传统业务了,就像当年数码技术搞垮柯达、智能手机淘汰黑莓,现在不押注AI,以后可能连上场的资格都没有。
这就像兔子找不到胡萝卜,只能跳峡谷,不跳饿死,跳可能摔死,但还是得跳,说白了就是求生欲逼的。
我翻《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这本书,里面说五次技术革命初期都有泡沫,新技术刚出来没人知道用处,只能靠泡沫吸引资本试错、建基础设施,泡沫就是个诱饵。
美股七姐妹里,除了Meta和特斯拉,其余五家都创办于互联网泡沫前,可见泡沫里也藏着机会。
不过问题也很现实:投出去的钱能赚回来吗?咨询公司说2030年AI行业得赚2万亿美元,才能配得上现在的投资,这比美股七姐妹年收入总和还多。但去年生成式AI收入才450亿美元,只占2.27%。
Open AI更典型,8亿用户里付费的才5%,上半年收入43亿却净亏135亿。 我觉得这事儿的关键不在用户不够多,而在AI产品没找到刚需。很多AI工具就是让大家尝个鲜,辅助一下、娱乐一下,没人愿意一直花钱。
资本赌的是未来场景落地,但场景能不能成,比技术突破难猜多了,就像当年互联网赌流量无限涨,最后还是栽在真实需求的边界上。
那普通人该怎么应对?没必要恐慌,也别盲目跟风。巴菲特的办法就挺好,1973年和2000年泡沫时,他就多拿现金少买股票,虽然没赚到泡沫期的钱,但躲过了纳斯达克近80%的暴跌。
普通人最稳妥的就是:别追AI概念股,手里留够现金;多看看那些现金流健康、真有落地场景的公司;等泡沫破了,估值回到合理水平再出手。毕竟投资是赚企业成长的钱,不是赌泡沫越吹越大。
其实技术革命都要经历这个阶段,资本疯狂退潮后,留下的才是真有价值的技术和企业。咱们不用怕泡沫,只要理性看待,别跟风乱投,就能在这场周期里稳住阵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