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2 13:53

【远见】从“猜你喜欢”到“懂你需要” 产研能力爆发让AI成双11“超级搭子”

本期话题:眼下,电商平台“双11”促销如火如荼展开。2025年“双11”,各平台围绕“精准化让利、超长周期、生态协同”三大核心趋势,推出差异化策略,争夺用户钱袋子与商家资源。但今年的新特点是产研能力爆发下,“AI+大模型”在销售、消费和平台链条上全面落地,从重度依赖历史大数据的“猜你喜欢”模式,走向“懂你需要、给你方案”模式。这将如何解决以往“双11”的痛点和压力,寻找新增量?AI是如何在产消两端拉动增长?
不久前,淘宝公布了今年天猫“双11”的策略,其中之一是运用AI“智惠引擎”——在传统“流量洪流”和补贴优惠外,依托大模型的AI精准洞察需求,从“辅助者”变成“操盘者”之一。这将如何解决以往“双11”的痛点和压力,寻找新增量?AI是如何在产消两端拉动增长?
近两年,AI在各电商平台落地,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千人千面”,底层逻辑是根据用户的短期购物习惯,实现商品的分类推荐。但这种程度的“猜你喜欢”也暴露一些弊端和不足:
1.依赖历史数据,“静态标签”对需求捕捉不及时。如集中推送某几类商品猜测用户的喜好,导致用户收到的商品品类、种类越来越局限,陷入“信息茧房”;同时,如“近期北方降温”等突发场景下的“阶段性”刚需容易被忽略。
2.AI不够智能,对用户需求“误读”。如用户为给朋友庆贺孩子满月,浏览、比对了婴儿车产品,就被系统打上“有娃”标签,往后一段时间内被持续推送奶粉、纸尿布等商品,挤占浏览资源,使用户错过了真正想要的商品。

AI产研能力提升,作出更多“预见性”推荐
3.AI无法理解用户复杂语义下的产品需求。如用户问“清理下水道的小飞虫买什么?”“家里的豆腐猫砂,总被宠物狗当食物吃怎么办?”“衣柜壁橱太暗,能不打孔安灯吗?”这类问题,靠以往的AI搜索无法回答和解决问题。
4.当新用户、新商品“冷启动”时,因缺乏历史数据而导致推荐不精准。
以上这些情况,都会导致用户需求被忽略,平台促销、商家投流转化率低,优惠券和流量白白浪费。针对这些问题,今年淘天升级的AI算法基于产研技术、算力规模和大模型能力的提升,让供需两端匹配率、购买率显著提高。举几个例子:
1.对消费者复杂语义的精准理解,实现亿万种商品流量的精准匹配和购买转化增长。如基于大语言模型可以对消费者“如何清理下水道小飞虫”“家中宠物狗总吃猫砂盆里的豆腐猫砂咋办”等问题,提供问题回答、解决方案、购物攻略和商品推荐。

AI大语言模型,在消费者的复杂语意下辅助决策
2.AI加持优惠权益发放,提升“精准度和效率”,减少优惠券“抢了不用”的补贴浪费。如AI通过对用户需求精准洞察,个性化发券,替代传统“广撒网”式发券,提升发券引导成交的效率。期间,还可以将消费者复购或流失的概率反馈给商家,为品牌提效提供数据支持。
3.AI精准识别“潜在需求”,预见性推荐。如根据实时场景推荐商品,当地降温时,自动推送保暖衣物;如有2000至3000种品类的大服装店,千人千面地展示货品清单,如根据华北、华东、华南不同的气候,给消费者作完全不同的货品推荐,捕捉用户“潜在需求”。这背后,是AI算法升级,延长用户感知周期。
此外,AI还能实现如高价值客户群识别,商品“爆款”画像,对营销图文、视频自动生成,商业数据报告分析等,这些都能对商家的运营“降本增效”,提升效率和成交量。
电商平台AI能力进化,让今年“双11”从单纯“销量争夺”,转向对用户“购买心智”的争夺和渗透。这种变化,既是基于AI基础设施和能力的提升,也是当下消费环境和消费者习惯变化下的必然趋势。“双11”彻底告别粗犷式“增长”,“促销龙门阵”“补贴算术题”成为历史,简化规则、诚信务实,AI挖掘新需求,即时零售与线上场景融合,持续优化体验,是撬动消费新增长的必修课和商业密码。
作者:总台经济之声【远见】制作人、评论员 王思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远见】从“猜你喜欢”到“懂你需要” 产研能力爆发让AI成双11“超级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