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2 11:18

再次收到“360借”短信,被质疑若借不到的话不就是骗局了吗?




今天上午8点左右,我的电信手机号再次收到了“360借”短信服务号的短信,短信的内容和以往的一样,都是“提醒多次,您最高200000元今日放审,最高可享30天免息,实审为准拒收请回复R。”要是一般的消费者在看到这种短信估计就别提多高兴了,因为这200000元可解决存在实际困难的消费者多大的难处啊!
可问题是,在收到“360借”这样的短信之后,消费者就真的能申请到200000元吗?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完全是诱导式借款的一种方式,真的下载安装“360借”的软件申请这笔贷款的话,很大记录都是申请不通过的,而综合现在的实际情况,消费者申请大几率都是不会下款的。





但问题是,若真的申请这200000元的贷款,势必会下载“360借”客户端和填写各种资料,先是用手机号注册,注册后还要上传身份证照片或填写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接下来就是人脸识别了,然后就会让你填写小贷综合授权书、征信授权书、个人信息采集及使用授权书等,填写这些之后,“360借”就可以正大光明的查询你的个人征信信息、获取你手机中的隐私,比如说,在人脸识别这块就会要求授权获取手机相机相册的权限,在申请额度的时候,还会被要求获取手机通话记录的权限,若个人征信不好或者存在其他逾期的话,很大几率就会在额度审批的时候给你来一句“很遗憾,本次申请失败”。

下面还会提示你“风险评测待更新”,还有提示“您有一份风险报告待更新,内涵120+项专项检测,可排查不良风险,请尽快更新。”等内容,而要是点击下方的“立即排查个人风险”的话,就会立即跳转到一家名为“全面排查个人风险”的界面,若继续点击“立即查看报告”得花钱买报告,要不然您都不知道你为什么被拒。
但有网友质疑,“360借”的这种行为涉及到诱骗行为,从一开始利用短信服务号给你发送短信说多少钱今日放审,诱导消费者下载安装其APP客户端,后又以申请贷款的原因诱导消费者填写各种重要隐私,在申请的时候人脸识别这块还得要求消费者授权手机相册的权限,特别是在申请额度评估的时候,还会获取消费者的手机通话记录,而值得一提的是,消费者的手机通讯录涉及到大量其他公民的个人隐私,申请贷款的消费者无权向“360借”提供他人的个人隐私,若仅消费者自己同意“360借”就获取手机通话记录里面的其他人的手机号,这种行为属于非法获取的行为。
但是,平台声称,收集通话记录的目的是为了落实风险控制,识别电信诈骗、传销等关联借贷的欺诈风险,从而保护用户账户安全和资金安全,该权限在安卓设备上可由用户自主关闭。在贷款开通环节,平台会要求用户通过运营商服务密码或闪验方式授权读取通话记录,用于构建信用评分模型,这一操作被纳入了公开的权限说明体系中。从形式上看,这种基于用户授权的收集方式,符合 “获得明确同意” 的法律要求,具备合法性基础。
可依据相关公益投诉网站的投诉案例来看,消费者申请贷款后其手机通话记录就会出现被陌生人爆通讯录的情况,而这一点就非常“打脸”官方所说的“风险控制,识别电信诈骗、传销等关联借贷的欺诈风险”的说法,此外,根据某知名公益投诉网站的数据来看,“360借”目前被累计投诉4.4万多件,这4.4万的投诉案件中就存在关于骚扰亲属好友、通讯录、通话记录里面的投诉案件也不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再次收到“360借”短信,被质疑若借不到的话不就是骗局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