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人工智能:ChatGPT、Web3和未来的商业图景》新书首发
10月18日,“智能化浪潮:在AI+Web3时代重塑竞争优势暨《超越人工智能:ChatGPT、Web3和未来的商业图景》新书首发活动”在上海图书馆东馆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上海图书馆与北京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陈小红表示,这是一场兼具学术与业界实践的高水平讲座。回望这几年,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Web3浪潮,已经真正来到我们面前,激荡着、重塑着商业模式和社会环境各个方面,在这场由数据、代码、新的共识机制推动的深刻变革中,每个人既充满期待,又感觉迷茫。她认为,身处巨大变革中的人们应以乐观的心态主动迎接AI的到来,与AI共生、共赢。
陈小红致辞
跨越技术奇点,引领中国经济跃迁
近几年,我们国家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会讲到“平台经济”,那么平台经济的未来是什么?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杰出研究员汪寿阳认为是智能经济。未来智能经济到底长什么样?对经济社会、对企业、对政府会产生哪些影响?
汪寿阳指出,《超越人工智能:ChatGPT、Web3和未来的商业图景》首次明确提出从 “平台经济” 到 “智能经济” 的范式转移,这一洞察极具前瞻性。过去十年,平台经济以 “连接” 为核心创造价值;而在智能经济时代,从海量数据中提炼、生成和应用智能的能力成为关键,数据成为新资本,驾驭 AI 的能力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与 Web3 有机融合对企业组织架构、商业模式具有颠覆性的影响。例如,AI赋能零工平台,提升匹配效率和用户体验;ChatGPT成为自由职业者的虚拟助手,在内容创作、时间管理、技能提升乃至财务和合同管理方面提供支持。这种双重视角深刻揭示了技术对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影响的复杂性。
汪寿阳演讲
汪寿阳的演讲为我们揭开了技术奇点的神秘面纱,让我们对未来的技术演进和人类文明有了更高维度的认知,从可控到不可控,从工具到共生,这不仅是技术的跨越,更是对智慧与伦理的终极考验。
从技术融合到商业转型:AI智能体的未来路径
当前,人工智能已迈入生成式 AI 新阶段,而 AI智能体(Agent)正成为推动技术落地、释放生产力的关键。人工智能与区块链专家、国际云安全联盟AI安全联盟主席黄连金先生指出,智能体现阶段无标准定义,但却已展现出目标驱动、依托模型自主行动等核心特征,其发展蕴含万亿级商业机遇。
技术融合是智能体发展的核心方向。OpenAI、微软、谷歌等巨头纷纷推出智能体框架,智能体间的融合及与 Web3、区块链、云技术的结合前景广阔。例如,智能体可为Web3提供友好语言接口,与云结合催生 GPU 相关独角兽企业,OpenAI向 Oracle预定3000亿美元GPU云服务便是例证。同时,智能体与量子计算在通信、加密领域协同,以及与边缘计算结合实现隐私保护、低延迟,都为技术应用开辟了新的空间。
商业转型方面,智能体正颠覆传统模式。就像我们熟知的,谷歌面临 Perplexity AI方面的挑战;SaaS付费逻辑从订阅制向 “完成任务付费”方式转变,且支持动态功能调配。此外,“公民开发” 兴起,普通人用自然语言即可开发,如某单人公司6个月开发的Coding Agent以4400万美元售出……
展望未来,2026年后智能体将沿着多路径发展:垂直智能体深耕行业、多媒体智能体提升体验、物理智能体(如人形机器人)进军家庭场景、“胖智能体” 形成高壁垒的新机会、浏览器智能体释放巨大的经济价值。
黄连金演讲
黄连金为我们描绘了AI商业新蓝图,从SaaS转型到数字陪伴,从多模态的智能体到Web3重塑信任,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由无数智能体协同、高效且可信的未来的商业生态。这不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商业逻辑的根本性颠覆。
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发展
我们探讨了遥远的奇点,也聚焦了眼前的商业。现在,让我们将目光投向这场变革的核心——人。在AI时代,我们看到外卖骑手在算法的精密调度下穿梭,也看到创作者借助AI工具释放出惊人的想象力。这背后,是马克思所说的“异化劳动”在新时代的重演,还是人类迈向“自由解放”的曙光?康奈尔大学金融学博士、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学教授韩乾作出了深入的剖析。
韩乾演讲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双重影响日益凸显,“劳动、价值与人类解放” 这一古老的命题被重新审视,相关讨论近日引发关注。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劳动者在劳动产品、过程、类本质及人际关系上均可能出现异化。实例广泛存在:学者为评职称限定研究方向,流水线上工人重复拧螺丝,外卖员受算法支配送餐,销售人员用固定话术促成交易,甚至人际关系也因财富差异出现疏离,这些均被视为异化的表现。
AI 的出现使这一议题更复杂。一方面,AI加剧新形式异化,如用户在平台产生的数据被企业商用却无收益分成,算法对劳动者的隐蔽控制更趋明显;另一方面,AI 也为人类解放提供机遇,能替代重复体力与脑力劳动,让人类投入艺术创作、科学探索、情感交流等 “真正的劳动”,还可缓解人口下降带来的劳动力短缺、优化养老与公共服务等等。
为确保AI技术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必须采取前瞻性的国家战略高度重视机会均等和成果共享,确保AI的红利普惠全民。如何平衡AI的双刃剑效应,是继续加剧异化还是借技术重塑社会、实现劳动解放,成为当下亟待思考的重要课题。
从“异化劳动”到“感性实践”,从“算法控制”到“价值重塑”,韩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人文主义框架,来审视和引导AI技术的发展。这提醒我们,技术最终应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让人类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回归到更具创造力和情感温度的活动中去。
通过这场讲座,我们一同仰望了“技术奇点”的璀璨星空,审视了AI时代下“人的价值”这片坚实大地,也展望了由“智能体”构建的未来商业新大陆。我们得到的或许不是最终的答案,但这些跨维度的思考,无疑为我们每个人点亮了一盏前行的探路灯。
技术是中立的,但技术的方向盘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未来,是走向解放还是异化,是创造繁荣还是加剧鸿沟,取决于我们今天的每一个选择和行动。
《超越人工智能:ChatGPT、Web3和未来的商业图景》黄连金、汪扬、朱峰、陈溪、邢春晓 著/ 韩乾 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5年8月出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