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继红:让孩子未来和AI工作的日子里无所畏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豪)“在AI与我们共同阅读、生活、学习、成长的船上,每个教育者和孩子都该成为定向领航的船长,而非被动漂流的乘客。”在10月16日开幕的2025读者·领读者大会上,成都市润德英才学校总校长、首届全国教育创新杰出校长蓝继红的这番话,引发与会者对AI时代育人方向的深度思考。蓝继红在2025读者·领读者大会上发言。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豪/摄
从2022年11月ChatGPT横空出世,到2025年DeepSeek等走进大众生活,再到2027年通用人工智能(AGI)或将出现的预判,人工智能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世界。蓝继红敏锐地意识到,今天的孩子10年、20年后步入社会,身边或许会有真人、数字人、AI共生智能机器人共同工作生活。“从工具使用到智慧共生,AI时代已切实到来,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讨论‘要不要拥抱AI’,而要思考‘如何带着孩子主动驾驭AI’。”
2022年10月底,蓝继红所在学校率先开启AI协同教育探索,是中国最早落地AI协同教育的学校之一。
在她看来,当前教育领域存在不少“伪协同”现象:有的课堂用虚拟数字人互动、让AI写歌谱曲,沦为“装饰性协同”,消解了教师的主体性与学生的创造力;有的教师直接用AI生成教案、逐字稿,形成“替代性协同”,丢掉了教育者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思想传递;还有人把AI当百度用,只用来检索答案、验证结论,造成“低水平协同”,禁锢了思维的开放性;还有的用AI代替批改作业(生成错题集、学习计划),形成“机械评价伪协同”,让AI绑架专业思考,剥夺学生从教师个性化,有温度的反馈中学习的机会,推动学生“取悦算法”而非批判性思考。
“带着自己的生命体验、个性解读,去收集资料观点,提炼逻辑,形成自己的教学流程、教学思想,用生命影响生命、思想影响思想。没有这一切,凭什么在AI时代做老师?”蓝继红反问。
在她看来,“公用AI的使命是给答案、解决问题,但直接让孩子依赖它,就像把答案喂到嘴边,会让孩子的脑子停止转动——人活着,思想灵魂却可能‘死亡’。”
蓝继红强调,真正的AI协同教育,必须具备四大核心条件:主动的个体,即人类始终先发起对话、持续探索,而非被动接受AI答案;解决“我作为主导者”的真实问题,明确“我”的起点、路径、次序、目标,而非为了“对话而对话”;开放的思维空间,即便面对标准答案,也要在探索过程中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余地;清晰的角色分工,明确教师、学生、AI在教学环节中各自的职责。
她举例,在学校前不久开展的《鸭子、兔子》绘本AI协同阅读课上,“真协同”理念得以实践。这本看似简单的绘本,围绕“图中是鸭子还是兔子”展开激烈争论,传统教学往往停留在“多角度看问题”的解读。而在AI协同课堂上,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争吵的本质是什么?只说观点没有证据的交流有意义吗?隔着望远镜下结论,是不是忽略了实地观察的重要性?”
学生们在讨论中逐渐领悟到,绘本背后藏着沟通的智慧——既要心平气和表达观点,更要拿出证据支撑,还要学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随后,他们将这些从阅读中沉淀的“人类智慧”输入AI,让AI学习如何引导更多人理性讨论,甚至尝试创造能帮助他人变得更智慧的“智能体”。
“四年级以上的孩子都能参与造智能体,我们想让他们知道,AI不仅是工具,更是可以承载人类智慧、传递正向价值的伙伴。”蓝继红表示,“船长”们要拥有的第一个品质是有勇气,要敢想敢把你要表达的事情表达出来;第二是清醒,知道自己在想什么;第三是能够反思思维当中的局限。
“真正的协同是让孩子们在未来的世界,在和各种各样的AI工作的日子里,无所畏惧。”蓝继红说,好的教育,都该让每个生命踏入人生之河时,脸上毫无惧色。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