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触手可及!松山湖“周六科普秀”新增两支专业志愿队
近日,松山湖中部片区接连上演两场高质量科普活动,不仅为公众打开了前沿科技的一扇窗,也为“周六科普秀”科普志愿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10月18日上午,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报告厅举行《第三代半导体探秘》科普讲座。高级工程师谢胜杰围绕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从芯片的“材料革命”角度切入,结合多个产业实例,将复杂的半导体知识娓娓道来,阐释该类材料在提升能源效率方面的作用,并介绍该院在半导体材料、器件及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活动现场还举行授牌仪式,松山湖中部片区党委相关负责人为研究院授予“北大光电院科技志愿者服务队”牌匾。
随后,观众移步科普展厅,借助校史资料与科研成果展品,回溯北京大学百余年发展脉络,从先辈学者的治学坚守到当代科研团队的使命传承,感受“科教报国”信念的深刻内涵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
在串并联电路展示台前,孩子们通过亲手操作,观察LED亮度变化,聆听蜂鸣器音调差异,直观地理解电流路径与能量转换原理。
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以“半导体光电材料”为核心、以“智慧农业”为特色,依托北大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科普场所。通过组织展览参观、专题讲座、实践操作及播放科普视频等形式,助力公众提升科学素养。
此次授牌北大光电院科技志愿者服务队,将增强松山湖“周六科普秀”科普志愿队在硬科技领域的专业实力与传播影响力,为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注入专业动能。
同日下午,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变成了孩子们的科技乐园。“飞向低空未来 —— 小小飞行家体验”科普活动正如火如荼的开展,20组亲子家庭齐聚一堂,在1小时的沉浸式体验中,解锁无人机知识、玩转飞行操控。
“大家知道最早的无人机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活动开场,导师便抛出问题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进而从发展历史、机身结构到分类用途逐一展开讲解。
“无人机怎么保持平衡呀?”“它能飞多高呀?”活动现场互动频频,孩子们踊跃提问。导师则通过图片与具体案例,将专业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在模拟飞行环节,孩子们在导师的指导下操作飞行模拟器,练习起飞、转向与降落等基本操作。随后的无人机足球体验中,孩子们操控球形无人机完成起飞、悬停与降落等动作。
不少家长用手机记录孩子首次接触无人机操作的过程。“今天孩子玩得特别开心,还学会了不少知识,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 一位家长表示。
随后,“小飞侠无人机志愿队”获授“周六科普秀”志愿服务队牌匾,未来将依托技术优势面向公众开展更多的低空科普活动。
为构建片区“大科普”格局,中部片区党委积极调动各方资源参与科普工作,联动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开展科普阵地共建行动,建设“科普志愿队”。
截至目前,松山湖中部片区已吸纳17支科普志愿服务队,自建设以来共开展253场科普活动,累计服务群众超过3.7万人次,内容涵盖健康养生、消防安全、环保节能、信息科技等多个领域。未来,中部片区党委将继续坚持科普为民,科普惠民,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公益科普活动。
出品:松山湖融媒体中心
来源:松山湖中部片区党委
编辑:向熙航
审校:郭文君 陈启亮
【创新松山湖热点索引】
▶
▶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