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0 18:04

自主可控再迈一步:飞腾“中国芯”让煤炭采掘更智能、更安全

近日,中煤装备公司牵头完成的“基于国产芯片的采掘装备核心控制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顺利通过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科技成果评价,被认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这一成果不仅是对中煤装备技术实力的肯定,更与此前飞腾公司和中煤装备联手打造的“中国芯”煤炭智能化方案形成呼应——从洗选CPIM平台、井下全国产设备,到如今采掘装备核心控制系统的突破,双方持续以国产芯片为核心,不断完善煤炭生产全链条自主化布局,让“中国芯”在煤海的扎根更深、作用更实。
一、合作筑基:多环节突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回顾此前的合作,飞腾与中煤装备已在多个关键环节实现突破:洗选环节靠CPIM平台打破国外软件垄断,井下用飞腾腾珑E2000芯片终结控制器进口依赖,云端以飞腾FT-2000+/64服务器和飞腾腾云S5000C服务器筑牢自主算力底座,物联端凭飞腾腾锐D2000芯片打通设备互联壁垒。而此次新获认证的项目,更是聚焦采掘装备核心控制这一“关键中的关键”,进一步填补了国产技术在该领域的空白,让煤炭智能化的“自主可控”链条更完整。

二、核心革新:多系统落地,实现全自主国产替代
此次项目最核心的突破,是首次研发出基于飞腾D2000CPU及矿鸿操作系统的矿用工控机、掘进工作面集控系统和液压支架智能化控制系统。熟悉煤炭生产的人都知道,采掘装备的核心控制系统就像“大脑”,直接决定设备能否精准、安全作业。过去,这一领域的核心控制器多依赖进口,不仅成本高,还存在适配性差、维护响应慢的问题。而新研发的系统完全以国产芯片和系统为核心,从硬件到软件实现全自主,彻底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具体来看,矿用工控机作为控制系统的“中枢节点”,依托飞腾D2000CPU的算力支撑和矿鸿操作系统的兼容性,能高效处理采掘过程中的海量数据,比如掘进机的运行参数、液压支架的支撑压力等;掘进工作面集控系统则能实现对整个掘进面设备的统一调度,避免过去设备“各自为战”的混乱;液压支架智能化控制系统更是解决了传统支架依赖人工操作的难题,能根据煤层情况自动调整支撑力度,既提升效率又保障安全。这三大系统的落地,让采掘装备核心控制真正实现了“国产替代”,也让煤炭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三、设备补位:多元国产设备完善井下控制体系
不仅如此,项目还针对井下不同设备的控制需求,研发了多款基于特定国产芯片的核心设备。比如基于飞腾腾珑E2000芯片的矿用PLC,专门用于掘进工作面后配套设备的控制——像悬臂式掘进机、自移机尾、皮带机、二运转载机这些设备,过去需要各自单独控制,操作繁琐且容易出现协同问题,现在通过这款矿用PLC,能实现集中监测控制、顺序启停控制和联动闭锁保护。简单说,就是让多台设备像“交响乐”一样协同工作,既减少了人工干预,又避免了因设备启停不同步导致的故障。
同样基于飞腾腾珑E2000芯片的矿用边缘控制终端,也展现出强大的实用性。它具备协议转换、可编程控制等功能,能解决煤矿分布式控制系统设备“接入难”的问题——过去不同厂家的设备协议不统一,想要接入控制系统需要额外加装适配器,现在有了这款终端,不管是老设备还是新设备,都能灵活接入,还能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安全保护。这一突破,让煤矿的“设备互联”不再受限于设备品牌和型号,为后续智能化升级留足了空间。
从最初的洗选、井下、云端、物联环节突破,到如今采掘装备核心控制系统达到“国际领先”,飞腾与中煤装备的合作始终围绕“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目标推进。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在填补国产技术的空白;每一个项目落地,都在为煤炭行业的科技自立自强添砖加瓦。
未来,随着双方继续深化合作,推动芯片迭代与场景创新,“中国芯”必将在智慧矿山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也为其他能源行业的国产替代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毕竟,在核心技术领域,只有自己掌握了“话语权”,才能让行业发展更有底气、更可持续。
(广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自主可控再迈一步:飞腾“中国芯”让煤炭采掘更智能、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