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7 22:16

新一轮登月竞赛打响!NASA全力押注马克思星舰,美专家却看好中国

新一轮载人登月竞赛已经悄然打响。
一边是美国急于重返月球的“阿耳忒弥斯”计划,一边是中国稳步推进的2030年前载人登月目标。

两国的动作牵动着全球目光。
美国早在2017年就提出了“阿耳忒弥斯”计划,2022年完成了首次无人绕月飞行测试。

但载人任务却屡屡受挫。
原本的“阿耳忒弥斯3号”载人登月任务,因为载人航天器等设备研制困难,一再推迟。
现在已经定在了2027年中期。

随着中国登月计划的稳步推进,不少美国政客和媒体开始焦虑,频频炒作“中美登月竞赛”。
要求NASA“抢在中国之前”登月。
为了实现2027年的目标,NASA把宝全押在了SpaceX研制的“星舰”上,将其定为任务核心。

可现阶段的“星舰”还处在起步阶段,很多重要测试指标都没达成。
9月20日,“星舰”还在得克萨斯州的基地进行发射台相关准备,距离成熟还有不小距离。

更关键的是,NASA航空航天安全顾问小组近期明确表示:
“星舰”未来半年的表现直接决定载人登月舱的进度。
要是试飞情况不乐观,基于“星舰”第二级研制的载人登月舱,可能没法在2027年投入使用。
‘’交付甚至会推迟数年。

而在10月13日美国东部时间晚间,“星舰”要进行第11次试飞。
这次试飞的结果被看作是美国在这场“登月竞赛”中成败的关键。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这枚巨型火箭上。

美国的依赖困境NASA规划的“阿耳忒弥斯3号”任务,比上世纪的“阿波罗”计划复杂得多。
按照当前路线图。
任务要先发射一艘简易“星舰”当“加油站”,停在轨道上接收后续“星舰”送来的推进剂。
加满后再发射载人“星舰HLS”,对接“加油站”补满推进剂后前往月球。

同时,NASA还要发射“太空发射系统”火箭,把“猎户座”飞船送进太空。
“猎户座”独自到月球轨道后,与“星舰HLS”对接,两名宇航员转移过去才能在月球南极着陆。
一周后,宇航员再乘“星舰HLS”返回轨道,对接“猎户座”返回地球,整个流程环环相扣。

可“星舰”目前连几个关键测试目标都没完成。
在轨加注推进剂技术,甚至没人能确定SpaceX需要发射多少艘“星舰”才能加满油。
去年有SpaceX高管估计要10艘,但近期有NASA官员透露,可能需要超过40艘。

而且“星舰”用的低温推进剂必须保持超低温,不然会蒸发,前NASA官员道格・洛韦罗就说。
不管是10次还是40次发射,都得快速进行才能减少损失,这无疑又增加了难度。
更让人质疑的是,为什么NASA不复制当年成功的“阿波罗”计划?

要知道上世纪“阿波罗”计划用“土星5号”火箭把载人舱、着陆器等一切设备都包含在内。
流程简单得多。
可CNN分析指出,现在NASA根本复制不了。
上世纪“阿波罗”计划依赖的供应链、制造工艺和制度能力,如今的美国已经没有了。

而且NASA想通过“阿耳忒弥斯”计划完成更难的任务,比如把宇航员送到地形复杂的月球南极。
这里需要消耗更多能量,登陆难度更大,但潜藏的水冰资源对建立月球基地有帮助。
即便如此,前NASA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在9月的参议院听证会上坦言。
想赶在中国之前登月“不太现实”,当前美国登月架构太脆弱,过度依赖SpaceX,很容易出问题。

中国稳步推进和美国喧闹又混乱的登月计划不同。
中国的月球探索计划一直按部就班稳步向前,为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月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5年4月23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就透露载人登月任务各项研制进展顺利。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望宇登月服、探索载人月球车等。
都在按计划开展初样研制试验,月球遥感卫星也完成了立项和竞争择优。
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等地面系统建设也在有序推进。

关键试验也接连成功:6月17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组织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
这是继1998年神舟飞船试验后,时隔27年中国再度开展这项试验。
标志着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取得重要突破。

梦舟载人飞船是中国全新自主研发的,采用模块化设计,最多能搭载7名航天员。
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未来会支撑空间站应用和载人月球探测等任务。

8月的进展更密集。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河北怀来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
揽月着陆器由登月舱和推进舱组成,能搭载2名航天员往返,还能携带月球车和科学载荷。
是宇航员登月后的“生活中心”“能源中心”和“数据中心”,这次试验验证了多个关键方案。

中国的揽月月面着陆器在今年8月初进行测试
8月15日,文昌航天发射场又成功进行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系留点火试验。
9月12日第二次系留点火试验也按计划完成。长征十号是专为载人月球探测研制的。
其中带助推器的三级构型直径5米、高92.5米,将承担梦舟Y载人飞船和揽月着陆器的发射任务。

而且中国探月工程始终秉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赢的原则。
国家航天局局长单忠德就表示。
会持续开放月球科研样品国际申请,和全球科学家一起拓展人类认知。

专家视角影响对于这场登月竞赛,美国专家的看法并不乐观。
科技媒体“ArsTechnica”记者埃里克・伯杰在分析中国多次成功测试登月硬件,以及SpaceX“星舰”的一系列挫折后认为。
“中国很可能在本十年内‘击败’NASA重返月球,赢得这场新太空竞赛的初期阶段”。
pic/ww1ezbliolk.jpg
虽然可能“过早认输”,但这个结论确实敲响了警钟。
未来人们说不定会看着讲中文的宇航员,成为1972年12月以来首批登上月球的人。
要是中国真的先于NASA登月,惠廷顿认为对美国将是“巨大尴尬”。
pic/jws34ymu3i4.jpg
到时“谁输掉了登月竞赛”的争论会四起,而责任可能涉及两党政客和商业部门。
比如数十年前两次没能启动深空探索计划、过度沉迷“太空政治分肥”而非理性技术发展、对商业航天发射过度监管等。
pic/sdxeczedjqn.jpg
前NASA官员洛韦罗也持类似观点,他相信SpaceX能兑现承诺。
但不一定能在中国登月前让“星舰”投入使用。
还认为NASA选择在“阿耳忒弥斯3号”用“星舰”是“错误决定”。
登月计划“过于艰难复杂”,可能还需要十年。
pic/k5t55un1kus.jpg
更深入的影响还涉及地缘政治。
中国问题专家、乔治・华盛顿大学太空政策研究所非驻会研究员成斌分析。
如果中国先登月,意味着“美国例外论”的终结。
1969年后“只有美国能将人类送上月球”的认知会被打破,“美国能做任何事”的说法不再有共鸣。
pic/fyzokyluqi4.jpg
更实际的是,中国若定期开展月球任务。
可能会在地月空间的语言、技术标准、数据标准上拥有更大话语权。
比如中文可能成为地月空间交通管理的主要语言。
中国计划部署的月球定位导航网络也会进一步巩固这一优势。
pic/ozce5skbhsj.jpg
另一边,NASA还试图通过其他方式争夺主动权。
代理局长肖恩・达菲计划加速推进月球核反应堆计划,想在2030年前将反应堆送上月球。
理由是“赢得第二次太空竞赛”。
pic/qcxxabhdyk1.jpg
可《纽约时报》报道称,很多航天和核物理专家认为这个时间表不切实际。
美国连类似的月面计划都没提出,“有些荒唐”。
pic/k0pzqjui1ax.jpg
反观中国,始终无意与任何国家搞“太空竞赛”,只是按自己的节奏推进探索。
这种稳健的态度,反而让外界更看好其2030年前登月目标的实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一轮登月竞赛打响!NASA全力押注马克思星舰,美专家却看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