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无人机“飞入寻常百姓家”,配送应用促进“服务平等”
“还是冰的呢!”游客郭鑫颖在千佛山山顶收到由无人机送达的奶茶时惊喜地说。这条今年国庆投入运营的济南首条无人机外卖航线,也是观察山东低空经济发展的生动窗口。
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青年研究员陈阳认为,无人机应用从概念到落地,是政策引导、市场需求、技术发展等多方面完善的成果,尤其无人机配送带来的“分钟级”送达,其意义远不止“更快”,它正在悄然塑造一种全新的“即时性”消费文化,并对大众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双核引领、多点支撑”
去年11月,《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发布,该方案中特别提到,支持济南、青岛、东营、烟台、临沂、滨州等市依托龙头物流企业,开通无人机B2B、B2C物流配送航线。
“政策加持是产业成长的催化剂。”陈阳告诉新黄河记者,在国家层面,低空经济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政策预期。同时,山东针对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印发实施了《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了“双核引领、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政策引领下,山东各市加快了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布局。
济南的实践颇具代表性,今年1月,一架满载邮政快件的快递无人机从位于济南长清区平安街道的韵达快递分拨场地出发,10分钟后抵达目的地山东交通学院长清校区。这标志济南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率先在快递物流行业试水,首条低空物流线路试航成功。
1月17日,济南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率先在快递物流行业试水,首条低空物流线路在长清区试航成功。
在青岛,今年2月一架载物无人机从积米崖港向灵山岛起飞,10分钟完成18公里航程后稳稳降落,将装着急救药品的急救箱运抵灵山岛,破解了海岛物资运送困难的问题。据了解,未来还将实现“岛上点外卖”。
烟台黄渤海新区企业“壹通无人机”自主研发的TP1000完成首飞,这是国内首款载重1吨级适航大型无人运输机,填补山东省吨级适航无人机空白;枣庄市低空经济发展以“低空经济动力谷”为核心载体,依托新能源电池与高端装备基础,通过航景重载无人机整机制造实现“零的突破”,并借氢能技术抢占长续航赛道。
根据《方案》,山东将形成10个以上标杆应用场景,开通50条以上市内无人机航线和20条以上城际无人机物流航线,载货无人机实现常态化飞行,载人无人机实现商业化飞行。覆盖济南、青岛、烟台、临沂等城市,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向乡村辐射的低空物流网络雏形。
在陈阳看来,无人机应用从概念到落地,是政策引导、市场需求、技术发展等多方面完善的成果,山东无人机经济的发展立足各城市现有产业或资源禀赋,将低空技术精准嵌入特色场景,有力地推动了低空产业化的行进步伐。
地理空间上的“服务平等”
无人机配送的迅速发展,也让这些曾经看似“高大上”的无人机技术,正悄然走进山东普通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从看热闹到用得上,真的太省时间了。”在济南千佛山,游客李先生拿着刚由无人机送达的咖啡对记者说,“以前爬山累了想买瓶水,要么自己背上来,要么就得买山上贵不少的。现在手机一点,几分钟就到,感觉科技真的服务人了。”对于这项新服务,他从最初的“新奇围观”已经转变为“习惯使用”。
济南首条景区无人机外卖航线投入常态化运营。
在陈阳看来,无人机配送带来的“分钟级”送达,其意义远不止“更快”,它正在悄然塑造一种全新的“即时性”消费文化,并对大众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在深圳的公园,无人机配送甚至成了游客争相体验的‘科技景点’,这显示消费行为本身被赋予了娱乐和社交属性。”陈阳举例补充,这催生了“即想即得”的消费习惯,当配送时间以分钟计算时,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变得更短,冲动性、即时性的消费需求被大量激发。
同时,对于商户而言,每一个无人机起降点都相当于一个没有物理货架的“分店”。这意味着,商家可以突破传统选址的限制,以极低的成本将服务半径拓展到此前难以触达的区域,例如广阔的公园或交通不便的社区。
更重要的是,无人机赋能特殊场景,实现了服务平等。在传统配送人力难及或效率低下的场景,如大型公园、交通拥堵的城市核心区,以及偏远乡村等,无人机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让这些区域的居民也能享受到便捷的现代商业服务,促进了服务均等化。
不止于“送外卖”
低空经济的真正价值,在于从“飞起来”到“用起来”的落地实践。
近年来,无人机表演在各地方兴未艾。早在2022年前后,山东已有城市探索无人机在表演方面的应用。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 无人机表演运营商愈发成熟,无人机飞行架次以及表演的稳定性也都有了显著的增长。
以济南为例,“2025济南国际泉水节”期间,济南能源集团所属济南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组织的5000架无人机以深邃天幕为画布,以明湖胜景为舞台,为观众与游客绘制一幅以“泉染星穹”为主题的璀璨画卷,点亮泉城夜空,创下了山东省内无人机表演规模的历史之最;今年9月,在济南中央商务区(CBD)夜空,2000架无人机在中健华夏智能团队的精心组织下,通过AI智能编排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腾空而起,幻化出山水画卷、城市地标、节庆主题等动态光影图景,配合声光电艺术,为市民献上一场场科技与艺术交相辉映的视觉盛宴。
7月25日晚,“2025济南国际泉水节——‘泉染星穹’无人飞机秀”在大明湖上空上演。
除了便利大众日常生活,无人机的多维应用也为更多市民游客提供了全新的夜间娱乐方式,丰富了旅游体验,促进了文旅融合,推动了产业发展。
此外,陈阳分析,无人机在山东的应用绝不会止于“送外卖”,其潜力将在多个关乎国计民生的专业领域释放,并在未来3—5年有望实现规模化和常态化应用。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植保无人机的应用已非常成熟,保有量超过1.8万架,年飞防作业面积达1.7亿亩次。未来3-5年,这一应用将更加普及和智能化,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生产效率的标准化手段。
2月27日,植保无人机在山东省新泰市禹村镇作业。新华社发
城市急救方面,无人机为急救药品、血液、检验样本等开辟“空中生命通道”的优势明显。尤其是在城市拥堵场景下,它能突破地面交通限制,为抢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随着社会对应急响应要求的提高,这一领域的应用有望快速实现常态化。
此外,在公共事业的应用中,比如电力线路、石油管道、桥梁隧道、广袤林区的巡检方面,无人机能大幅提升巡检效率、精度和安全性,降低人工成本和高空作业风险。这一领域技术相对成熟,经济效益显著,是规模化应用的重点方向。
陈阳还认为,无人机在气象领域应用广泛,可实现对雾等的垂直立体观测;通过搭载专业设备开展生态协同监测与数据验证;凭借机动安全优势执行精准人影作业;还能在灾害中快速获取灾区实况,提供应急气象保障。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山东经营性无人机企业达到1409家,居全国第3位;实名登记无人机11.9万架,居全国第2位;有人通用航空累计飞行8.9万小时,居全国第2位;起降架次21.6万架次,居全国第1位;累计开通低空物流航线10条、低空旅游航线37条、低空医疗航线47条,航空运动参与人数达到1.43万人次。
济南千佛山景区创新推出“天空驿站·飞跃千佛”低空文旅项目,打造集观光体验与便民服务于一体的惠民新业态。
对空域进行精细化管理
随着无人机“飞入寻常百姓家”,其带来的飞行安全、隐私保护、噪声扰民等公共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从国家治理角度看,监管体系正在快步跟上,但挑战依然存在。
国家层面,《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已于2024年实施,奠定了全链条管理的法律基础。更具标志性意义的是,202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首次将无人机“黑飞”明确列为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并设定了拘留等罚则,极大地强化了法律威慑力。
据了解,目前监管已覆盖实名登记、空域划分、飞行审批、操控员资质等关键环节。例如,所有无人机(微型除外)都需完成实名登记,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在飞行高度和空域上也有了明确限定。
陈阳认为,无人机的治理仍然存在盲区。他建议,应对空域进行精细化管理,努力实现动态、智能的空域分配,以满足高密度、多场景的飞行需求,仍需技术和制度的双重突破。注重隐私保护,无人机搭载的摄像设备可能引发的偷拍、窥探问题,应出台相关规定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城市低空飞行带来的噪声扰民问题,可能引发社区矛盾,需要预先研究并建立沟通机制。此外,应对“黑飞”的迫降、干扰等技术反制系统本身若被滥用也可能带来风险,需尽快规范其生产和使用标准。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合理的低空开发利用规划是实现低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城市上空到田间地头,期待山东这场‘飞的革命’能够重塑区域经济的未来图景,更好地助力国家低空经济发展。”陈阳说。
相关链接:
外卖“从天而降”,无人机配送如何精准送到千佛山巅
记者:张成地 校对:汤琪 编辑:刘玉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