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7 16:08

中美脑机竞赛白热化!美国新突破领先全球,中方能否后来居上?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当一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仅凭意念操控机械臂完成“花式投篮”的视频传遍全网时,马斯克旗下Neuralink的技术突破让全球看清了脑机接口从科幻走向现实的速度。
这位名叫尼克·雷的患者,在连续三次八小时的实验中,不仅实现了饮水、用微波炉等日常操作。
更在五分钟内移动39个圆柱体、翻转五个拼图插销,将侵入式脑机接口的精细控制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但这场神经科技的竞速赛上从不只有美国选手。

就在Neuralink宣布2024年将临床试验扩展至英国的同时,中国中科院团队联合华山医院完成了国内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让四肢截肢患者通过意念玩起了赛车游戏。
一边是商业化领跑的美国巨头,一边是后发先至的中国力量,这场关乎数百万患者命运的技术竞赛,究竟谁能更先触及“让意识自由连接世界”的终点?
美国的领先优势早已通过临床案例清晰显现,Neuralink的N1芯片仅硬币大小,却藏着128根比头发纤细的导线和近1000个微电极。
能直接接触大脑皮层捕捉神经元电信号,再通过算法转化为数字指令无线传输给外部设备。

这种技术路径在尼克·雷的案例中得到充分验证,而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首位患者诺兰德·阿博曾遭遇85%导线脱落的硬件危机。
最终靠工程师开发的智能算法放大剩余15%有效信号才化解危机,这种“软件补硬件”的思路为行业提供了新范式。
更关键的是,美国已走完从技术攻坚到监管放行的关键一步。
2022年因安全顾虑被FDA拒绝后,Neuralink用两年时间优化设计,2024年获批的CONVOY临床研究项目已积累8位重度瘫痪患者的数据,为商业化铺平了道路。

要知道,脑机接口的核心难点在于平衡精度与安全,Neuralink通过无线传输技术,摆脱了早期有线设备“头顶钢盔”的尴尬,让患者无需在头皮留孔即可实时输出脑信号,这成为其领先的关键节点。
就在Neuralink在欧美加速扩张时,中国科研团队已经用另一种方式交出了答卷。
今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手术室里,一台仅需20-30分钟的微创手术刷新了行业认知。
医生在患者颅骨上“打薄”出硬币大小的凹槽,将直径26毫米、厚度不足6毫米的植入体嵌入。

再通过5毫米穿刺孔埋入两根超柔性电极,这是中科院团队研发的全球最小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体积仅为Neuralink产品的1/2。
术后一个多月,这位因高压电事故截肢的患者不仅未出现感染和电极失效,更在2-3周训练后实现了用脑控光标下棋、玩游戏,精度接近普通人用触摸板的水平。
其核心优势藏在电极技术上,中国团队研制的神经电极截面积仅为Neuralink产品的1/5—1/7,柔性足以让脑细胞“意识不到异物存在”,从根源上解决了传统电极易引发免疫排斥的难题。
这种“极致微创+超柔电极”的组合,让美国乔治城大学教授里森胡贝尔直言“中国技术精巧程度已与美英相当”。

中国的突围更体现在技术路线的差异化选择上,如果说Neuralink押注硬脑膜内的侵入式路线追求极致精度,中国则走出了“侵入与半侵入并行”的特色路径。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研发的“北脑一号”选择将电极置于硬脑膜外,虽侵入性降低,却实现了128通道的信号采集,这是此前国际半侵入式技术最高通道数的两倍。
67岁的渐冻症患者术后三周就能通过它拼出“我想吃饭”“帮我找医生”等句子,验证了这条路线的临床价值。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语言解码领域的突破,脑虎科技的256通道设备不仅让运动障碍患者控制了智能轮椅。

更实现了每分钟50字的普通话实时解码,这是国际上首次攻克汉语表意语言的脑机转译难题。
中文的复杂语义与英文的字母组合存在本质差异,中国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在线学习框架,让解码器能动态适应神经信号的变化,这种算法创新正在填补全球技术空白。
不过这场竞赛仍有诸多未知数,美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长期生物相容性,电极植入后如何避免脑组织瘢痕包裹、信号衰减仍是未解难题。
但无论路线如何差异,竞赛的终点始终指向患者的需求,对渐冻症患者而言,Neuralink的机械臂控制与“北脑一号”的言语解码同样重要。

对脊髓损伤患者来说,美国的商业化速度与中国的微创优势各有吸引力,正如北京芯智达公司李园所言,脑机接口不是“科幻秀”,而是要跳过受损神经,让脑信号直接指挥世界。
从这个角度看,中美竞赛更像是一场协同进化,Neuralink的商业化探索为行业趟平了监管路径,中国的技术创新则提供了更安全、更多元的解决方案。
当美国的算法优化遇到中国的柔性电极,当西方的临床数据结合东方的语言解码,最终受益的将是全球数百万被禁锢在身体里的灵魂。

这场竞速赛没有真正的输家,只有更早到来的希望,美国的今天或许是技术领跑的证明。
但中国用“起步晚20年却跻身全球第二”的事实说明,在脑机接口这个关乎人类未来的领域,后来者同样有机会定义规则。
而我们终将见证,当大脑与机器的壁垒被彻底打破,人类的生存边界将被拓展到何种不可思议的程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美脑机竞赛白热化!美国新突破领先全球,中方能否后来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