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6 23:09

3.5亿“空中加油”:西安增材出现“最大天使轮”


说起增材制造,我们第一时间都会想到陕西首批科创板企业——铂力特(688333),但是在这条未来千亿级产业赛道上,并不乏弄潮儿。
日前,航天六院旗下西发公司所孵化的宏臻增材,完成3.5亿元天使轮融资。此时距离这家位于西安航天产业基地,专注于航天液体动力增材制造的科创企业,成立还不到两年。
尤为值得注意,这是本土增材领域最大的天使轮。
增材制造:央企“不缺位”宏臻增材的成功募资,也给了我们观察增材制造产业发展的一个机会。当我们梳理其成长历程时,所看到的已经是一座群情激昂的“田径场”,各家企业在各自赛道上你追我赶。
2014年,或许是陕西增材产业的元年。
当年,铂力特自主开发的商用化激光选区熔化设备S300设备研制成功,标志着公司金属增材制造装备业务至此走向商用化道路。脱胎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的西安赛隆,刚过一岁,正埋头于3D打印设备和原材料制备装备的研发。
就在这一年,西发公司正式进入增材制造领域,开始了十年磨一剑。

2018年也是一个重要节点。
这一年,西发公司通过引进第一台金属增材制造设备,并以两年时间实现从机理研究到工程应用的重大突破。崭露头角的天元智能,则借助陕西高端装备制造基金和大米创投的天使轮,继续着“定向能量沉积技术”的探索。
作为领军者的铂力特,则进入了最紧密的上市筹备期,并终于2019年拿下了“3D打印第一股”金名片。
竞逐之下,陕西增材的实力愈发引人瞩目。
行至2022年,西发公司打通了增材制造工程应用批量化、工业化关键环节,带动航天液体动力产品演进升级、批量生产和自主可控。刚刚跻身省增材制造产业链“链主”的西安赛隆,正在尝试多方协作。而铂力特的年轻人则在首次股权激励之下,为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到来储备力量。

在整个行业景气度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宏臻增材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在2023年11月挂牌成立之后,当年(2023年)即营收334.98万元,独立运营首年(2024年)营收1.4亿元,利润总额2000万元。
之所以如此迅猛,得益于航天六院的精准引导。从创立伊始,宏臻增材即一直专注于航空航天领域复杂零部件的设计、制造与工程化应用等,以差异化市场的定位,实现了快速盈利。
在央企赋能的基础上,陕西增材展现出了“团结”之姿。在过往10年中,西发公司与铂力特、华科、西交大、西工大等都有深度合作,比如曾多次引进铂力特的3D打印设备,共同助力中国深空探测、载人空间站、探月工程和北斗导航等航天重大工程。
关于本轮融资用途,可补充的信息是:主要用于增材制造产能提升,计划通过建设一批、达产一批、配套一批的方式逐步建成 300台(套)增材制造设备能力,以有效提升航天液体动力增材制造产品供给能力和外部市场业务生产能力。
“空中加油”:最大天使轮“本土造”亮点来了,宏臻增材3.5亿元天使轮规模,打破了陕西增材领域的历史记录。
我们以企查查为工具,统计了部分以增材业务为核心的部分科技企业(本土5家外埠5家),根据其首轮融资情况来看,尽管大多数的天使轮和A轮都选择了不公布,但综合信息显示,宏臻增材的3.5亿元,绝对算得上“最大”。

事实上,这一金额也超越很多企业的后续融资。
比如主做航空航天金属粉末材料及零部件的中航迈特,其B+轮规模为3亿元,专注于金属3D打印的华阳新材B轮融资仅数千万元。若考虑到铂力特的IPO融资也才5.99亿元,3.5亿元更是一个大数字。
从投资人信息看,3.5亿元均来自陕西空天创新基金投出,其LP包括中国银河投资(14.5%)、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19.80%)、西安市工业倍增基金(22.60%)、西安航投未来资本(22.60%)、西安富阎投资(5%)等,汇聚了央、省、市、属地四级政府助力,其中本土出资占到7成。
将视野打开,这笔3.5亿元的天使轮不仅是对宏臻增材的“空中加油”,也意味着创投资金对增材制造这条重点产业链的支持正在升格。毕竟,增材是省级(34条)和西安市级(19条)的双重点。

我们统计发现,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旗下子基金已经累计投出14家,西安市创新投资基金和西安市工业倍增基金的数据分别是12家和3家。
在省市重合定位的加持下,省市引导基金也出现了叠加效能。
例如西安碳易增材智造,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通过西安唐兴科创基金、西安天泓高端装备强基创新基金参与,西安市创新投资基金则通过西安财金龙门成长股权投资基金、西安天泓高端装备强基创新基金共同投资。
增速第二:“链群效应”初现回到本土增材制造产业链,我们预期它未来还有更大的可能。
首先看一个数据:38%。
来自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2024年上半年,陕西18条产业链产值实现同比正增长,在上半年产值增速超过10%的8条产业链当中,增材制造产业链以38%的增长排在第二位。

目前来看,西安以铂力特、赛隆、欧中为链主的增材制造产业链已聚集关联企业70余家,产业规模在2023年已经达到143亿元;陕西渭南高新区 3D 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已经聚集增材制造产业链企业及应用3D打印技术传统制造业企业80余家。
再看一个评估:原生型产业创新集群初步形成
2024年3月,《陕西省培育千亿级增材制造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印发,其中对于增材制造的发展状况做出评估:
作为国内重要的增材制造和再制造技术策源地和产业集聚区,陕西已经形成了以西安交大、西工大、西北有色院为核心,增材制造研究院、铂力特、赛隆、天元智能等创新主体为支撑,集工业软件、材料、设备和应用服务为一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生态。
最后看一个目标:1000亿元
同样是《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增材制造产业链年工业产值达到200亿元;到2035年,年工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由此,西安金融棒棒糖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陕西对优势产业的态度是,抓住最有利的时机,突出的“把长板做长”,这一现象,正是成就“最大天使轮”的关键要因。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已经注意到产业链的诸多“扩产”迹象。
例如铂力特于2024年10月宣布投资10亿元建设高品质增材制造原材料钛合金、高温合金粉末生产线(位于沣西新城),天元智造计划于2026年前投产3条产线(位于西安经开),欧中材料、西安赛隆则分别开建生物材料产业化项目和金属粉末3D打印技术与装备产业化项目。
面对这一扩产潮,我们还有一个预期:即陕西增材当前比较集中于工业级场景,包括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汽车、工业模具等领域。但未来消费级市场一旦打开,增长之势可能更为壮阔。
在《行动方案》中,我们注意到官方已经提出:要推动增材制造在文化创意、创新教育等领域规模化应用。

这完全是一个海量市场。以消费级3D打印机为例,2024年一季度到2025年一季度,桌面级3D打印机占比已经达到88.6%。而创意类则更是五花八门,从手办、冰箱贴、钥匙扣、水杯、纸巾盒、鼠标到成套玩具与家用器具,市场之大,已是不可想象。
最新消息是:3D打印龙头铂力特进入了手机消费电子板块,目前已形成千万级营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3.5亿“空中加油”:西安增材出现“最大天使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