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6 23:09

中国再出招,高通遭立案调查,一通杀鸡儆猴,美国无能为力

前言十年前,高通被中国罚款60.88亿元,那时候很多人以为,这家美国芯片巨头已经吃了教训,可十年过去,故事又回到了原点。
2024年的这个夏天,高通再一次成为中国反垄断调查的主角,只不过这一次,它不再是单纯的“犯错公司”,而更像一匹在中国市场上横冲直撞的野马。

反观中国芯片行业,却在悄悄崛起——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8.7%,一边是怒涛压境,一边是田野丰收。
有人说,这只是一场商业纠纷;但更多人看见了第二层面:这是一场关于规则与尊严的较量。

2023年5月,高通宣布要收购一家以色列车联网通讯芯片研发公司,那时候消息刚出来,很多业内人只是轻轻“嗯了一声”,觉得这不过是一次寻常并购。
可中国监管部门却很快发出了提醒——交易虽未达到强制申报的体量,但影响却并不寻常,这个提醒,实际上是一次提前亮出的红灯。

到了2024年3月12日,中国官方正式要求高通依法申报,并强调在批准前不得实施。
高通当时的表态“很乖”,两天后立刻宣布放弃交易,那一刻,很多观察者以为剧情终止。
可几个月后的6月,事情露出狐狸尾巴:高通居然在没有任何申报、也没有与中方沟通的情况下,秘密完成了这桩收购。

一个“说好的放弃”,结果变成了“暗地里完成”,就像是在别人家门口明目张胆地撕毁约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接到举报后雷霆出手,调查、核实、高通承认,一系列动作干脆利落。
立案调查的通知下达得很快,像一记警钟,敲在中外企业耳边。

高通的行为,在中方看来,已经不只是商业问题,而是态度问题——蔑视规则的姿态,和当初那句“尊重中国法律”的承诺形成了残酷对比。
从这一步起,中国的反应就不再只是案例层面的执法,而是一次声明:这个市场有规则,这片土地有底线。

当中国监管部门用实际行动作答后,很多人才意识到,这场“高通调查”其实有三层深意。
首先就是对高通的直接警告,十年前被罚60.88亿元的记忆还没模糊,如今又被查,这不仅说明它的“顽固症”未愈,也映射出中方的底气。

去年它口头说放弃,今年却偷偷完成收购,这样的反复让人自然想到美国政客那套“嘴上承诺一套、手底下干另一套”的老伎俩。
中国这一次的强硬反应,不仅是针对高通,更是一种姿态——在中国市场混,先学会守规矩。
然后是对中国企业的提醒与保护,监管总局公开披露案情,不仅让外资公司感到震动,也给国内企业敲响警钟:谁和高通绑定太深,谁就得考虑风险。

万一高通被处罚,供货、服务链都会受到影响,那时的损失,不仅是钱,于是,这反而成为国产芯片的机会窗口。
过去,很多国产方案在决策时被轻轻放一边,如今可能会被重新捡起。每一次动荡,都是推动“国产替代”提速的催化剂。

当这样的叙事正在中国商业界蔓延,最后一层的意义就显露出来,这起调查已不仅是市场监管的问题,而是中美博弈的映射。
从稀土到超硬材料,从锂电池到光刻设备,中国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新规和反制措施,像是一连串棋子落下。

每一步都很克制,却精准。高通,不过是棋盘上被敲到的一子,背后是大格局的手在推动。
历史里,中国在引进专利和技术时,总强调公平——既要保护知识产权,也要防止强权滥用,高通的案子,让这种原则从理论变成了血肉的现实。
在高通的世界里,专利像空气一样存在。

它掌握了无线通信的标准必要专利,又掌握了芯片生产的定价权,这种“上下游都在自己手里”的格局,让全球手机厂商都得为它交一笔“高通税”。
专利许可费占营业额约三分之一,但是却贡献了差不多70%的净利润——这样的利润结构,本身就说明问题。

按照规则,拥有标准必要专利的企业应遵守FRAND原则——公平、合理、无歧视地对外授权,但现实并没有表面那么干净。
什么叫“合理的授权费”?什么是“不歧视的条件”?在法条之间的缝隙里,垄断的味道就溢出来了。
高通正是靠这种模糊空间,精巧地筑起了一道看似合法、实则封锁竞争的“技术壁垒”。

中国在2015年那次调查后,就曾敦促高通修改授权模式,它也答应了,可十年过去,人们惊讶发现,某些态度并没有根本变化。
如今,当中国芯片产业正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长江存储、中芯国际等企业在关键技术上突破时,这场调查又成了新的节点。
有人说,它可能会让中国在标准制定、专利操作上更有警醒;也有人说,它是国产替代的转折点。

不论怎样,这一事件让世界重新思考:在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护公平竞争之间,该如何平衡?
从更宏大的角度看,中美之间的科技竞赛已经不只是市场份额的问题,而是制度能力与发展模式的对话。
高通被查的那一刻,一种新的叙事开始成形——这是一个正在以规则、法律与技术构成的新力量的中国。

结语当“调查立案”的消息出现在新闻标题里,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震惊,但更耐人寻味的,是背后那种从容的确定感,中国不再是十年前那个“被动应对”的市场,而是一个开始设定新规则的玩家。
高通或许只是第一个被摆上台面的例子,未来还会有更多类似的较量——它们都围绕一个事实展开:任何企业,无论多么庞大,都不能无视中国市场的规则。
信源来自滚动新闻:《高通罚单开启反垄断新常态》
经济参考报:《高通案:反垄断与知识产权的博弈》
海外网:《发改委披露调查高通过程:14个月正面交锋9轮》
法制日报:《高通垄断案,在公平原则下引进技术》
中国网:《市场监管总局就对高通公司立案调查事答记者问》
北京青年报:《高通被开60亿垄断罚单 创中国反垄断罚款最高纪录》
南方都市报:《高通在中国遭反垄断调查,因收购车联网芯片设计公司未申报》











pic/oicfmhmbjzz.jpg

pic/wev2hjlwnsr.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再出招,高通遭立案调查,一通杀鸡儆猴,美国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