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吹响“AI派·集结号”打造“创新群落”
10月15日,首场“AI派·集结号”应用技术对接活动在湾区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中心启动。这一由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办指导,宝安区科技创新局牵头打造的创新资源交流平台,将在每月10日至15日常态化开展,通过系统性整合“政产学研用金”六大要素,着力破解长期制约产业创新的“信息孤岛”难题。“AI派·集结号”应用技术全领域对接会现场。
“创新群落”生态重构
宝安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传统制造业大区,在机电一体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具备叠加优势。据宝安区科技创新局介绍,该区不仅形成了从核心零部件到系统集成,再到整机制造的完整机器人产业链,更在灵巧手、空心杯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培育了兆威机电、同川精密等多家领军企业,为AI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宝安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优势介绍。
“我们在走访中发现,虽然宝安产业资源丰富,但企业间仍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宝安区科技创新局负责人坦言。这一发现促使宝安创新推出“AI派·集结号”,其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了从“资源堆砌”到“精准链接”的治理理念转变。
与传统的产业扶持政策不同,“AI派·集结号”更注重构建持续创新的生态系统。通过“AI派”构建技术创新无限的“π”型生态,借助“集结号”汇聚六方资源,这一创新模式体现了宝安在产业治理上的深刻思考——从单一的政策扶持转向系统性的生态构建。
“三驾马车”政策引擎
宝安区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打造了一套精准有力的政策“组合拳”——平台建设、技术攻关、空间支持“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形成强大的创新推动力。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宝安联动前海共建华为云具身智能产业联合创新中心,单个项目支持额度高达1200万元,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技术攻关方面更具突破性。宝安联合市科技创新局、前海管理局实施“具身智能与端边智能”专项,连续三年投入3亿元,今年技术攻关项目数量达12个,较2024年实现2.4倍增长。这种持续性的投入机制,为企业长期技术布局提供了稳定的预期。
产业空间支持同样彰显创新思维。超2万平方米的“无忧空间”提供3—12个月免租期,结合8万平方米创新型产业用房的3—7折租金优惠,这些措施精准对接了企业从初创到成长的不同阶段需求。
尤为重要的是,宝安坐拥5.45万家工业企业、近万亿元工业产值的庞大应用场景,以及“六位一体”交通枢纽和多个城市地标,为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宝贵的“试验场”。这种“场景优势”正成为宝安吸引创新要素的独特竞争力。
链接催生“化学反应”
在首场对接活动中,银河通用展示了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新零售场景的应用方案。该公司通过多模态感知和自主决策技术的融合,实现了机器人在复杂零售环境下的商品识别、自动补货和智能结算全流程操作,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中的巨大潜力。
鹿明机器人则分享了智慧导览领域的技术突破。其研发的导览机器人不仅能提供精准的讲解服务,还能通过情感识别技术实现与游客的深度互动,提升了公共服务领域的人性化体验。这一创新应用充分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的价值。
在产业链对接环节,同川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场演示了Harmonic系列轻量化谐波关节的性能特点,该产品在精度、寿命和成本控制方面实现重要突破,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提供了新选择。自变量机器人则从整机厂商角度,现场发布了其对控制系统、传感器、执行器等核心零部件的具体性能参数与采购需求,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改进方向。
活动现场创新的“1V1供需快闪对接区”成为最大亮点。分设的“新零售及智慧导览应用场景对接”和“机器人全产业链上下游对接”两大专区,吸引了大量企业参与交流。多家企业在现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这种高效对接模式不仅缩短了创新成果转化路径,更探索出了一条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新路径。
“生态共建”多方受益
“‘AI派·集结号’最具前瞻性的创新在于其自我进化能力。”宝安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月常态化的系列活动设计,确保了创新生态的持续活力和适应能力。平台不仅帮助企业解决当前的技术需求,更通过持续的资源导入和机制优化,构建了一个能够自我完善、自我进化的创新生态系统。
在这个生态中,协会、联盟成为连接各方的天然纽带,14支子基金构成完整的金融服务链条,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形成紧密的技术创新联盟。
随着首场活动的成功举办,“AI派·集结号”正在开启一个全新的产业创新时代。这个平台的意义不仅在于促成了多少项技术对接,更在于它构建了一个持续进化的创新共同体。在这里,每个参与者都是生态的共建者,既从中受益,也为之贡献,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创新闭环。
展望未来,宝安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提到,“AI派·集结号”将持续深化其创新使命:一方面,通过每月常态化的系列活动,不断激发新的创新火花,催生更多跨界合作的“新物种”;另一方面,通过持续优化创新要素的配置效率,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构建更加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龙飘飘/文 图片由宝安区科技创新局提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