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兵团 | 天山激光扎根新疆兵团:以新质生产力激活中亚贸易
中国网五家渠市10月13日讯(记者 胡俊)10月12日,高质量发展看兵团之“新质新造”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首站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以前从山东青岛港发货到土耳其,要走56天;现在从新疆通过中欧班列过去,14天就到了!”站在位于五家渠市经济开发区的新疆天山激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山激光”)的装备车间里,公司负责人颜景川指着一台正在调试的激光切割机向记者介绍近几年公司的发展布局。这个时间差,不仅改写了中国企业的外贸节奏,更让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桥头堡的优势,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机遇。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经济开发区的天山激光公司装备车间。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新疆天山激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颜景川介绍新疆激光产业发展情况。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作为新疆首家激光整机制造企业,天山激光自落户五家渠市以来,已投入1.37亿元,建成占地面积21181平方米、建筑面积24196平方米的生产基地,搭建起激光智能化应用设备产线、激光测试实验室等核心设施。“我们不只是来建工厂,更是来‘嫁接’技术的。”颜景川介绍,企业已帮助新疆30余家企业改良传统工艺——在克拉玛依石油板块,激光熔覆技术解决了石油管道再加工的运输半径问题;在风电领域,激光维修服务让大型设备无需再“千里迢迢”送修;像是天润奶业的生产日期、部分矿泉水品牌的标识,都出自他们的激光打标设备。
工程师正在操作新疆天山激光公司的激光打印设备。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更令人瞩目的是其自主研发的激光大数据平台。“平台覆盖了33类工程材料的工艺数据库,接入了1500多台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累计形成8000多组工艺参数组合。”颜景川说,这个平台面向用户免费开放数据端口,能通过动态参数优化模型,帮企业实现精益生产。此前,新疆一家企业生产电脑机箱时,传统模具加工改款需重新开模,耗时又耗钱,而通过天山激光的激光切割技术,“画好图纸就能快速切入,一秒钟能切21个一毫米直径的孔,效率翻了好几倍”。
新疆天山激光公司的激光切割设备正在工作中。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工程师展示新疆天山激光公司激光切割设备的切割工艺。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扎根新疆的两年里,天山激光不仅见证了自身的成长,更亲历了新疆营商环境的温度。颜景川讲了一个小故事:公司销售总监李明军曾遇到一位新疆当地的客户,原本约定购买激光手焊设备,却因在五金市场看到更便宜的同类产品而临时变卦。“本以为这笔生意黄了,没想到几小时后客户主动打电话说‘我作为新疆人,不能言而无信’,不仅退了低价设备,还按原合同打了款。”后来,李明军主动给客户让利1000元,两人成了朋友,客户还不断介绍新订单。“在新疆,不管是和政府打交道,还是和客户合作,都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善意。”颜景川说,五家渠市政府甚至把开发区的核心广告牌低价租给企业,“让我们先打响知名度,这种支持让企业心里很踏实”。
新疆天山激光公司的激光切割设备正在工作中。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如今,天山激光的目光已投向更广阔的中亚市场。“我们已经拿到了哈萨克斯坦的订单,近日土耳其的企业还要来考察。”颜景川透露,企业计划在霍尔果斯口岸建立海外仓,未来新疆工厂将主攻中亚、欧洲市场,与山东工厂的日韩、北美市场形成互补。“中亚国家的工业刚起步,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机会。”他举例,哈萨克斯坦企业买激光切割机,目前还主要用于钢结构厂房、暖气片生产,“随着他们工业体系完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
正在建设中的新疆天山激光公司生产车间,预计年底投产。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为了让产业扎根更稳,天山激光还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激光操作工艺师”校企班,计划每年输送200名专业人才。“交付设备只是合作的开始。”颜景川说,针对新疆操作工短缺的情况,企业会给客户提供一周的“代生产服务”,手把手教操作;前段时间,为了帮新疆塔城一家企业赶海外订单,技术人员还在当地驻场半个月。“我们想以服务为核心,把品牌影响力做起来。”
新疆天山激光公司工厂园区外景,生产基地建筑面积24196平方米。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从山东到新疆,从国内配套到中亚贸易,天山激光的故事,正是新疆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投资兴业沃土的生动缩影。“以前有人说新疆是‘下一个深圳’,我现在信了。”颜景川望着车间里忙碌的工人,眼神坚定,“这里有政策红利,有市场潜力,更有人情温度,只要用心做事,就一定能有收获。”
接下来,天山激光计划将山东总部的激光板块、重型设备逐步向西部迁移,“新疆面向中亚的优势越来越突出,这是我们未来的核心竞争力”。颜景川信心满满地说,随着更多像天山激光这样的企业集聚,五家渠市“一圈四链”的产业布局正加速成型,新疆装备制造业也正以更经济、更精确的姿态,拥抱“光”的未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