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5 19:43

“战斧”援乌最后48小时,俄罗斯警告特朗普,还给中国提了个醒?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据环球网报道,特朗普将于17日在白宫会晤泽连斯基,两个人重点讨论的就是“战斧”导弹的问题,这就意味着最后48小时内,战斧援乌就会敲定,所以这几天俄罗斯也开始给特朗普上压力了。
13日,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送给美国这样一句话:“所有人都会遭殃,尤其是特朗普本人”。
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战斧”巡航导弹绝非普通武器。它的常规弹头与核弹头版本外观完全相同,能隐身低空突防,精准摧毁高价值目标。更关键的是,它的发射平台多样,军舰、潜艇、陆地载具皆可部署,而核常兼备的属性让对手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判断其威胁等级。
美军曾靠“战斧”在伊拉克、叙利亚等地打出“闪电首击”,但鲜少有人提及,其潜射版搭载的W80核弹头爆炸当量高达15万吨TNT,四艘“俄亥俄”级核潜艇就能携带616枚核战斧。这种力量一旦释放,足以改写地区平衡。
梅德韦杰夫正是抓住这一死穴:如果乌克兰用“战斧”袭击俄罗斯,俄方怎知背后不是美国操控?又怎知飞来的不是核弹?面对这种不确定性,俄罗斯必须按“核袭击”进行对等反击,瞬间将局部冲突直接升级至核对抗层面。

这就戳中了美国的痛处,特朗普是为了结束俄乌冲突,不是加入冲突,他原本想用“战斧”来威慑俄罗斯,逼普京尽快停火,但梅德韦杰夫的这番警告,直接让美国自己成了核风险的最大承担者。
现在,压力全到了美国这边,如果特朗普因为担心核冲突而取消计划,那势必会有人说他是对俄“软弱”。但如果硬着头皮提供,又得面对俄罗斯的核反击风险。
更尴尬的是,美国如果为了降低风险,限制乌克兰使用“战斧”,甚至向俄罗斯通报导弹信息,那岂不是自打嘴巴,成了国际笑话?
至于俄罗斯为什么会如此警惕美国向乌提供战斧导弹,最大的原因就是害怕乌克兰用用“战斧”打击俄罗斯的能源设施,这也是俄最大的软肋。
数据显示,俄罗斯石油出口收入占预算的40%,约1530亿美元,而近期乌克兰用无人机猛攻俄罗斯石油设施,比如克里米亚的费奥多西亚码头,一把火就烧掉25万吨燃料。
这些已经导致俄罗斯每日110万桶炼油产能停产,占总产能的17%,若“战斧”入场,俄能源设施将面临毁灭性打击,但与此同时,美国也必须承受“玩火自焚”的代价。

梅德韦杰夫的策略,本质是利用规则漏洞实现“不对称反击”,这倒是给中国提了个醒,在亚太地区,美国正通过武装日本、菲律宾,复制“代理人战术”,而中国完全可以借鉴俄方的“创造性模糊”,对等反制。
首先是对日本引进“战斧”的警告。日本去年就跟美国签了合同购入了400枚“战斧”导弹,还计划在2027年前改装8艘“宙斯盾”驱逐舰,以搭载这些导弹。目前“金刚”级驱逐舰“鸟海”号已经赴美改装了。这些导弹若部署在驻日美军基地或日本自卫队舰艇上,将直接覆盖中国沿海关键目标。
中国可明确表示:一旦“战斧”类导弹来袭,中方无法区分发射者是日本还是美军,也无法确认弹头是否为核型号。
因此,任何来自日本方向的“战斧”攻击,都将被视为潜在核威胁,并触发中方最严厉的反击,包括核选项。
这种表态会让日本三思。日本解禁自卫队进攻属性,本就和《和平宪法》精神相悖,如果因为引进“战斧”而卷入核冲突,日本民众会答应吗?
数据显示,日本社会对军事扩张的反对声浪日益高涨,政府若一意孤行,可能引发国内动荡。同时,美国也得掂量:要么管好日本,要么撤出驻日美军,以自证清白。

其次是对菲律宾部署中导的反制。美国借口军演在菲永久部署“堤丰”系统,其核心武器正是“战斧”,而菲律宾士兵已在接受操作培训。
中国可强调:这套系统完全由美军控制,但发射平台位于菲律宾领土。若导弹从菲律宾发射,中方同样无法区分责任方,只能默认最坏情形回应。
这会让菲律宾民众清醒认识到,允许美国部署进攻性武器,等于将自己变成“核人质”,进而激发国内反美情绪,迫使菲政府重新审视战略选择。
最后我们讨论一下,为什么“战略模糊”如此有效?
因为中美俄都是核大国,所以抛出这种“核模糊性”言论能增加对手的不确定性,从而遏制冒险行为。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战斧”,本意是“战略清晰”,用明确武器援助施压,但俄方用“战略模糊”反击,把球踢回给美国,让美国自己承担误判风险。
对中国来说,这套逻辑同样适用。美国在亚太的“印太战略”,本质是通过盟友前沿部署,制造“战略清晰”的威慑,比如在日韩菲部署导弹系统。如果中国将每次部署与核风险挂钩,美国及其盟友就不得不权衡:是继续挑衅,还是主动后撤以自证“无害”?

目前,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已引发多国担忧,包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如果中国强化这种表达,能赢得更多国际理解,同时迫使美国后退。
更重要的是,这种策略成本低、收益高。它不需要实际部署新武器,只需通过外交话语就能改变博弈平衡。中国可以结合自身“和平发展”理念,强调这是自卫而非挑衅,从而在道德和战略上占据双高。历史证明,大国冲突往往起于误判,梅德韦杰夫的警告,正是降低了误判概率,这对全球都是福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战斧”援乌最后48小时,俄罗斯警告特朗普,还给中国提了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