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5 16:24

武汉植物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普探索传经送宝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包东喜

10月14日,2025东湖论坛分论坛——“一带一路”国际科普嘉年华活动在武汉光谷会展中心启幕。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汇聚了来自中国、泰国、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阿联酋、罗马尼亚等近10个国家,以及安第斯路国家科技组织的科普资源,为观众送上科普演讲、科学表演秀等一系列科普活动。
交流会上,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科普开放中心主任梅林以《植物园科教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为题,向来自泰国、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阿联酋、罗马尼亚等近10个国家的嘉宾分享了发展的探索与实践。赢得嘉宾们阵阵掌声。
据介绍,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始建于1956年,是全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植物的保育基地,也是全国三大科学植物园之一,是国家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目前,收集保育植物资源1.3万种,建成1个国家种质资源谱、3个国家种质资源库、17个特色专类园,同时也是华中地区最大的战略植物资源保育基地。

金林说:“武汉植物园在开展科教融合方面有高端平台、空间场地,同时也有优质的人才资源基础,以及丰富的植物保育的基础,一直紧紧围绕‘科’‘植’属性,同时整合植物资源和科研资源,一直致力于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致力于科研成果资源科普化,来努力实现科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武汉植物园结合科研资源和科研人才来开展一系列的科普活动。去年5月15日植物园的科研人员在《自然》上面发表文章,结合科研的重点研究对象制作了八种猴面包树的模型,开展了科普讲座,包括40幅相应的摄影展,在活动当天进行20分钟的马达加斯加的线上连线,制作2500余字的科普手册和19种猴面包树的主题文创产品。这场活动成为了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主题活动的全院重点活动,183万社会公众在线上与线下参观。
2023年3月和11月,开展两次中国科学院科学节武汉专场活动,两天吸引2-3万公众现场参观。
在湖北省科协的大力支持下,首创了湖北省科普亮宝会,以及湖北省科普嘉年华,让科普工作者走红地毯,打造了一站式植物园里的科学游园会;打造武汉植物园“楚杉科普讲堂”,邀请院内和院外的科普专家结合社会热点、科学方法,包括科学与艺术面向社会公众开展一系列的科普报告。
该园构建了立体的科学传播网络,在传统媒体上面强化宣传的力度,开展科普书籍、科普节目、科普视频等多元形式的科普创作,赋能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目前,该园已经实现了自然课堂、成长专题营、科学探究、专业培训四位一体的研学体系。武汉植物园打造了自己的“探自然”精品课程科普研学活动品牌,结合植物与生活、植物与节日、植物与文化开展一系列的研学课堂;面向6到12岁的小朋友开展冬夏令营、森林成长营,让他们在植物园里做调查、做标本,提升他们对科学思维、科学研究的兴趣;面向高中生让他们走进实验室,由科研人员、科学家帮他们设计课题,一起走进实验室做实验,形成调研报告;开展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今年暑期,600多名青少年到武汉植物园探索科学与自然。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武汉植物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普探索传经送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