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欧、日等纷纷行动,ASML公开表态,外媒:唯独中国不可以
荷兰的ASML最近又一次站上了风口浪尖,而这一次,它不是因为技术领先,而是因为“卡壳”了,一台光刻机的出货到底能不能发,成了全球技术角力的晴雨表。美国在前头拉小圈子,欧盟在后头做算盘,日本则一边跟风一边自保,中国却成了他们绕不开的焦点。
技术的冷战正悄然升级,大家都在为未来的产业地盘划线,而ASML的一句话,“我们只是个公司”,背后,是一个时代的告别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场。
技术规则变了,谁来重新划线在过去,谁家技术好,谁就说了算,可现在,不是你会做就能卖,而是你“能不能被允许卖”,美国、日本和欧盟这几年在半导体领域联手搞“小院高墙”,不光限制出口,还建什么“供应链预警机制”,甚至联合研发“对冲中国”产品,听起来像是怕中国技术崛起,实际上是怕自己掉队。
美国先出招,禁止高端芯片和设备出口中国,日本马上跟上,连光刻胶都要管一管,欧盟虽然嘴上说要“战略自主”,行动上却没少配合,尤其是荷兰,在美国的压力下,ASML对中国的EUV设备出货一再拖延。
近期,荷兰还牵头搞个“芯片联盟”,欧盟各国纷纷点赞支持,《芯片法案2.0》也呼之欲出,表面看是补贴本土企业,实则是把“技术安全”当成挡箭牌,防的还是中国。
可这时候,中国的回应也不再只是“抗议+申明”那么简单,10月初,中方发布了稀土出口新规,虽然没有明说针对谁,但全球都明白,这不是“反制”,这是“提醒”。
稀土可不是玩具,它是高端制造的命根子,尤其是光刻机里的激光器和磁体,少了它,机器就是个昂贵的铁壳,过去西方讲“去风险”,现在突然发现,“风险”这俩字也可能来自中国。
企业也不傻,在美国的限制下,英伟达专门给中国“量身定制”了几款芯片,降点参数,换个名字,照样卖得火,这种“边缘操作”看似是妥协,其实是企业在夹缝中自救,毕竟,做生意不分阵营,市场才是最好的发动机。
而欧盟的处境,则显得更加尴尬,一边靠美国提供安全保障,一边又被美国抢订单、挖公司、断合作。
ASML高管最近就忍不住吐槽,在中美之间,你问问欧盟保护过我们吗?这种话一说出口,说明欧洲企业也开始反思,跟着美国走,自己到底得到了什么?
全球化的裂缝,从ASML开始暴露ASML原本是全球化的“模范生”,技术领先,客户遍布全球,尤其在中国市场,营收占比一度高达30%,可现在,随着地缘政治搅局,它正慢慢变成一个“夹心饼干”。
10月初,ASML又一次因为审批问题推迟了对中国的一批DUV设备出货,虽然不是最先进的EUV,但也够敏感了,公司内部准备好“延迟出货”的预案,外部却不得不面对现实,商业逻辑在政治干预面前,真的越来越站不住脚。
这不只是ASML一个公司的困境,而是整个全球化模式的裂痕开始显形。
其实,ASML嘴上说“我们中立”,但技术从来就不是中立的,一个EUV系统上万个零件,跨越几十个国家,任何一环出问题,整台机器都得停。
如今美国限制激光器,日本卡光刻胶,中国稀土新规一出,连磁体都成了敏感品,ASML要交货,不光得看自己能不能造出来,还得看这几十个合作方有没有“许可”,结果就是,一台设备,变成了一个政治项目。
但中国也没闲着,EUV固然还没完全搞定,但在成熟制程领域,中国的产能扩张已经让人刮目相看,成熟不代表落后,那些车规芯片、工业芯片、物联网芯片,全球都离不开。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策略不是“死磕封锁点”,而是“换道超车”,我不一定非要和你比最尖端,但我可以把整个底盘全铺好,让你不得不和我打交道。
这几年,中国和俄罗斯、中东、东南亚的半导体合作也在加速,大家不是非得依赖ASML,还有国产设备、区域替代、技术共享,慢慢地,一个“去西方中心化”的供应链网络正在成型,不再是“你主导我配合”,而是“你封锁我另起炉灶”。
而西方那一套“你可以、你不可以”的技术输出标准,也越来越难服众,ASML的设备可以卖印度、巴西、越南,但唯独中国不行,这种选择性“技术正义”,说白了就是双标。
长期下去,不光破坏产业公平,还会打击全球创新生态,企业投的钱多了,回报周期长了,创新成本高了,最后伤的可能是所有人。
半导体新时代:碎片之中找秩序从前讲“全球协作”,现在拼“国家安全”,半导体产业的主旋律已经变了,效率不再是第一目标,安全、掌控、可控才是关键词,中国搞稀土新规,美国搞出口管制,欧盟搞补贴法案,大家都在为自己搭“护城河”。
投资也变得更保守,以前是全球建厂,现在是“本地化”,美国要在本国造芯片,日本要回流制造,欧洲要独立自主。
看上去热闹,其实意味着碎片化,同样一款芯片,可能得造三套系统、跑三种法规、过四五道审批,成本自然水涨船高。
国家的手也伸得更长了,从美国拜登政府的《芯片法案》到欧盟的“百亿矿产计划”,国家不仅管“能不能出口”,还决定“谁能拿钱”,补贴、限制、外交施压,企业哪还有多少独立空间?ASML的高管敢公开吐槽,就是因为这种“看得见的手”已经挡住了他们看未来的视线。
但真正的竞争,不是看你技术强不强,而是看你有没有一整个能跑通的体系,光有芯片不行,还得有材料、设备、标准、人才、生态。
中国现在做的,不是“追赶某项技术”,而是“搭建整个体系”,稀土是资源牌,成熟制程是稳定器,区域合作是新路径,这不是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布局。
当然,完全脱钩是不可能的,ASML也不想失去中国市场,中国也不希望断了全球技术流通,问题是,在博弈的当下,谁都不敢轻易让步,未来的可能性,是在不断试探中寻找一种“能合作但不过度依赖”的新平衡。
你要我安全,我也要你可控,在这种“有限合作+彼此防备”的新常态下,技术规则也许会被重写,但合作的大门,不能关死。
ASML的交付难题,是这个时代大国博弈的一个缩影,半导体的深水区,不再只是技术的比拼,更是规则、生态、战略的全面角力。
中国不是局外人,更不是被动者,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重构,封锁可以拖慢前进的脚步,却挡不住方向的变化,真正的胜者,不是谁卡住了谁,而是谁能在碎片中重建秩序、在冲突中找到平衡。
技术的未来,不该被地缘政治囚禁,全球的协作,也不该被偏见隔断,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最后比拼的,是谁能走得更稳、更远。
信息来源:
美媒:没有美国芯片,中企也能蓬勃发展2025-09-28 09:16来源:环球时报
中方发布稀土新规后,阿斯麦为出货延迟做准备2025-10-11 10:38:23来源:观察者网
阿斯麦高管:面对中美,欧盟保护自家企业了吗?2025-10-09 10:22观察者网
欧盟关键矿产百亿计划曝光,剑指中国?2025-10-13 08:05:11来源:欧亚评论
欧盟成员国支持荷兰牵头的芯片联盟,推动《芯片法案2.0》出台2025年09月29日 17:02 环球市场播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