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4 20:13

稀土之后,中国又一记“断电”重拳,这才是真正对美战略级武器!

10月9日,中国四部委突然宣布管制电池关键技术出口,美股储能板块应声暴跌,Fluence Energy单日跌幅高达12%!
这次中国打的不是芯片战,而是直接掐住了美国AI时代的电力命脉,电池。

没有中国电池,美国的AI霸权还能撑几天?
当“卡脖子”变成“断电源”,谁才是真正的规则制定者?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反制重拳震撼美国10月9日,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四部委联合发布公告:
宣布对稀土提炼分离技术、高端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实施出口管制,同时将电池正负极材料纳入出口许可管理清单。
消息传到大洋彼岸,美股开盘即现恐慌性抛售。

储能概念股全线崩盘,Fluence Energy单日暴跌12%,创下今年最大跌幅。
特斯拉股价下挫5%,市值蒸发超过400亿美元,整个新能源板块哀鸿遍野。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分析师们意识到,中国这次出手的时机太过精准。

此时人工智能革命正在全面铺开, AI的爆火让各大科技公司疯狂扩建数据中心。
根据美国能源部预测,数据中心用电量在过去6年已经翻了一倍,到2028年还将再增长3倍。
每训练一个大型AI模型,耗电量相当于一个小城镇全年用电。

没有高性能储能系统,这些耗资数十亿美元的GPU集群就是一堆昂贵的电子垃圾。
而储能系统的核心,锂电池,恰恰是中国说了算。
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中国控制着全球96%的电池负极材料产能,和85%的正极材料产能。

光是今年前7个月,中国电网规模的锂离子电池,就约占美国进口量的65%。
如果说芯片是数字时代的大脑,那么电池就是心脏。
而中国这次,是直接掐住了心脏的供血。

从今年年初的镓锗管制,到8月的无人机限制,再到如今的电池材料管控,中国的反制节奏明显在加快。
每一次出手都瞄准美国产业链的薄弱环节,而且一次比一次精准。

产业链优势的降维打击其实仔细研读中国这次政策的细则就会发现,中国并非一刀切式的全面禁运。
高端成品电池依然可以出口,但关键原材料的供应阀门被收紧了。
成品赚钱的生意继续做,但你想自己造?对不起,原料得看我们心情。

这种策略,让美国陷入两难。
买成品?那就继续依赖中国,而且价格说涨就涨。
自己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正负极材料,再先进的工厂也是摆设。

而中国能有如此优势,也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
从西部的盐湖提锂,到中部的材料加工,再到东部沿海的电池组装。
中国用了近20年时间,构建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而美国似乎并没有做好,能够应对的准备。
CSIS在最新报告中直言不讳:“即使投入再多资金,美国要建立独立的电池供应链,至少需要10年时间。”
问题是,美国等得起吗?

石墨负极材料的扩产周期,最短也要3到5年。
目前被寄予厚望的硅基负极技术,循环寿命只有传统石墨的15%,而且成本高昂。
至于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商业化至少还要等到2027年以后。

与此同时,中国在其他领域的反制也在同步推进。
中国更像是编织了一张大网,将芯片、稀土、电池作为三个关键节点。
任何一个节点收紧,整张网都会勒得更紧。

而现在的美国企业们,不得不一边配合政府的“去风险化”政策,一边悄悄维持与中国供应商的关系。
苹果公司一边宣称要分散供应链,一边加大在中国的电池采购。
特斯拉更是直接,马斯克多次公开表示“离不开中国供应链”。

因为在AI时代,算力就是生产力,而算力的基础是稳定的能源供应。
没有中国的电池,美国的AI雄心可能只是空中楼阁。

新秩序下的历史转折2026年,对美国来说将是一个关键节点。
加州、纽约等十几个州的严格碳排放标准,将正式生效。
这意味着,清洁能源和储能系统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同时,各大科技公司的AI军备竞赛将进入白热化,数据中心数量预计翻倍。
如果电池供应跟不上,美国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电力危机。
不是缺电,而是有电存不住、用不了,风能太阳能的间歇性问题,没有大规模储能无法解决。

面对这个迫在眉睫的挑战,美国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咬牙花费上千亿美元,用5到10年时间重建完整的电池产业链。
要么放下身段,接受中国主导的新能源新秩序。

国际社会已经开始行动。
韩国的三星SDI和LG新能源宣布,计划在2025年前将非中国供应链比例提升到40%。
但业内人士都清楚,这个目标几乎不可能实现。

波兰的新工厂还在建设中,印尼的镍矿项目刚刚启动,远水解不了近渴。
欧洲的《关键原材料法案》雄心勃勃,要求2030年实现40%的本土加工能力。
但欧洲既缺矿产资源,又缺加工技术,这个目标更像是政治宣言,而非切实可行的产业规划。
pic/xxlvq42b3eb.jpg
日本选择了另一条路,埋头研发新技术。
丰田、松下等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投入巨资。
但即便技术突破,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pic/wiu5xeylsqz.jpg
现在资本市场的反应,十分有意思。
表面上,华尔街配合华盛顿的政治正确,纷纷表态要“降低对华依赖”。
但私底下,聪明的人早就开始布局。
pic/d225q3mavlg.jpg
中国正负极材料龙头企业的港股,被美国基金悄悄买入。
毕竟,资本逐利,不会跟钱过不去。
因为核心产能在哪里,投资就会流向哪里,技术就会聚集在哪里。
pic/vrjbwiuvhhc.jpg
这是市场规律,不是政治意愿能够改变的。
中国正在从规则的接受者,变成规则的制定者。
过去是欧美定标准、定价格,中国负责生产。
pic/q5ap4p3vnrz.jpg
现在,中国不仅掌握生产,还开始主导技术标准和贸易规则。
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已经主导了下一代电池技术的专利申请。
在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等前沿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pic/lnhhrt4zv3r.jpg
这意味着,即便其他国家想另起炉灶,也绕不开中国的技术壁垒。
当美国还在用冷战思维、用芯片封锁试图遏制中国时。
pic/u2pyjsjsrsk.jpg
中国已经在新能源赛道上,建立起难以撼动的优势。
这不是简单的产业竞争,而是发展模式和全球秩序的根本性转变。
pic/y122mdjsnla.jpg
结语从稀土到电池,中国的反制手段正在升级。这不是简单的贸易战,而是一场关于未来科技主导权的较量。在这个新能源定义未来的时代,掌握电池技术和产能的一方,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全球经济的游戏规则。旧的秩序正在瓦解,新的格局正在形成。而这一次,规则制定者的角色,可能要换人了。
pic/ddrokqg4on3.jpg
参考文献:
1.观察者网:《中国又出一张牌,“将对美企造成重大影响”》-2025-10-12
2.新浪财经:《中国在美贸易谈判中的新“武器”:电池》-2025-10-13
3.网通社:《美国将于下周提出最严厉汽车尾气排放法规》-2023-04-07
4.证券时报:《商务部、海关总署:对超硬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盘前重要消息还有这些》-2025-10-10
5.华尔街见闻:《欧盟今天将公布清洁能源提案:2030年光伏和电池等关键技术本土制造能力达到 40%》-2023-03-16

pic/lw25d01uqcc.jpg

pic/uzdlpukn2vb.jpg

pic/aycf3ctgz34.jpg

pic/ukuhiyhigm0.jpg

pic/m3pigh5oytn.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稀土之后,中国又一记“断电”重拳,这才是真正对美战略级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