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4 07:20

真把中国当资源库了?如今稀土不再廉价,世界规则轮到我们来定

前言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稀土在中国曾经“贱如泥土”,一度被卖到连白菜都不如的价格。
但今天,稀土已经成为中国手中牢牢握住的战略资源,不仅是高科技产业离不开的关键原材料,更是牵动世界格局的“稀有王牌”。

曾经卖不出去、污染环境的稀土,现在被各国视为“命门”,而中国也从“给别人做嫁衣”到“自己织锦绣”,完成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回望这条路,我们有过血泪,有过痛苦,但最终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战略逆袭之路……

稀土当“土”卖的黑暗年代如果说中国的很多产业起步阶段都经历过“低价竞争”,那么稀土就是其中最典型、也最令人心痛的案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几乎整个世界的稀土产品都依赖中国,但讽刺的是,定价权却完全不在我们自己手里。

当时的内蒙古白云鄂博矿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但由于技术粗放,稀土回收率非常低,很多矿石最后被当废料排掉。
南方的离子型稀土更是被小矿点乱挖滥采,许多农田和河流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
因为各地地方利益博弈,出口企业间为了争夺海外客户打起价格战,你压我压,最后把价格压到比白菜还低。

像氧化镧这种关键材料一度跌成“白菜价”,连开采成本都收不回来。
更夸张的是,中国出口时每公斤不过十几块人民币,而国际市场却被炒到上千美元一公斤。
这等于是我们拼命干,别人大发横财!

与此同时,美国、日本等国家早就看准了中国的“卖原料”模式。
1980年代,日本就启动稀有矿产战略储备体系,在中国疯买低价稀土,自己却几乎不开采。
多年累积下来,他们手里囤的稀土库存足以保障数十年。而中国呢?钱没赚多少,环境却一片狼藉。

据官方数据,仅赣南地区因非法开采造成的农田绝收就超过数十万亩,生态修复成本高达数百亿元,相当于我们几年的稀土出口总收入。
可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资源换污染、廉价卖未来”的时代。

稀土虽叫“稀土”,在世界科技和军事工业中却极其宝贵,但在那时我们几乎是把它当“土”在卖。这段经历,给中国上了一堂极其惨烈的资源课。
而转折点,出现在二十一世纪初……

从无序开发到有序管控进入21世纪后,著名科学家徐光宪给国务院写了一封直言不讳的信,警告如果再毫无节制地疯狂出口,不出十年中国将面临“无稀土可采”的悲剧。
这封信像一记警钟,直接敲醒了国家层面的战略意识。

很快,中国开始采取措施。
2006年,首次实施稀土出口配额制度,意味着我们不再无限量往外卖。
到了2010年,出口配额更是直接削减40%,国际市场价格立即暴涨,氧化铽从数百美元飙到数千美元/公斤。

全球震惊,欧美日企业纷纷发现自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有多大。
在那之后,中国稀土产业逐步纳入国资控股与产业整合。2011年开始,几家主要企业被整合为国家主导的集团。
2020年,《中国出口管制法》正式将稀土纳入国家安全管理范畴,明确宣告稀土是“战略资源,不是白菜萝卜”。

2021年,稀土产业进一步重组为北方稀土和南方稀土两大统一集团,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管理,走向规范、集中和有序发展。
经过这一系列管控,中国稀土行业逐步从“无序掠夺”转变为“可控开发”。
开采指标不再无限扩张,而是科学调控。

这一阶段,中国稀土产业从“胡乱开采”过渡到“有序管控”。
我们终于意识到:资源既是财富,也是命脉,要用得长远,就必须学会珍惜和掌控。
不过,如果说控制出口是“守住家园”,那真正的逆袭,则是把握产业链和定价权。

从定价权到规则制定权近十年来,中国稀土行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过去,我们只能卖最原始的矿石和初级氧化物,如今我们在冶炼分离、材料研发、应用制造环节都拥有了世界领先的技术。

这些突破,意味着我们不再是“原料供货商”,而是拥有完整话语权的产业链主导者。
尤其是在中重稀土领域,中国拥有绝对的地位。比如镝、铽,这些是高性能磁体和军工装备必不可少的元素。
目前全球几乎全部的氧化镝来自中国,几乎没有替代来源。

与此同时,中国不再满足于产业链中上游,还在全力推动下游应用的全面布局。
比如内蒙古包头,正打造从稀土矿产、冶炼分离、磁性材料到新能源汽车电机、风电设备的完整产业闭环。
未来几年,仅当地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就能达到数万套年产能。

这不仅意味着我们能“卖材料”,更意味着能“卖产品”“卖技术”。
更关键的是,在国际规则制定上,中国正在成为引领者。
如今,包头稀土交易所每天都有数千吨稀土产品以人民币计价完成交易,中国专家在国际稀土标准委员会中的席位超过一半。

这标志着,我们不仅“有货”,而且“定规矩”。
从不值钱到值千金,从卖原料到控链条,从听命于人到规则制定,中国稀土的逆袭已成定局。

结语回望过去几十年,中国稀土产业经历了“白菜价”的黑暗时代,也经历了痛苦的环境代价。
但正是这些经验教训,让我们在今天具备了全球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和最强的话语权。
现在,白菜价的时代结束了,属于中国的稀土时代,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深度剖析!稀土供应的主导权是怎样转换的?》2025年7月16日
澎湃新闻:《徐光宪 | 中国稀土之父,打破西方垄断噩梦》2022年8月10日
新浪财经:《稀土整合再进一步 产业景气度持续走高》2021年12月23日
中国新闻网:《通讯:世界“稀土之都”出招转变“挖土卖土”开发模式》2021年12月13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真把中国当资源库了?如今稀土不再廉价,世界规则轮到我们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