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去了无锡和俆州,直言不讳:无锡人和俆州人气质截然不同!
西安人跑完无锡徐州,连夜发朋友圈:江南软脚虾和苏北硬骨头,谁更能打钱?老周,三十八岁,卖肉夹馍十五年。
五一假期,他坐高铁先去无锡,再去徐州,回来只说一句:两地人根本不是一个物种。
无锡茶馆里,老周点一壶碧螺春。
旁边大哥开口:今年碧螺春雨前头采,比股票稳。
老周以为要聊生意,结果对方从茶叶聊到盆景再聊到孩子留学,两小时没一句买卖。
临走,大哥递名片:做纳米传感器,年出口三亿美金。
老周懵了:软绵绵扯家常,居然扯出隐形冠军。
第二天,老周在徐州街边喝饣它汤。
老板问:西安来的?老周点头。
老板直接端出两碗汤加一瓶洋河,拍桌子:先喝,驱寒。
三分钟后,老板把老周拉进微信群:群里全是做工程机械的,今晚有包头矿主来谈配件。
老周一口闷掉五十度白酒,订单就敲了二十万。
硬不硬?当场见效。
老周回酒店一查数据:
无锡人均GDP全国前十,上市公司一百二十家,每平方公里老板密度比上海还高。
徐州人均GDP只有无锡一半,却藏着中国最大工程机械集群,三一、徐工供应链扎堆,重卡一出厂直接开向中亚。
一个靠毛细血管式资本,一个靠硬核装备出口,两条路都通罗马,只是车速不同。
老周琢磨:
无锡人把生意当泡茶,水温不到不开口,靠时间换空间,利润像利息,复利滚雪球。
徐州人把生意当攻城,号角一响就冲锋,靠规模换现金,利润像抢滩,一波吃三年。
前者拼耐力,后者拼爆发力,谁更好?看你胃更适应哪口饭。
老周关店三天,算清账:
肉夹馍在西安一天卖两千个,毛利五成。
无锡人让他做中央厨房,真空饼胚+冷链,进上海写字楼,毛利提到六成,但账期四十五天。
徐州人让他开餐车,跟重卡车队走西北,一天卖五千个,毛利四成,现金当天回。
老周拍大腿:想稳跟无锡,想快跟徐州,全都要就自己搭伙。
回西安前,老周把两地名片钉在一起,拍照发圈:
软和硬不是对错,是工具箱里两把扳手,拧不同的螺丝。
评论区瞬间被同行刷爆:
再不开双城模式,明年客户就是别人的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