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3 16:39

贵州飞手靠无人机月入2万!不是会飞就行,关键要懂这些技能

“哥,现在学无人机飞手,月入过万不是梦!”
市场缺口一百万,再不学就晚了!
去年年底,小王被培训机构的客服说得心动了。
于是,他赶紧报了名。三个月后,顺利拿到崭新的CAAC驾驶证。

本以为有了证,找工作是最简单的事,肯定有成把的工作机会等着他。
然而,现实泼了他一盆冷水。
在招聘软件上刷了整整两周,收到的回复却寥寥无几。
被宣传为“黄金职业”的无人机飞手,就业前景到底如何呢?

天空那么美,我想去看看
小刘和小王的经历相似,却又不同。
小刘决定报名学无人机,是因为看到一条新闻。
2024年初,广东湛江被台风“麦德姆”袭击后,整个城市一片狼藉。
电力中断,黑夜笼罩。

来自贵州安顺的无人机飞手刘铭和队友们,带着无人机设备连夜赶赴灾区。
“报告指挥组!10千伏节荣线田体村400伏线路断线点已定位!”
在刘铭的无人机镜头下,一根根断裂的电线、一处处倒塌的电杆被精准定位。
地面抢修团队根据这些“天空之眼”传回的信息,迅速制定抢修方案。
那天晚上10点41分,第一个村庄的灯光重新亮起时,村民的欢呼声穿透夜空。
刘铭和队友们相视一笑,满脸疲惫却眼神明亮。
看到这个报道时,小刘正坐在格子间里加班。
原本就喜欢玩的无人机的他,刚知道这还可以做为职业啊!
和小刘一样喜欢天空梦的人,不在少数。
来自民航局的数据,截至2024年,全国实名登记的无人机已经超过187万架。

而且还在数据还在增长。
但持证飞手有多少呢?只有22.5万人。
187万架无人机 vs 22.5万名飞手,平均每8架无人机才配有一个持证飞手。
行业人才缺口高达100万,这样的数字更是吸引人。
这意味着,现在每1个飞手,都对应着至少4个岗位缺口!
小刘被这个数据彻底说服了。
他二话不说,掏出9800元报名了CAAC超视距驾驶员课程。
也就是业内说的“机长证”,含金量最高的一种。

培训班里什么样的人都有。
刚毕业的大学生、想转行的上班族、甚至还有一位四十多岁的大哥,说是给自己“找条后路”。
教练告诉他们,“现在持证飞手比大熊猫还稀缺,你们算是赶上好时候了!”

证书到手却傻眼了
听着教练的话,想着这样的好事,做梦都能笑醒了。
小刘经过一个月的苦学,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驾驶证。
学习可真的不轻松,空气动力学、气象学、民航法规,还有大量的实操训练。

那天他特意发了朋友圈,收获了一百多个赞。
好多朋友在评论区问:“这证好考吗?”“收入真的很高吗?”
以为证书到手,好工作就在眼前。
然而现实却并非宣传的那么好。

招聘网站上搜索“无人机飞手”,全国范围内的岗位只有寥寥百个。
很多公司要求的是“有电力巡检经验”或“会航测建模”,甚至“具备编程能力”。
一个刚拿证的新手,连无人机机型都认不全,哪来的“经验”?
小刘给20多家公司投了简历,大部分显示已读不回。
最后只有3家给了他面试机会。

一家农业合作社,需要飞手给农作物撒农药,月薪6000元,工作旺季只有春秋两季。
一家测绘公司,底薪4000+项目提成,要求能熟练使用各种航测软件。
一家创业公司,做无人机物流的,但明确表示“更需要算法工程师而不是飞手”。
说好的“月入过万”呢?说好的“百万缺口”呢?

缺的不是飞手,而是“会飞行的工程师”
直到小刘拜访了一位行业前辈,终于弄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王老师是某高校无人机专业的教授,他说,“行业缺的不是单纯操作无人机的飞手,而是复合型人才。”
什么是复合型人才?
在农业领域,你需要懂作物特性,知道什么天气适合洒药,什么高度不会伤苗。
在电力行业,你要能识别各种电力设备,知道什么是绝缘子、什么是避雷器。

在测绘行业,你要会处理数据,能操作专业软件生成精准模型。
“无人机只是个工具,”王老师打了个比方。
“就像你会用Word,不代表你就能写出好文章。关键是你用什么工具来做什么事。”
那些真正的高薪岗位,要求的不仅仅是操控无人机的飞手。
而是会用无人机解决特定行业问题的人。
于是,小刘调整方向,开始有针对性地学习。

因为本身有计算机基础,他选择钻研无人机航测和建模。
两个月后,终于找到了一份起薪8000元的工作,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
虽然离“月入过万”还有距离,但至少方向对了。
在他的飞手群里,真正做得好的,都是那些有“附加技能”的人。
有的人擅长视频剪辑,成了专业的航拍摄影师。
有的人懂编程,成了无人机应用开发工程师。
还有的人抓住农业无人机市场,年收入确实可观。
来自榕江县的杨富仪,他回到家乡后,不仅自己考取了飞手证,还组建了合作社,专门为当地农户提供无人机服务。
“8月份我个人就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杨富仪笑着说。
更难得的是,他还带动了村民一起增收。
他给参与装卸的村民,开出了每天200多元的工资。
在贵州镇远县,无人机已经成为秋收的主力。
技术人员郑鑫介绍,“一台无人机单日作业面积可达200亩以上,是传统人工作业效率的20倍左右。”

现在的小刘,依然是一名无人机飞手,但不再幻想百万年薪。
无人机的价值,不在飞行本身,而在于它为人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行业确实有前景,低空经济确实在起飞。
杭州计划到2027年,低空物流总量进入全国前5位。
贵州已经将无人机应用到了农业、电力、物流等多个领域。
但这个行业需要的,不是简单的驾驶员,而是懂技术的“应用工程师”。

如果你也想进入这个行业,请提前选好赛道。
农业植保、电力巡检、航测建模、物流配送等多个行业,选择最适合自己背景的方向。
在会飞的基础上,再掌握一门行业技能。
无论是编程、绘图还是设备维修,做好叠加技能准备。
不要被“百万缺口”和“月入过万”的宣传冲昏头脑。
无人机飞手是一门技术活,需要持续学习和积累经验。
天空很广阔,但只有准备好的人,才能真正翱翔。#头条深一度#

素材来源
1.《天眼新闻》:安顺供电局青年无人机飞手“探路” 援粤抢修点亮湛江万家灯火
2.《天眼新闻》:“无人机+”助推农业变革 “飞哥”“飞姐”打破山区阻隔
3.《百度百科》:飞手
4.《海报新闻》:缺口百万、月薪过万,无人机飞手“真香”吗?
5.《上官新闻》:无人机飞手火了,你真的了解这个职业吗?
本文作者 | 柠檬雪
责任编辑 | 淡淡翠
策划 | 淡淡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贵州飞手靠无人机月入2万!不是会飞就行,关键要懂这些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