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亏100亿和200亿债!英特尔新芯片赌美国突围,英特尔会赢?
英特尔在亚利桑那州那片700英亩的沙漠园区里,最近有大动作,Fab52新工厂已经开始大规模产芯片了,就是他们说的那种美国本土造的最先进型号。按计划,这些芯片明年会装到笔记本和数据中心里,这事儿挺关键的,毕竟这工厂是英特尔砸320亿建的两家工厂之一,能不能跟台积电掰手腕,就看这波了。
这工厂不是一天建成的,2021年9月还是基辛格当CEO的时候,他亲自去铲的第一锹土,算下来到现在差不多三年。
Fab52用的混凝土特别多,比迪拜哈利法塔还多两倍,园区里除了厂房,还有办公楼、太阳能板和高压线塔,看着挺齐全。
不过有意思的是,旁边还有个Fab62,外壳都建好了,里面却空着。
本来想这可能是留着扩产用的,后来发现根本不是,英特尔这两年代工业务每季度都亏好几亿,钱紧得很,哪还有心思填Fab62的坑。
工厂里最核心的东西是EUV光刻机,荷兰ASML造的,一台就要好几亿,大小跟温尼贝戈跑车差不多。
你可别小看这机器,全球就ASML能造,去年一年才出60台,英特尔为了这工厂抢了8台。
这些机器得24小时转,维护团队还得专门找ASML培训,麻烦得很。
但没办法,没有EUV,就没法在纳米级的硅片上画电路,18A工艺也就成了空谈。
英特尔客户端计算的吉姆・约翰逊说,之前大家担心的“良率”问题已经解决了,这话听着让人放心,但到底怎么样,还得看客户测试的结果。
10%政府股权+年亏百亿英特尔现在的财务状况,说出来有点吓人。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都直言,没法给他们年亏超100亿的代工业务估值,毕竟还有200亿左右的净债务压着。
光亚利桑那这工厂,就花了他们2024年一半以上的收入,这赌得也太大了。
还好特朗普政府帮了一把,把原本要给的几十亿补贴换成了10%的股份,后来英伟达和软银也跟着投了点,这才让英特尔的股价一个月涨了52%。
但这钱拿得也不轻松,政府要的是美国减少对海外芯片供应链的依赖,英特尔以后得优先满足美国国防和关键设施的芯片需求,每季度还得给白宫交供应链报告。
这就像拿了别人的钱,就得听别人的话,商业目标和政治目标搅在一起,以后麻烦肯定少不了。
之前基辛格当CEO的时候,想靠代工业务抢占市场,毕竟2024年全球代工市场都有1380亿了,AI芯片需求还在涨。
但他没做成,苹果、英伟达、高通这些大客户,根本没敢把订单给英特尔,毕竟之前英特尔好几次延迟工艺量产,大家信不过。
更可惜的是,他还错过了跟英伟达抢AI芯片市场的机会,现在英伟达估值都破4万亿了,英特尔只能干看着。
后来基辛格因为没实现承诺,被董事会罢免了,也算是意料之中的事。
英特尔的生死赌局?基辛格走了之后,陈立武接了班。
他一上来就开始“止血”,取消德国、波兰的制造项目,放缓俄亥俄州新园区的建设,还裁了1.2万人,差不多是总人数的8%。
这步棋算不上多聪明,但也是无奈之举,不收缩开支,英特尔可能撑不到14A工艺落地。
14A工艺是英特尔的下一张牌,计划2028年量产,比现在的18A还先进。但问题是,要想推进14A,得先靠18A说服客户提前下单。
要是客户不买账,英特尔说了,就直接放弃14A。那客户什么时候能给答案呢
CreativeStrategies的本・巴贾林说,大概需要6到8个月测试,毕竟英伟达、苹果这些公司,肯定要把芯片扒拉明白才会下单。
现在的情况是,台积电还垄断着全球90%以上的先进制程芯片制造,英特尔想抢市场,就得拿出真本事。
还好英特尔有个优势,美国本土制造,美国企业找它代工,能拿到《芯片法案》的补贴,最高能覆盖30%的成本,这是台积电和三星比不了的。
但优势归优势,要是18A芯片测试出问题,或者14A拉不到订单,那之前的投入就全白费了。
如此看来,英特尔这新工厂投产,只是美国芯片制造突围的第一步。
接下来6到8个月的客户测试,才是真正的生死战。
要是芯片质量好,14A能拿到订单,说不定能从台积电手里抢点市场,美国“芯片自主”也能有点希望。
要是不行,那美国想摆脱对海外供应链的依赖,怕是又要往后拖了。
英特尔这一仗,不仅是为自己打,也是为美国整个芯片产业打,压力真不小。
页:
[1]